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策略优化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幼小衔接;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小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幼儿园与小学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影响了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连续性。破解“幼小衔接”这一难题,成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1]。文章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幼小衔接面临的现实挑战,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优化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家校合作等维度入手,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推广的幼小衔接策略,以期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新时代背景下幼小衔接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
幼儿园与小学作为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在教育理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倡导自主探索、愉悦成长,强调快乐童年、全面发展;而小学则以学科学习为主,注重基础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养成,追求成绩进步与学业成功。这种理念差异导致幼小衔接过程中难以形成一致的价值追求与培养目标,影响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连续性。教师与家长往往面临角色转换的困惑,在遵循幼儿园教育特点和适应小学学习要求之间难以把握平衡,容易产生急于求成或放任自流的倾向,进而加剧幼小衔接的隐性矛盾[2]。
(二)教学内容的断层
幼儿园与小学在教学内容上也存在明显的断层。幼儿园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涉及识字、算数等方面的学习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而进入小学后,幼儿即面临语文、数学等正式学科的学习任务,需要掌握大量的文字符号、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学习内容明显超越幼儿已有的认知基础。同时,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缺乏了解,在学科教学中忽视与幼儿原有经验的链接,导致教与学脱节,加剧了幼小衔接的隐患。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幼小衔接面临的另一个突出挑战是教学方法的转变。幼儿园教学以游戏渗透为主,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做中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而小学教学则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集中听讲、记忆和练习来巩固知识,学习氛围相对紧张[3]。从幼儿园的自由活动到小学的规范化学习,幼儿面临学习方式的重大转折,极易产生不适应。而小学教师若延续说教式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幼儿身心特点的关注,容易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4]。
二、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策略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教育理念的融合
幼儿园与小学作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衔接阶段,应着力加强教育理念的融合,形成一以贯之的儿童发展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同时,适度渗透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如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提升幼儿的自主性和专注力等;小学则应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在小学化倾向中保留幼儿园教育的独特价值,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愉悦中成长[5]。
例如,在幼儿园大班开展“小小数学家”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先用绘本讲述数学发现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然后引导幼儿运用数形块进行拼搭、变换,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物体的形状与空间关系。接着,请幼儿分小组利用数形块进行创意搭建,并描述自己的建构思路,培养逻辑思维与口语表达能力。小学教师可以旁观游戏活动,捕捉幼儿数学学习的闪光点,激励鼓舞幼儿,同时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在形象直观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引入数学符号和概念,实现教学内容的自然衔接。
(二)构建连贯的教学内容体系
幼儿园与小学要协同构建连贯、递进的教学内容体系,促进知识经验在两个阶段的有效衔接,增强与小学学科知识的相关性和连续性,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基本技能,为小学学习做好铺垫[6]。通过开设识字、算数等过渡性课程,将抽象的文字符号、数学概念与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游戏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幼儿在“玩中学”,激发学习动力。
例如,教师以“有趣的汉字”为主题,开展识字游戏活动。先请幼儿欣赏绘本《数笔画》,感悟汉字的独特构成,激发学习兴趣;接着,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汉字,如身边的标识、图书封面等,标记其笔画数量,让幼儿感知汉字与数的关联。游戏中,幼儿分组比赛描红、书写他们标记过的汉字,体验书写的乐趣。进入小学后,教师以幼儿熟悉的汉字为切入点,引导幼儿观察汉字的部件构成,初步感知形声字、会意字的特点,并尝试书空、临摹,加深印象。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要将游戏化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究发现,获得直接经验。同时,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动画、教育游戏软件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延续游戏精神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质量[7]。
例如,幼儿园开展“神奇的镜子”科学探究游戏。先通过情境表演,引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再鼓励幼儿尝试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观察镜中的影像,引导提出疑问:为什么镜子里的“我”和外面的“我”左右相反?接着,请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做动作,帮助幼儿发现:镜子就像是一个“隐形的小伙伴”,它的“左右手”和我相反。最后,利用实物投影仪和录屏软件,请幼儿分享探究心得,教师归纳镜像的特点,拓展镜子的多种玩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开展丰富的实验活动,同时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过程,逐步建立起科学概念。
(四)加强家园共育和家校合作
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性互动,开展家长学校等活动,普及科学育儿理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与小学加强沟通与协调,定期组织教师互观、联谊等活动,加深对彼此教育教学情况的了解,形成教育合力[8]。
例如,幼儿园和小学联合开展“我们都是一年级”主题活动。学期初,幼儿园大班幼儿和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展“手拉手,一起走”结对活动,幼儿参观小学校园,与小学生一起上课、做游戏,感受小学生活的乐趣。小学生则走进幼儿园,与幼儿分享入学体验,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活。两校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交流心得体会,优化衔接措施。学期末,召开“幼小衔接家长恳谈会”,幼儿和学生的家长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共商培养方略。
三、结束语
纵观全文,幼小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小学、家庭、社区形成教育共同体,协同发力,多管齐下。在新时代背景下,破解幼小衔接难题,关键在于系统推进教育理念更新、课程衔接优化、教学方式创新、资源整合利用,最终实现儿童核心素养在游戏和学习中的螺旋式提升。让我们携手共进,用匠心打造“幼儿园-小学”立交桥,为每一个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书写教育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刘敬孝.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策略优化实践研究[J].教师博览,2024,(03):61-63.
[2]王丽萍.新时期背景下幼儿园科学幼小衔接策略[J].读写算,2024,(17):23-25.
[3]陈舒瑜,吴越.优化幼小衔接助力科学入学[J].第二课堂(D),2023,(12):77.
[4]王飞,王冬雨,高凤英,等.科学幼小衔接的全方位探索与实践[J].教育,2024,(15):52-57.
[5]李召存.幼小科学衔接助力儿童发展[J].幼儿教育,2022,(17):4-6.
[6]何芸.优化幼小衔接助力科学入学[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社会发展——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2023:6.DOI:10.26914/c.cnkihy.2023.006855.
[7]王效英.幼小衔接视域下的幼儿教学路径探究[J].山西教育(幼教),2024,(10):65-66.
[8]方媛.线主题活动下幼小衔接路径探究[J].教育家,2024,(4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