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谈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孙应华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后港小学 江苏东台 224213

摘要

学习任务群,是统编教材在统整内容、整合课时、统整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对各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的重新整合与编排。其实质就是将学习内容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整合与重组。可以说,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是统编教材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载体,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深度学习;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教学

正文


引言

学习任务群是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本质的基础上,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目标,通过组织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和思维发展活动融合起来,促使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等方面获得深度学习。

一、学习任务群导向的特点

1.1 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知识的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把学科知识、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到真实情境中去学习和实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语文、数学、科学等科目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1]

1.2 情境性

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情境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所处的具体时空,主要包括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其中,真实情境主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情境、“自然世界”中的情境以及“技术环境”中的情境;而虚拟情境则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具有一定交互性的虚拟空间。此外,学习任务群还会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进行适当调整。

1.3 自主性

这里的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一个学习任务群里面往往包含很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之间也可能有交叉重迭。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很难做到“收放自如”。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完成每个子任务。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还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4 实践性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基础,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信息技术和生活经验开展的实践活动。学习目标指向真实的任务情境,强调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记忆事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二、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2.1 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清晰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们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利用学习任务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所处的环境,来分析爬山虎在成长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爬山虎的生长与外部环境的紧密联系,又可以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2 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在小学的黄金时段,学生们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若能得到恰当而有效的引导与培养技巧,便能够使孩子们逐步养成优秀的学习品质和习惯,为他们今后深入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应充分重视学习任务群的应用,使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不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

2.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个配角。而在此基础上,教师由“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指导者”,起到了“导学”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动性,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在老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学生能够在持续的探究中获取新的知识,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任务群,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2.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他们对于新奇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创新,将学习任务群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以往的学习经验,然后通过观看电影片段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再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诸葛亮,接着围绕着“怎样才能成功地借到箭”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让学生总结出借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并且不断地提出新的疑问,所以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师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语言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围绕“任务”展开,注意建构知识的内容。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却没有充分认识这个概念,把它和“群”混淆起来。但也有一些教师由于不理解这一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方式,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老师就会给他们大量的作业,让他们背诵课文,看书,做卷子,最后却忽视了在教室里的学习,这样下去,不但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切实的提升,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学业负担[3]

3.2 学习任务设计缺乏合理性

部分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设计任务、为完成任务而设置任务,忽略了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使得任务脱离实际,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中要求学生分析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周瑜的嫉妒心理。但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盲目增加教学任务量,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跟上节奏,错过了很多重点内容。这一问题需要广大教师予以重视,不断完善自身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对学习任务群设计的重视程度。

3.3 教学资源整合困难

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主要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导致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对教学资源整合运用困难的问题,无法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得教学效率低下。在这里可以将“互联网+”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借助多媒体软件实现与教材的对接,为学生创设更加直观、生动的课堂情境。同时也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做出调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4 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习任务群”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评价体系并不是很完善。有很多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导致了学生无法得到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对于“学习任务群”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策略,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模仿,没有发挥出“学习任务群”的优势和特色。

四、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4.1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对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含义,也没有根据学习任务群来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进而影响到教学效率。因此,学校应该组织教师参与相关培训,帮助教师提升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

4.2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注重目标导向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任务群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需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特征,对教学任务进行细致的设计,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难度,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不然都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设计学习任务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与教科书的内容相联系,进行独立的探索,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又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4]

4.3 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内容更加充实。例如,在教学《鲸》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鲸的图片和录像资料,并把它们放在多媒体装置中,这样就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使他们对鲸的特性和习性有更多的认识,再结合鲸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设计出适合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们能够在观看视频或者图片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老师也可以把学生带到动物园去,去看一些动物的形态特性,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和文章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体会鲸的特性,开阔他们的思路,加深他们对文章的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4 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老师们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放在心上,用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来指导学生们主动地参加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如:在教学《杨氏之子》这一课中,老师可结合教材,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们还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全面的评估制度,来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此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战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奖励和惩罚制度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能够更好地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而言之,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小学生的学习需要,要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教师必须采用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为此,教师应对“学习任务群”的含义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语言能力,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以达到教学目的。

4.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参与度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提升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其不断进步和发展。例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易懂的任务,鼓励他们积极尝试,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和深度,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4.6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障学习效果

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之前进行充分准备,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对任务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调控和控制学习时间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尽量使整个学习过程做到连贯流畅。例如:在围绕“《论语》的智慧”进行学习任务群设计时,可以把不同单元中的相关知识点整合到一起,这样既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又能提升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在平时教学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获得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5]

结语

核心素养时代,“深度学习”已成为关注的热点。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中,经历问题解决和情感体验等活动过程。语文教学要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必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深度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正是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而提出来的。

参考文献

[1]周丽君.刍议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4,(18):135-137.

[2]吴财奴.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07):60-62.

[3]赵萍.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4,(14):33-36.

[4]徐雨婷.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2):91-93.

[5]白国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认识与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4,(01):22-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