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真正“会提问”——谈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幼儿教育;提问能力;科学教学活动
正文
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问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环节,对于幼儿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往往缺乏主动提问的意识和能力,这成为制约他们科学学习深入发展的瓶颈。因此,探索有效的策略,让幼儿真正“会提问”,成为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幼儿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在幼儿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培养幼儿提问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方面,其影响深远且持久。提问作为思维探索的火花,能够点燃幼儿内心深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当幼儿学会提问,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知识探寻者。这一转变,促使幼儿在面对新奇事物时,不是简单地接受表面信息,而是深入思考,探究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提问能力让幼儿在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疑惑,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引导自己的学习方向。这种自我驱动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动力,还促进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如何搜集信息、如何实验操作、如何与他人合作,这些技能都是未来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二)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
在幼儿教育的广阔舞台上,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对于其批判性思维的萌芽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提问,不仅是幼儿对世界好奇心的直接体现,更是其思维独立性与深刻性的重要标志。当幼儿开始主动提问,他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是试图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与逻辑。这种对深层次信息的追求,促使幼儿在接收信息时,不再盲目接受,而是学会质疑,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在提问与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评估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这些技能构成了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他们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不再人云亦云,而是能够基于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对事物做出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在幼儿成长的黄金时期,培养提问能力不仅是科学探索的钥匙,更是提升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桥梁。当幼儿尝试提出一个问题时,他们必须在脑海中构建问题的框架,选择合适的词汇,调整语序,以确保问题的清晰与准确。这一过程,无形中锻炼了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其表达更加流畅、有条理。同时,提问也是幼儿与他人沟通的重要方式。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提问,不仅能够获得教师的指导与同伴的帮助,还能在交流中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进而调整自己的表达,使对话更加顺畅。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更培养了其人际交往的能力,让幼儿学会如何用语言去建立联系,分享想法,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问能力让幼儿在表达中找到了自信。每一次成功的提问,都是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肯定,这种正面反馈,鼓励幼儿更加积极地使用语言,探索世界,表达自我。
(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提问是幼儿心灵深处对世界无限好奇的直接反映,更是其想象力翱翔的翅膀,当幼儿被鼓励提问,他们不再受限于眼前的事物,而是敢于想象未知,敢于探索可能。每一个“为什么”背后,都隐藏着幼儿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与无限遐想。在提问的过程中,幼儿不仅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更要跳出常规的思维框架,想象出不同的场景与结果。这种思维的跳跃与碰撞,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审视问题,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同时,提问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表达想象的空间。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提问,将内心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具体的问题,与教师、同伴分享,这种交流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让幼儿在想象的海洋中找到了共鸣,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
二、当前幼儿园科学教学中幼儿提问的现状
(一)幼儿提问主动性不足
科学教育本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然而在不少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呈现出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鲜少主动提出问题。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幼儿在科学学习中缺乏足够的内在动机和自主性。幼儿提问主动性的缺失,可能源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他们在面对科学现象时,缺乏主动探究和提问的意识。另一方面,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能未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或者难度过高,使幼儿感到困惑和无助,从而抑制了其提问的积极性。幼儿提问主动性的不足,不仅影响了其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更制约了其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发展。在科学教育的初期,若幼儿未能形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将难以在未来的学习中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影响其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提问环境不够开放
科学教育本应是一个鼓励幼儿自由思考、大胆提问的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面临着一个相对封闭、缺乏包容性的提问环境。这种不开放的提问环境,可能源于教师过于主导的教学风格,或是科学教学活动中对错误和失败的过度敏感。在这样的氛围下,幼儿可能会因为害怕犯错、担心被批评或嘲笑而不敢提问,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无形中抑制。同时,教师对于幼儿提问的反馈方式也可能影响提问环境的开放性。如果教师对幼儿的提问缺乏耐心、敷衍了事,或者只关注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了问题背后的思考过程和探索精神,那么幼儿提问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提问环境的不开放,不仅限制了幼儿提问的自由度和创造性,更影响了其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三)提问后的反馈机制不健全
科学教育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而提问正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提问后的反馈往往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处理。一方面,教师可能因忙于教学进度或其他事务,而未能及时、准确地回应幼儿的提问,这种延迟或缺失的反馈,可能会让幼儿感到被忽视,从而降低其提问的积极性和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即使教师给予了反馈,也可能因为方式不当或内容缺乏针对性,而未能有效满足幼儿的求知需求。例如,教师可能直接给出答案,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自主思考、探索的过程;或者反馈过于笼统,未能针对幼儿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提问后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不仅影响了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更制约了其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真正“会提问”的策略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提问氛围
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创设宽松自由的提问氛围是让幼儿真正“会提问”的关键策略。幼儿科学教师需要精心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调整自己的心态,将幼儿视为科学探索的伙伴,而非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在日常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平和、鼓励的态度面对幼儿的提问,无论问题多么简单或复杂,都应给予同等的重视和耐心的回应。同时,教师还应避免对幼儿的问题进行负面评价,如嘲笑、贬低或忽视,以免挫伤其提问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需通过言语和行为向幼儿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提问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未知、理解世界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科学家的故事、展示科学发现的过程等方式,激发幼儿对提问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明白提问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值得追求和探索的精神状态。
(二)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
幼儿科学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细致观察,并鼓励他们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这些材料应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探索欲。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使用多种感官,如看、听、摸、闻等,去感知科学现象,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信息。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幼儿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猜测原因、设想结果。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幼儿逐步深入探究科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想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幼儿将逐渐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思考,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他们将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是能够深入挖掘科学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从而真正掌握科学学习的能力。
(三)教授幼儿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教授幼儿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切实提高幼儿的提问能力和提问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首先向幼儿展示提问的多样性,让他们明白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如描述性问题、比较性问题、原因性问题、预测性问题等。通过讲解和示范,教师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各类问题的特点和提问方式,鼓励他们在科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接着,教师需要教授幼儿提问的技巧。这包括如何观察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清晰表达问题,以及如何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教师应强调问题的明确性和具体性,引导幼儿学会提问时聚焦关键信息,避免过于宽泛或模糊的表述。此外,教师还需鼓励幼儿进行批判性思考,敢于对已有结论提出质疑,并尝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幼儿能够提出更具挑战性和深度的问题。
(四)开展多样化的提问活动
想要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科学活动,摒弃传统的单向传授模式,转而采用更加互动和开放的教学方式。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围绕某个科学主题自由提问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思维碰撞,还能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会如何提问和如何回应他人的问题。同时,科学实验也是培养幼儿提问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并鼓励他们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幼儿理解科学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证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科学家、探险家等角色,在模拟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这种游戏化的提问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提问的技巧。
(五)及时、有效地反馈幼儿的问题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科学教师需要细心聆听每一个幼儿的问题,理解其背后的思考,并以积极、鼓励的方式作出回应。面对幼儿的问题,教师应避免简单的是非判断或直接给出答案,而应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拓展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反问、提示、引导等方式,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答案,或者提出更多相关的问题,这样的反馈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当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尽快给予回应,避免让幼儿感到被忽视或冷落,而反馈的内容也应具有针对性,能够切实解决幼儿的问题或疑惑,帮助他们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创设宽松自由的提问氛围,幼儿能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由表达疑惑,这为他们提问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土壤。教授提问方法和技巧则让幼儿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如何使问题更加具体、深入,这为他们科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工具。而开展多样化的提问活动,则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提问习惯。这些策略共同作用于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提升了幼儿的提问能力,促进了他们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未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应继续深化这些策略的应用,为幼儿的科学学习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露.深度学习视域下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25):35-37.
[2] 黄馨平.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科学教学活动的策略探讨[J].家长,2024(22):165-167.
[3] 王立敏.浅析幼儿园开展生活化科学教学活动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164-166.
[4] 王英会.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2):88-89.
[5] 吴瑛.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J].新智慧,2018(21):135-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