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交际习惯;交际态度;培养环境;实践活动
正文
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初步形成语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实现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产生深厚的感情。口语交际是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交流的最基本形式。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求
1.实现所有学生的全面融入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当是在多元环境、多元视角情境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在设计口语交际话题、组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差异,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身心发展特点等,设计多种口语交际活动。要考虑到小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等特点,可以设计介绍人物或动植物、交友待客、讲故事、看图说话、情境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在不同的场景下得到各种形式的有效锻炼。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正向、积极的场景下不断提升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和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良好交际习惯的养成是口语交际训练中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有的学生发言时在手里摆弄铅笔、橡皮等文具,或者声音过小,眼睛不敢直视前方。甚至在课后,一些学生也存在不善于与别人交谈,或者交谈时眼光喜欢躲躲闪闪。这些现象,多是受学生的心理因素和交际能力影响所致。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交际行为,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例如,在“我们做朋友”活动中,教材给出小贴士: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小贴士的要求,对比其他学生,并利用合适的肢体动作,培养这一习惯,让学生能够得体、大方地与人交往,不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文明的交际态度
培养学生文明的交际态度,是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素养、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要求。交际态度重点在于说话的态度要诚恳,懂礼貌,能够使用正确的体态语言,愿意倾听别人的讲述,这样才有助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交际能力。交际态度的培养应当是持续性的,不能固化在某一节课或某一场景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明的交际态度贯穿到日常生活中。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路径
1.提升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活动更加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尤其在口语交际表达方面,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标要求,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现口语交际训练与传统教学体系的有效衔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中,提高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尊重学生成长和教材编写规律,做好口语交际训练设计。教师要转变“为考试而教”的理念,将口语交际训练融入日常教学多种场景,实现多元化的指导训练,帮助学生在实现知识内化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的建构,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有效提升核心素养水平。
2.以教材为基础拓展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空间
教材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支撑,但是教师不应当拘泥于教材,而是应当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教学素材,并借助信息化平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积极拓展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空间。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应当关注教材给出的口语交际主题,设定具体化的训练目标。在口语交际训练环节,教师应当对具体内容进行细化,采用逐级提升的方式,引导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针对部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弱、表达意愿不足、存在畏惧心理等现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降低难度,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生动,尽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创新培养环境,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离不开环境的支持。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并缺少锻炼,在训练活动中存在怯场的情形。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环境,用环境吸引学生的融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有趣的动物”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播放一些动物的日常活动,让学生通过视听真切感受动物的有趣、可爱。在“做手工”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件手工制品,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制作手工制品的过程描述出来。在“图书借阅公约”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借阅图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这可以在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开发实践活动,实现口语交际听说结合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全面优化教学方式,推动课内外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多种样式的实践活动,实现听说结合,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在口语交际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等活动场景的优势,结合学生表现欲强等特征,根据教学内容创新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在课后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应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在入校前、放学回家后、晚上入睡前与家长进行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口语交际训练小组,让学生自行选择主题,进行自主式口语训练。
5.进行多维度评价,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
当前,在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中,评价体系缺失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口语交际活动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特征,在不同交际场景下,说话人使用的语言不同、表情不同、语气不同,都会对交际效果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活动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所使用的语言、语气等,还要从倾听能力、表达能力、文明礼貌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多维度评价。具体评价时,既要关注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又要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主动交流、乐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和能力特征,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提升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以教材为基础拓展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空间,创新培养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积极性,开发实践活动、实现口语交际听说结合,进行多维度评价、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庄自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22(12):175-177.
[2]薛志莹.传统节日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22(17):54-56.DOI:10.16704/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