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信息技术与群文阅读教学融合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前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相关资源,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中,不仅能够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还能使阅读教学具有视觉、听觉等多样化内容,从而为阅读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也可拓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提供有效手段。作为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性,通过将二者进行结合,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智慧,有效开拓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实现了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思路,将信息技术引入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能力,丰富了教学内容,利用数字化方式,也为学生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加方便有趣的阅读体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仅仅依赖书本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采用问答式教学,会使阅读教学课堂变得较为枯燥,不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一定程度上即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或网络资源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有效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在多元的教学课堂中拓展自身思维,增强学习体验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或网络资源展示的方式,将人物情感及神态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整个课文学习过程更为生动,从而大大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共享性
信息技术利用其储存性、共享性的优势,实现了阅读教学内容的信息共享,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文本信息,并根据信息内容进行思考,从而投入到语文阅读过程中。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及时间的限制,无法将教师的阅读体验及阅读方式与同学们分享,而在信息时代下,教师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将教师自身的阅读体验及学生的思想记录下来并进行分享,通过构建阅读思想交流群的方式,让学生在群中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在思想的碰撞中,丰富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再加上阅读本身的个性化特点,在阅读感受的共享时,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思想感受,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分享,拉近师生关系,或者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识与感悟,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推进了阅读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为不同学生获得学习体验和学习方式提供了重要基础,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资料,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与总结中,提高阅读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从而满足自身学习的需要。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学生可以从网络资源中寻找相应资料并进行阅读,满足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也可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文本阅读,实现阅读教学的针对性,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也推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措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教学难度
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才能充分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充分了解文本信息,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然而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理解能力有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仅采用文本教学的方式,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这不利于提高课堂阅读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文章,若学生无法理解某一部分的内容,则会影响到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也难以充分认识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相融合,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保证阅读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咏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这篇古诗较为简短,内容较为表浅,但是它覆盖了许多内容,针对文中鹅的外貌、鹅的肢体动作及声音等,若在学习中,没有采用信息技术展现鹅的动态,而采用传统的方式,由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描绘,这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难以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如“曲项”一词,学生难以理解“曲项”的动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3D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们生动直观的观察到鹅“曲项”的真实动态,从而理解该词的内涵。也可体验作者对于鹅的生动描写,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鹅的声音以及白鹅在水面上游动的视频,这样将白鹅的动态以图片及声音的方式展示出来,使该文章描写的更加具体和生动,帮助了学生的理解,并降低理解难度,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人笔下的意境美,实现学生对诗文的深度理解,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语文阅读包含着情感及体验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教师只能依靠书本教学的方式,传授阅读技巧,讲述阅读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尽管教师也用极为生动的语言描述阅读内容,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及听觉感受,更难以让学生充分融入于语文阅读内容中。因此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将语文阅读内容以图片、动画及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风景和场景中感受课文内容,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利用这种方式也创新了教学手段,打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充分融入于作者描绘的真实场景中,有助于促进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效率[2]。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本篇内容主要以泼水节的热闹场景展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欢乐跳舞的场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人们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如“开始泼水了,清清的水呀,泼啊洒啊”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傣族人民对泼水节以及生活的热爱,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平台寻找与傣族泼水节有关的视频及图片,通过播放将学生融入于傣族泼水节的欢乐情景中,并让学生根据泼水节的氛围,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温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欢快情绪,从而推进阅读教学的生活化,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不仅仅存在于课本层面,而是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更为深刻的理解文本内容,这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深入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丰富情感。另外,在阅读后还可以鼓励学生书写读后感,以作文的形式总结并表达学生的读后感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合信息技术,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大了信息的获取来源,也为人们获取学习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基础,人们获得了更多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有效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拓展获取信息的渠道,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多教学资源,这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知识,开拓了学生视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建设阅读学习平台,让学生根据平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还可将阅读资料分享与阅读平台中,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根据阅读资料进行思考和交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阅读思考,从而加深对文章阅读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3]。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四时田园杂兴》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篇文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范成大诗人,并根据本篇古诗描述诗人的写作风格,然后利用互联网查询并阅读范成大的其他诗词,让学生根据范成大的诗词了解该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拓展诗词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诗中的美好田园景色,要让学生充分融入于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采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可以在互联网平台获取更多阅读资源,并进行朗读和欣赏所搜集的诗词,其中中文注释也便于学生们的阅读和理解,甚至对于诗词还有相关的视频及图文可以欣赏,这有效降低了阅读难度,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本的基础上,阅读其他相类似的诗篇,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提供更为多元有趣的教学内容。为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降低教学难度,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并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阅读质量,从而打造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刘金艳.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4,(21):89-91.
[2]艾姚香.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42.
[3]郭泽兵.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167+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