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刘秋云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257100

摘要

本文阐述了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价值,包括缓解资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等,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如资源高效配置、削减农业污染、革新农业模式、增强水源涵养、保障农产品安全、强化农民环保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加速技术融合与创新、精准施策等,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双赢。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意义;措施

正文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价值

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带来机遇,但资源紧张也构成挑战。农业领域面临水资源过度消耗、耕地面积减少、化肥滥用等困境。因此,我国应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修复提升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升级农业结构,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生态农业核心在于运用先进技术和创新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其发展依赖前沿技术、创新制度及契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能有效缓解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多重效益的和谐统一,推动农业向更可持续方向发展。生态农业运用现代技术和创新制度,结合适宜的生产模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是应对当前农业困境、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

1.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综合利用

在当前国内农业发展的进程中,资源浪费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显得尤为迫切且至关重要。农民应转变传统观念,重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与未充分利用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循环利用,以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创新措施来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首先,利用沼气技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不仅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问题,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再生能源。其次,通过建设水利工程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探索并构建多元化的产业模式,如通过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加工,形成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综合产业体系,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此外,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也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借鉴并应用清洁投入与产出的成功经验,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确保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合规处理与排放。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我们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2.有效削减农业污染

借助当今科技,我们能高精度、深度分析土壤成分。依据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营养状况,可精准选择化肥种类并科学确定施用量。这种精细化管理能显著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避免过度施肥导致的土壤退化和养分流失,从根源上维护土壤生态平衡,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广袤的农田中,蕴藏着丰富的天然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巧妙地转化为农作物的养料。以秸秆为例,通过科学的处理工艺,它既可以被用于发电,实现能源的再利用,也可以被还田,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此外,我们应当积极推广现代化的防害虫技术和施肥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助于实现绿色生产的目标,还能在农村地区广泛播撒生态农业的种子,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树立起正确的生态农业观念。

在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中,害虫的侵袭往往难以避免,对农作物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农作物培育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必须给予害虫监测工作以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害虫的蛛丝马迹,就应立即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迅速控制虫害的发展,确保农作物能够健康茁壮地生长。通过这些有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削减农业污染,推动农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稳步前行。

3.革新农业发展模式

在当今经济发展新浪潮下,农业领域需摒弃过时思维,接纳创新发展理念与科学方法。鉴于我国农业传统及经济状况,应探索符合国情、促进生态平衡的现代农业道路,实现经济效益飞跃。发展生态农业应涵盖农、林、牧、副、渔等多领域,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增强规模化生产优势。为加速普及生态农业模式,政府机构需加强宣传,举办多样教育活动。可通过组织专业培训,鼓励村民参与,邀请技术专家传授土壤分析、化肥使用及作物增产知识。此举既能避免施肥不当导致的减产,又能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收益。通过上述措施,推动生态农业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与经济效益双赢,助力国内经济稳健前行。

通过革新农业发展模式,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推动农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4.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强化水土保持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繁荣

非科学耕作导致农村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为应对此挑战,地方政府与农民需深化合作,挖掘本土生态资源潜力,加快现代化生态建设。推广间作、套种、轮作等农业技术,提高植被覆盖率,遏制水土流失,增强水源涵养,促进生物多样性。这有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实施生态建设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制定实际可行的生态发展战略。山地资源丰富区应发展林业生态农业模式,构建多元化高效加工产业体系,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发展的双赢。森林覆盖广泛区应推行周期性封育、造林和科学森林管理,保持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维护生态健康。这些举措旨在保护绿水青山,为后代留下美丽家园。

这些措施将显著提升农村地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全面保护水土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繁荣。这不仅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农民创造更宜居、繁荣的乡村环境。同时,这些举措推动农村经济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5.保障农产品安全

生态农业专注于强化太阳能的捕获能力及高效利用策略,致力于优化生物能量的转化过程,大幅度提升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效率,精心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高效循环利用机制,以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和环境友好发展。实际操作中,生态农业注重使用农家肥提升土壤肥力,引入生物防治技术管理病虫害,力求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环境生态平衡,为农作物提供纯净生长环境。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彰显了生态农业提供安全、健康、高品质农产品的承诺。生态农业的努力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贡献力量,体现了其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及对人类健康的关怀。

通过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实践,我们不仅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还能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并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与地球的未来贡献我们的力量。

6.强化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直接执行者,对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的和谐共生至关重要。提升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是确保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的关键。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采取多措并举。首要任务是广泛开展生态环保知识宣传,使农民深刻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性,明白健康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关乎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直接保障其长远利益。

同时,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至关重要。选拔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农民作为典型,给予肯定与奖励,以此激励更多农民投身环保事业。当农民亲眼见证并感受到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实际效益,将更加坚定参与这一事业的决心。

此外,通过组织培训、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帮助农民掌握生态环保知识与技能,使其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这些举措将助力农民成为生态环保的积极参与者,共同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的和谐共生,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7.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生态区域示范引领作用

在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示范区域的建设。通过打造这些示范区域,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其模范与带头作用,从而为其他农村生态区域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与条件。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必须毫不吝啬地加大生态农业经济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只有全面确保各项建设发展计划在推进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能获得充足且稳定的资金保障和支持,我们才能切实有效地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计划中断或执行不力等各种不利情况。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灵活且科学地调整经济发展计划。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使计划更加符合当地的环境特征与发展需求,从而提高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着手建立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域,并指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种植区域,对生产技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指导。

当这些示范区域的种植成果达到甚至超越预定目标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并深入开展细致推广工作,我们能够有效地协助其他地区在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时规避技术上的误区,减少不必要的曲折,从而强有力地促进生态农业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实现健康、有序且迅速的发展。

8.加速农业种植生产的现代技术融合与创新

在当前农村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成为农业革新与进步的关键。科学规划农业种植布局,深度融合与创新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是提升农业品质、加速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必由之路。江县政府作为典范,积极引领农民科学种植,并大力引进国内外顶尖农业种植技术设备。政府全面加强农业生产全链条的监管,确保活动严谨高效。同时,江县政府特邀农业机械应用领域的资深专家,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技术指导与实操培训。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江县农业生产效率与产量,促进了农业种植规模的扩张及产业链的深化发展。这一系列前瞻性的战略和政策,不仅为江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极大地推动了塔溪乡乃至全县的农村经济增长。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创新,江县政府成功地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转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展现了现代农业技术在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9.精准施策,构筑环境问题防治的坚固防线

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立足实际,采取科学高效的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在推动生产活动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需被置于重要位置,以确保生产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政府部门应发挥引领作用,加大生态环保投入,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资金支持,并加强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以更精准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对各类生产作业,特别是农业生产,需加强监管,注重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规划,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我们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为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保障。此外,全社会需共同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筑起环境问题防治的坚固防线,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安全农产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效配置与综合利用资源、削减农业污染、革新农业发展模式、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保障农产品安全、强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加速现代技术融合与创新以及精准施策构筑环境问题防线等措施,我们可以推动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更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构建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石海霞.浅谈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南方农机,2019,50(19):105-105.

[2] 李红军.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5):3854.

[3] 尹成明.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 农民致富之友,2019(9):219.

[4]吴振我. 浅谈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策略探讨[J]. 农村科学实验,2022(23):78-80.

 

作者姓名:刘秋云. 性别:女. 籍贯:山东东营. 学历:本科. 评审专业:高级农业经济师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