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周独伊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中国科大附中高新中学 230088

摘要

无论任何阶段音乐课程,都能够对学生美育方面素养起到积极促进效果。基于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等政策要求,如今学校音乐学科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核心素养提升,以此为其全面发展创造优良空间。初中阶段音乐教师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首先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调动,以多种风格音乐体验促进其乐感和鉴赏能力不断提升,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上发挥学科高效性,充分促进课堂教学塑造和培养作用。基于此,本文便将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培养与鉴赏课教学加以探索研究。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乐感培养;鉴赏课教学

正文


前言: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具体而言包括音乐节奏感、旋律感、音节感等多方面。初中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乐感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当学生具有乐感时,才能够将自身情感充分融入到音乐之中,以灵敏、丰富感觉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除此之外,音乐鉴赏是指从听觉、想象、情感等方面能够对所听到的音乐在内心之中产生联动,将思维、心理、音乐紧密结合的审美实践活动。可以说,学生乐感培养便是从不断的音乐鉴赏活动之中产生。因而初中音乐教师如何利用鉴赏课程培养学生乐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大量实践证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各学科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当初中音乐课程开展时,教师能够以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视觉、听觉、感觉三方面融合构建音乐鉴赏活动,充分将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有助于乐感的提升。通常情况下,有关于音乐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大多枯燥、乏味,再加上教师为激发学生乐感,往往以大量练习为主,将严重导致其自身的音乐情感被磨灭。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花费较强时间才能够真正熟悉并了解一段音乐,从而在乐调上反复,同样将使其感受到厌烦情绪。针对上述情况,教师便应该积极以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手段,在增强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使其专注音乐知识。同时还能够将其学习成果展示而出,最终实现音乐鉴赏课程审美能力提高的同时促进乐感培养。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丰收锣鼓》课程时,便可也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真实展现丰收时节农作物收割场景,从而体会到农民伯伯们的快乐,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搜集播放其他同类型音乐,起到加深学生认识和理解作用,有助于培养同质性思维逻辑,对同类型音乐作品鉴赏能力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将音乐作者资料、创作背景、创作初衷等信息都搜索查找而出,高效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最终将有效培养出音乐乐感,对个人音乐能力提升具有非常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初中阶段教师以音乐课程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乐感时,需要自身首先意识到,只有自己专业水平过硬、音乐能力过强,才能够有效带领学生不断深入相关学科知识,才能够在潜移默化间将核心教学内容向其渗透。因而从学校方面来看,应当注重音乐教师的高水平化建设,将传统教研活动与如今现代化教研活动相结合,从而打造出一支高质量、高专业音乐教师队伍,对此,便需要学校方面能够以多方式、渠道寻找有效道路[1]

例如,学校可以邀请校外优秀音乐教师或知名音乐学者来到学校,针对性为学生开展音乐知识教学讲座。当讲座开展过程中,可以借用提问、问答、场景模拟等方式对学生乐感加以考察,认识并了解现阶段学生音乐综合水平,有助于制定计划和目标。同时还应该要求所有音乐教师都应参与其中,如此便能够使其掌握科学、合理的方式中提升音乐教学水平。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如今广泛使用的网络信息技术,以云系统搭建网络音乐教学平台,实现不同学校之间音乐教学互动性和联系性。并依托平台定期举行音乐教师研讨活动,互相分享教学成功经验,并互相查错、纠错。搜集整理优秀教师教学案例,共同学习,体会成果。如此一来,初中阶段音乐教师便能够充分实现自身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升,对学生鉴赏能力培养与乐感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

对初中阶段学生来说,由于其正处于思维逻辑和行为思想都较为活跃的时期,因而面对较为轻松活跃的音乐课堂本来便具有很高参与和学习兴趣。教师为进一步促进音乐课堂效率,充分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乐感激发培养,便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如现阶段学生都较为喜欢流行音乐,因此教师便可以从此方面出发,借用教材内容中的流行音乐开展相应教学活动[2]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下册《隐形的翅膀》课程时,便可以学生自身兴趣点和关注点出发,开展歌曲竞赛活动,如歌曲演唱、歌曲改编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利用不同情感感知音乐节奏、旋律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音乐才能表现机会,在学校内开展音乐节、举办文艺晚会等,将自身音乐才能充分展示而出。长期以往,学生便能够逐渐培养、形成较强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参加相关音乐活动也能够不断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如此一来,便高效达到利用实践活动,实现初中阶段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乐感培养目的,对其个人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四、开展音乐对比鉴赏活动

教师以开展音乐鉴赏活动培养学生乐感时,可以通过歌曲对比方式,将不同歌曲特征突出,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加以比较,最终便能够达到对歌曲精神内核充分把握效果。如此一来便将有效促进其歌曲分析和鉴赏能力,以更好体会并感悟歌曲中蕴含情感,在产生共鸣间探索出属于自身的鉴赏思路,从而充分将乐感激发并培养而出[3]

例如,教师讲授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保卫黄河》课程时,便可以将《爱我中华》加以引入对比,两首歌曲属于一种类型,背后情感包含热切剧烈。其中《保卫黄河》主要以黄河作为创作背景,进而抒发作者、当时全中国人民的情感,而《爱我中华》是直接将作者内心情感抒发。具体歌曲比较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的情感表现方式,感受其中情绪,进而不断提高其音乐歌曲欣赏能力。除此之外,当开展同类型音乐比较过程中,对音乐旋律、节奏等细微差距,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不断深入其中,从细枝末节之处感悟歌曲独特性,以在充分把握音乐欣赏要点基础上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实际效果。

教师还可以将两种不同类型音乐加以对比分析,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不同音乐类型独特魅力,还将在拓展音乐视野基础上,寻找不同音乐类型之间的差距,进而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提升,对乐感培养具有非常强大的推动作用。最终充分将音乐核心素养激发,对个人综合能力提升将产生积极影响的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一个关键渠道,初中音乐课堂的良好开展,将成为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便应该以多元化、多样化手段促进课堂高质量化发展,注重以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培养乐感,致力于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兴趣、课堂参与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将学生放置于主体地位之上,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带领学生体验多种音乐类型,从而感受音乐精神内涵,最后建立健全积极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为将来学习和发展成长奠定基础和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董长莲.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分析[J].学苑教育,2022(28):89-91.

[2]邓雯娟.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22(15):39-41.

[3]李霞.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探讨[J].北方音乐,2020(22):166-1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