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与提高
正文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这既是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通过对其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以使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切实的提高。小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它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其以后的学习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策略。
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必要性
计算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成就和对数学课程的浓厚兴趣。好的计算能力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数学成就得到提高,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容易地解题。培养计算能力,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在计算实践中,学生能够逐步养成细心、有耐心、有逻辑性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对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与修正,能够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缺陷,从而使其持续地进行改善和提升。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计算能力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界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根本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他们现在的数学学习和他们的长期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老师、父母和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一起营造一个有利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良好氛围[1]。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计算能力状况呈现出一种既复杂又多面的状况。尽管教育部门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也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采取了各种手段,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目前,对“运算能力”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教学思想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使得各种算法的多样性表现为算法的自由,而对隐含在其中的推理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学目标不明确,忽略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也是造成学生计算能力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制约他们提高计算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很透彻,但是其正确率和运算速度却很难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传统的计算教学主要依赖于机械地、反复地做题海,这样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计算水平得到提升,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会降低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些老师忽略了口算培训的重要作用,致使学生在做繁琐的计算时感到很难,就算懂得算理,能够熟练地背出乘法口诀,也很难将其做好。新课程改革后,对计算教学的目标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使得计算教学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低,这就使得学生的计算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2]。
3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案例
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个星期有几天》的教学案例中,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以下是详细分析。
3.1 教学目标
学生需要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学习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
3.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教科书第74页到第75页,通过具体的表格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7的乘法口诀,在学习了2到6的乘法口诀之后,学生将探索并编制7的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其规律。
3.3 教学过程
通过出示主题图和对话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表格,请学生填完整,例如填写“2个星期有几天”,从而引导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应用,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编出口诀,并通过集体反馈总结算法。
3.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探讨和编制7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估算意识。
3.5 教学效果
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课堂上即时表扬好的,批评差的,使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一个星期有几天》的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7的乘法口诀,还培养了他们的推理能力和估算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 影响计算能力的因素
4.1 心理认知因素
在计算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心理认知因素会通过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联系能力来影响,而这些能力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操作水平。比如,小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必须对运算的意义、法则、顺序、法则和性质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离不开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理解力。另外,逼近数量系统(ANS)与大量对象的估算能力密切相关,也是影响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3]。
4.2 教学方法因素
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影响,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计算技能的认识。比如,情景教学法能够通过创造特定的数学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计算方法和规则,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将现实中的实例相结合来进行教学,这样也可以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4.3 基础知识因素
基础知识是计算能力的根本,坚实的基础可以让学生拥有精确、快速和灵活的计算能力,学生在遇到计算问题的时候,必须先想好要使用哪些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规则和计算公式等。如果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那么他们就很难将数学知识和公式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去。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把重点放在打好基础上,把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技能。
5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策略
5.1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做题时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运算符号和运算类型,确保理解题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还能培养他们的细致和耐心。训练学生在做题时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对待,计算时要注意细节,避免粗心大意导致错误,在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认真验算的习惯,这是保证解题正确性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并加强训练,严格要求和督促学生去做。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时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通过反复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耐心,让他们能够坚持做下去,避免频繁出现低级错误,同时,教师还要正确疏导学生,避免他们产生抱怨[4]。
5.2 抓好口算训练
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口算技巧,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安排每天5-10分钟的口算练习时间,让学生保持长期的训练习惯,在口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计算法则与方法,例如,在教授“凑十法”时,可以通过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方法。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建立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上,因此,老师和家长应确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如口算题库、练习册、在线资源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反复练习各种类型的口算题目,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口算技巧,如一二年级的凑十法、平十法、破十法等,中高年级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简化思维过程,逐渐形成口算技巧。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训练方法,巩固提高口算能力,例如,可以通过自主参与教学和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数学素养,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口算训练软件或应用程序,如“口算题卡”app,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口算能力,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
5.3 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树立强烈的估算意识,并通过示范和引导来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结果的位数进行估算,然后再用笔算来精确计算,或者先计算出得数,再估算结果的位数,最后将计算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及时纠正错误。将估算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中,如判断物体大小、轻重、多少等,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感知估算的意义,增强他们的估算思维,在教材中增加各种运算的估算方法和技巧,合理安排估算教学的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多种估算方法,并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如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例如,利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等方法进行训练。
5.4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教师需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融洽的师生关系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应多关爱和尊重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并热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互教互学的学风。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压迫感和紧张感,促使学生以更加轻松、愉快、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良好的课堂互动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5]。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多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它不仅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还为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对比,以及如何在不同类型的学校和班级中实施这些策略,以实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超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求知导刊,2023(29):17-19
[2]麦正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求知导刊,2023(5):65-67
[3]罗鸿.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求知导刊,2023(8):11-13
[4]张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4):0064-0064
[5]游晓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0):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