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杨西宁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长道镇大柳九年制学校,甘肃陇南742100

摘要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教育领域的革新,尤其在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下,“互联网+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工具、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思路。“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核心素养,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文章先探讨“双减政策”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要求,在此基础上阐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价值,最后提出有效的实践策略,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双减政策”;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

正文


引言:

在新时期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小学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在“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成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为贯彻“双减政策”理念,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功能,将其有效地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整合,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形式构建智慧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所以基于“双减政策”做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当前部分数学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内容之一。

一、“双减政策”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要求

(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的实施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要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以及学生学习需求适当融入相应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沉浸的学习体验,精准定位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数学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要控制作业的数量、保证作业的质量。基于这一方面,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要以优化数学作业设计为基本要求,确保作业设计的科学合理,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积极主动。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作业设计和管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制定针对性作业,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的时效性。

二、双减视域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参与主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及作业,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更多的时间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优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送作业,并在学生上传作业后及时批改,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精准诊断学生在学习时的薄弱环节,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向,提高学习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实现的教育目标,也是“双减政策”下的具体教学要求。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重要前提。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针对性教学,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情况,借助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助,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多元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质量。

三、双减视域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策略

(一)设计微课视频,开展课前预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环节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预习活动的实施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新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还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学习的有效性。课前预习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而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中,教师也应当从课前预习环节入手,运用微课视频设计课前预习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自主预习,整理知识点、提出预习问题、自主评价。设计微课预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对于不理解的部分,学生还能反复观看,打破了“一刀切”教学的弊端,处处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此同时,微课预习便于教师掌握学生预习情况,以及动态化调整教学内容,为后期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针对性奠定基础,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在设计微课视频时,既可以在互联网资源中收集“名师讲解视频”,并结合班级学生学情和学习进度将视频进行剪辑,添加个人教学元素,生成符合学生学情的新的预习视频。在微课视频中,教师还应当围绕某一教学难点或问题设计预习任务,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教师可先结合教材内容收集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质量元素,例如一袋米重10千克;一袋盐的重量为500克;将这些元素呈现在微课视频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并对质量单位建立直观的认识。在微课预习视频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互动环节,例如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物品类型,选择对应的物品的重量,并在视频中揭晓答案,让学生一一比较、观察,记录错误之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微课预习视频中,教师还可以添加“自我总结”板块,让学生点击屏幕中的对应分数为自己的预习表现打分。用微课设计课前预习活动能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后期课堂的针对性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应用人工智能,精准诊断学情

“双减政策”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将该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在诊断学生学情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精准地定位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并生成与学生有关的能力画像,让教师全方位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减少了以往靠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难度。在生成专属的学生画像后,人工智能技术还能根据输入的教学内容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计划,以定制的形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让每一位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另外,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大量数据信息,便于教师高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学生的针对性指导中。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关,考查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与公式的运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学情诊断系统,提前将教学内容输入该系统,系统可在课前生成专属预习模块、课堂练习模块、课后作业布置模块。在不同的模块中,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此时系统便会记录学生在不同模块中的表现,观看视频的时间、完成练习的正确率、参与随堂测试所用的时间等。在此之后,系统会根据收集的数据生成详细的报告,包含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根据人工智能分析结果,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个人认知和能力范围内提高学习能力,在针对性的学习下实现共同进步。以这样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能充分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性、即时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出针对性教学指导,摒弃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减少学生学习负担,达到减负质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学习平台,设计数学作业

“双减政策”下,数学作业设计是重要的优化内容之一。为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教师可借助学习平台学生设计数学作业并进行在线批改,以此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和作业反馈的高效率,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的第一时间内收到教师的反馈,及时修改错误部分,并进行针对性练习,全面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在学习平台中设计分层作业,以基础型、进阶型和拓展型作业为主要形式,让学生登录学习平台,结合个人所需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并在线上完成。以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了解选择不同难度作业的学生人数,从而精准判断出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也可以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习平台中开通“讨论区”,鼓励学生利用该板块畅所欲言,讨论学习、作业有关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讨论区中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通过学习平台设计数学作业,符合“双减政策”的实践要求,也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重要举措。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并非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教学工程。教师要深入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明确新课程标准实际要求,有效地将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遵循减负提质的教学原则,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启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海霞."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J].天津教育, 2022(35):114-116.

[2] 胡秀芳."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措施探讨[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S03):66-68.

[3] 杨敬淇.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实践研究[J].教育艺术, 2024(5):11-11.

[4] 宋丽伟."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2(1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