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构建;实施策略;家园合作共育
正文
备注课题:本文系2023年漳平市基础教育规划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ZPcg2023-45)研究成果。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更是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通过分析立德树人的内涵及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的实际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实施途径。同时,强调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性,以期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通过本研究,期望为幼儿园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1.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立德,即树立道德,强调在教育中以德为先,通过正面教育和引导,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它要求教育者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人,则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人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立德树人全面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强调了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更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在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要求,成为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2.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新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根本任务更加凸显。立德树人不仅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强调在幼儿阶段就扎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基。这要求幼儿园教育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必须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同时,新时代还要求幼儿园教育注重创新和实践,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增强幼儿的道德体验和情感认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的构建
1.德育教育内容的梳理与确定
在构建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内容的梳理与确定是核心环节。德育目标的设定需紧密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体要求,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目标。例如,可设定“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等具体目标。
德育教育内容的边界与着力点则需兼顾全面性和针对性。全面性要求教育内容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方面,包括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确定教育内容的着力点。如针对小班幼儿,可着重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的社会交往礼仪;中班幼儿则可增加一些简单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培养;大班幼儿则可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分年龄段德育教育策略
在构建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时,分年龄段实施德育教育策略至关重要。对于小班幼儿,其德育特点主要表现为模仿性强、情感直接。实施途径应侧重于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进行渗透。例如,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如何礼貌待人、分享玩具等行为,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基本的道德规范。同时,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儿歌等,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培养其初步的道德认知。中班幼儿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开始具备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因此,德育实施途径应更加注重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如组织“小小交通警察”、“环保小卫士”等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理解并遵守相应的社会规则,从而培养其责任感和道德行为。大班幼儿则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德育特点表现为开始理解较为复杂的道德概念。实施途径应着重于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幼儿深入思考道德问题,培养其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同时,结合社会热点、重大节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我是中国娃”、“感恩的心”等,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感恩意识,进一步提升其道德品质。
3.家园合作共育机制
在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家园合作共育机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道德发展。因此,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家园共育的实施策略需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活动,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观。二是建立家园联系手册,记录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及时反馈,共同商讨教育策略。三是开展亲子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会等,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家长在活动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促进家园共育。例如,通过“故事妈妈进课堂”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为幼儿讲述绘本故事,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家长更深入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实现了家园共育的良好效果。
四、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1.教师队伍建设
在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教师作为幼儿成长的引路人,其政治素养与师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道德观念形成。因此,需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敏锐性和道德情操,通过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教育等活动,增强教师的政治认同感和使命感,确保其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同时,立德树人教育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能力。幼儿园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养。例如,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学、社会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此外,通过建立教师协作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设计富有创意的德育课程和活动,提升教育效果。例如,通过组建“德育创新工作室”,共同研发了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活动,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也增强了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多感官体验教学法
在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中,多感官体验教学法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绘本阅读输入,幼儿能够在故事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如《狼来了》教会幼儿诚实的重要性,这种直观且富有情感的方式有助于幼儿形成初步的道德认知。同时,艺术表现输出,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在表达中深化对道德情感的理解。例如,通过绘制“我心中的英雄”主题画,幼儿不仅能够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还能在创作过程中体会勇敢、正义等道德品质的内涵。亲自动手操作则进一步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实践。如组织幼儿参与班级环境的布置,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与分享;通过种植小植物,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爱心。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道德体验,还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3.校园文化与家庭文化的融合
在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中,校园文化与家庭文化的融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幼儿园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如设置道德模范墙、开展“每日一善”活动等,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同时,家庭文化作为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园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如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共同策划和开展家庭道德教育项目,让家长成为幼儿道德成长的伙伴和引导者。家园文化共融的策略在于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如定期举办家长会、开展家访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也让幼儿园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校园文化与家庭文化的无缝对接,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亲身体验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增进了家园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为家园共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需从教师队伍建设、多感官体验教学法、校园文化与家庭文化融合等多方面入手。通过提升教师政治素养与跨学科能力,丰富幼儿道德体验;利用绘本、艺术及实践操作等形式,深化幼儿道德认知与情感;同时,促进家园文化共融,形成教育合力。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苗国萍.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节能教育工作的方法探索[J].考试周刊,2019,(77):163-164.
[2]陈雨菲.幼儿园“立德树人”创新路径探究[J].人生与伴侣,2024,(28):94-96.
[3]王菲.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09):95-97.
[4]李俊俊.立德树人理念下幼儿园德育创新路径研究[J].吉林教育,2024,(10):9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