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科探:深度学习在科学探索中的应用与陶行知思想的融合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彭苏娟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

在带动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引进丰富的科学探索活动,融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念,整合资源,协同多方主体,开展融合性、适应性教育,从而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率。本文基于户外科探,对深度学习背景下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深度学习;科学探索;陶行知;户外

正文


引言:在当前深度学习背景下,幼儿教师带领小朋友进行深度研学探究,需植入丰富的科学探索项目,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引进多元化的主题任务,带动幼儿参与适应性学习,提高其学习品质和效率。

一、在科学探索中融合陶行知思想的原则

陶行知教育理念强调知行合一生活教育认为教育与生活紧密关联。幼儿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索教学期间应当将科学探索活动生活化,关注幼儿日常生活学习需求,帮助其在生活中开展迁移性拓展性学习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带动幼儿进行理实一体化探究。此外陶行知教育理念提出社会学校主张依靠社会力量来开展适应性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要求幼儿园拓展科学教育场所,面向社会面向自然,协同多方主体来开展融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除此之外,陶行知教育理念强调教学做合一主张教法学法做法紧密结合给予幼儿丰富的操作探索空间,丰富其探索体验,其中,教师需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引导者以及合作者鼓励其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结果,增强其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深度学习在科学探索中的应用与陶行知思想的融合

(一)强化科学探索实践性

幼儿园要想带动小朋友进行深度学习,应当增强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性同时要想融合陶行知教学思想,则需要强调教学做合一在实践活动中来带动幼儿参与自主研学探究。其中幼儿教师可设计具备探索性实践性互动性的教学活动,设置真实复杂的情景,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为了实现这一融合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科学探索活动,并且给出丰富材料,鼓励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科学探索中,教师还需要为小朋友提供丰富的实践材料和工具,鼓励小朋友进行实践操作和实践观察此外,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小朋友参与思考和总结,引导小朋友基于提问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等这一循环,提升自主思考能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从而顺利将教与学紧密关联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知信行合一

例如,在某幼儿园,为了强化科学探索的实践性并融合陶行知的教学思想,老师们设计一场名为“小小植物学家”的户外科学探索活动。其中,老师们带领小朋友们来到幼儿园的户外花园,进行了一场关于植物生长的互动讲解,通过提问“植物是怎么长大的?”引导小朋友们思考。随后,小朋友们被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了一份植物种子(如向日葵、豆芽等)和种植工具(小铲子、浇水壶等),准备进行种植实践。在种植前,老师们模拟了一个真实的植物生长环境,包括阳光、土壤、水分等要素,并解释了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小朋友们需要在模拟的环境中,为自己的植物选择最佳的生长位置。除了提供种子和种植工具外,老师们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记录本和彩色铅笔,用于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小朋友们可以每天观察自己的植物,并在记录本上画下植物的变化,写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在种植过程中,小朋友们亲手将种子埋入土壤,用浇水壶为植物浇水,用铲子松土。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小朋友们亲身体验了植物从种子到发芽、生长的全过程。在植物生长的每个阶段,老师们都会组织小朋友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例如,在植物发芽后,小朋友们会讨论为什么有的植物发芽快,有的发芽慢;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小朋友们会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并尝试分析这些数据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这些讨论和分析,小朋友们逐渐培养了自主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增强科学探索活动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为了充分融合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念,在带动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创造科学探索空间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引进留白艺术,充分调动每一位小朋友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欲望,其中幼儿教师可以引进熟悉的场景,或者基于幼儿当前的认知创造冲突情境,调动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欲望另外,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索思维教师还可以在科学活动中引进更多探索性的实践项目,鼓励幼儿参与探索交流互动获取更加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和感触在此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术探讨科学竞赛等活动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合作,在探讨中融合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尊重他人不同意见和创意并基于探讨交流结果,进行创新性评价,激发创新动力。这与陶行知创造解放”的思想一致。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需要鼓励小朋友在探索学习中进行批判性思考,为其提供丰富的批判性学习空间和环境,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以推动其进行深度学习探究

例如,在“小小发明家挑战赛”的户外科学探索活动中,老师们没有直接告诉小朋友们今天要做什么,而是展示了一个由简单材料(如纸板、塑料瓶、绳子等)制成的“神秘机器”,并提问:“这个机器能做什么?你们能用这些材料做出更好的机器吗?”这样的留白设计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活动中,老师们设置了一个“任务冲突”:小朋友们需要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能够“运送小球”的机器,但材料有限,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种冲突情境促使小朋友们开始思考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材料,如何创新设计,以完成任务。此外,小朋友们被分成小组,每组都领到了相同的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开始尝试制作各种运送小球的机器,如滑轮组、斜坡滑道、风力推动装置等。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们不断尝试、修改,直到找到最佳方案。在制作过程中,老师们鼓励小朋友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发现。例如,当一组小朋友发现滑轮组可以提高运送效率时,他们立即与其他小组分享了这个发现,并一起探讨了如何改进。活动结束后,老师们组织了一场“小小发明家展示会”,让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其工作原理和创新点。随后,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最佳创意奖”、“最佳实用奖”等奖项,进一步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创新动力。在展示会结束后,老师们组织了一场“小小科学家论坛”,让小朋友们就各自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讨论。例如,有小朋友提出:“这个机器虽然能运送小球,但不够稳定,容易倒塌。”这样的批判性思考有助于小朋友们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不足,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的欲望。

 

(三)多方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强调融合多方资源,要求教育者之间进行广泛合作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与多方主体达成共识,在幼儿教育中植入多方资源,开发综合性的科学探索活动协同多方主体强化课程设计、资源开发优化,促进教学合作共享,借此可以将科学探索融合到幼儿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从而提高幼儿学习品质这一过程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以及各方主体进行紧密合作,为幼儿打造一个开放的科学探索空间在户外家庭幼儿园打造多位一体的探索环境,以促进幼儿进行持续探索学习提升其科学探索能力和研学能力另外多方主体还应当营造良好的科学探索氛围,以支持幼儿进行持续性的科学探索学习,要求幼儿教师与家长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科学探索环境,提供学术氛围游戏氛围,陪伴幼儿参与常态化的科学探索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品质和效率

例如,在“小小科学家探索营”的户外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园老师与家长、社区科学馆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沟通,共同制定了活动方案。家长提供了活动所需的物资支持,如购买实验材料、布置场地等;社区科学馆则提供了专业的科学指导,如设计科学实验、讲解科学原理等。老师们结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设计了多个科学实验项目,如“水的循环”、“声音的传播”、“植物的生长”等。这些实验项目既有趣味性,又蕴含了科学原理,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老师们还邀请了社区科学馆的科普人员,为孩子们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活动地点选在了幼儿园的户外操场和附近的社区公园。老师们利用这些场地,设置了多个实验区域,如“水循环实验区”、“声音探索区”、“植物生长观察区”等。每个区域都配备了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工具,供孩子们自由探索和操作。此外,老师们还在幼儿园内部设置了“科学小讲堂”,定期邀请家长和科普人员为孩子们讲解科学知识。为了营造浓厚的科学探索氛围,老师们在整个幼儿园内布置了科学主题的海报和展板,展示了科学原理、科学家故事等内容。同时,老师们还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火山爆发模型、观察月亮变化等,将科学探索融入日常生活。此外,幼儿园还与社区科学馆合作,定期举办科学讲座和亲子科学活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科学探索机会。在活动结束后,老师们鼓励孩子们继续在家中或幼儿园内进行科学探索,并记录自己的发现和疑问。同时,老师们还建立了“小小科学家微信群”,供家长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科学探索经历和学习成果。此外,幼儿园还与社区科学馆合作,为孩子们提供了参观科学展览、参加科学竞赛等机会,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幼儿园户外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当协同多方主体,开展灵活适应教育,带动幼儿参与高品质学习探究,立足于资源共享信息互动开展具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潇逸.探究,整合,迁移: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班探究性游戏——以小班探究性游戏"蚂蚁的秘密"为例[J].好家长, 2023(16).

[2]俞珺.探寻声音的奥秘,畅享发现的欣喜——大班科学区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支持性策略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 2021, 000(011):P.72-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