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跨学科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许翠霞

皋兰县石硐小学 730299

摘要

探讨了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在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分析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学科壁垒的挑战和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跨学科教学设计方案,强调教师间的协作及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通过具体的实践案例,展示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影响,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提出了优化跨学科协同机制及深化主题探究的未来路径,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主题意义;小学英语;教师协作;综合素养

正文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跨学科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促进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当前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学科壁垒和学生参与度不足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深入探讨基于主题意义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有效路径,分析现状与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一、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现状分析  

(一)当前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强调学生在完成跨学科任务过程中,通过语言应用和学科内容的共同探究,提升其综合素养。教师通常通过主题意义的设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为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也能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涉及自然现象的项目中,学生不仅学习英语词汇和表达,还通过英语理解科学原理和自然现象的本质。当前的模式虽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学科协作缺乏系统性,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深度融合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二)项目化学习在跨学科融合中的应用现状与瓶颈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点,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学科整合能力以及跨学科的协作意识1】。在现有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其他学科的理解较为有限,导致跨学科融合仅停留在表面联结,缺乏深层次的内容整合。由于项目化学习的复杂性,许多学校的课时安排与教学资源难以完全支撑这一模式的高效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未得到充分培养,导致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需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因此,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应用虽然展示了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潜力,但仍面临师资、资源、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瓶颈,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二、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的挑战  

(一)跨学科整合过程中学科壁垒的问题  

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和方法论,英语教学偏重于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其他学科如数学、科学等则更侧重于逻辑推理、实验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因此,在项目化学习中,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容整合往往面临难以调和的差异,导致跨学科教学活动停留在表面形式上,难以实现深度的主题探究。英语课程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与科学课程中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并不总是能够自然地融合,导致学生在完成跨学科任务时,往往感到学科之间的割裂感。教师的学科背景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科壁垒的问题,限制了跨学科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要有效克服这一问题,需要更为系统的教师培训和学科协作机制的构建,以推动不同学科间的深层次融合。

(二)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学生参与度和自主性的不足  

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自主性常常不足,影响了项目化学习的质量。由于学生在传统课堂上习惯了教师主导的学习方式,在跨学科项目中往往表现出被动接受信息的态度,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2】。项目化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进行信息搜集与分析,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同伴合作,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挑战较大。特别是一些学习基础较弱或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更容易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导致他们的参与热情不足。部分教师在设计项目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能力差异,导致项目内容难以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基于主题意义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路径探索  

(一)构建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跨学科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的初始阶段,教学团队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跨学科的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特定的主题意义。这一目标必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并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此,通常应制定包含多个学科的学习内容框架,确保每一学科的知识与主题的探究紧密结合。教学团队需要对不同学科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确保各学科在项目中的地位平衡。在一个40课时的项目化学习课程中,应将英语、科学、艺术等学科的学习时间按照合理的比例分配,如英语15课时、科学10课时、艺术8课时,其余的时间用于跨学科整合和项目评估。

整个项目的教学设计必须分阶段进行,教师在每个阶段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任务,并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贯穿整个项目。

项目设计需要明确各学科在跨学科学习中的具体功能,以确保学生通过多学科的协同学习逐步建构对主题意义的全面理解。教学团队应根据项目主题,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列出参与学科的学习目标与核心内容。在一个围绕“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中,英语课程可以侧重于相关词汇和表达,而科学课程则应探讨生态平衡和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团队应结合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等工具,帮助学生可视化知识结构。这些工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关联性理解,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具体措施可以包括,在项目初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列出与主题相关的各学科知识点,并在小组讨论中进行信息共享,以实现知识的整合。

(二)运用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科间协作与学生自主探究  

项目化学习需要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以确保不同学科内容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为了促进学科间的协作,可以设立定期的教学研讨会或跨学科教学团队,每周开展2-3次的研讨活动,确保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支持和反馈3】。这些研讨会不仅有助于明确项目中的学科重点,还能够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问题。为了实现高效的跨学科合作,教师应借助教学管理平台或在线协作工具,确保项目化学习的各个环节如计划制定、资源共享、学习评估等能够无缝衔接。通过这样的协作机制,能够有效提升跨学科项目的组织效率,确保学科间协作的质量。

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方面,项目化学习应注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和探究空间。项目任务通常包括几个主要阶段:问题提出、信息搜集、分析讨论、方案设计和成果展示。每个阶段都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探究进展设置多个里程碑,通常每3-5课时设置一次阶段性评估,帮助学生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学设计还应配套提供多种探究工具和资源,如在线数据库、实验设备、实地调研等。对于资源的配置,教师可以在每次项目开始时发放一份资源清单,详细列出学生可能需要的各种材料、数据和工具,并说明如何使用这些资源进行探究。如表1所示:

1: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关键环节与资源配置

环节

所需课时数

所需资源

学科涉及

教师协作频率

学生自主探究内容

评估方式

问题提出

3

在线图书馆、问题引导

英语、科学

每周2次

讨论问题背景,提出探究问题

问题陈述、教师反馈

信息搜集

5

在线数据库、书籍

英语、社会

每周2次

搜集多学科相关信息

信息汇总与分析报告

分析讨论

4

讨论室、思维导图

英语、数学

每周3次

分析所搜集信息,进行总结

小组讨论记录、教师点评

方案设计

6

设计工具、概念图

英语、艺术

每周1次

制定项目方案,绘制设计图

方案展示、教师评估

成果展示

4

投影仪、展示平台

英语、科学

每周1次

项目成果展示与讲解

学生自评、同伴互评

四、项目化学习效果的实践案例分析  

(一)英语与科学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在江苏省某小学进行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验中,英语与科学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果。项目主题为“探索光的特性”,教学设计以英语为媒介语言,结合科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该项目为期6周,每周4节课,英语与科学的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共计24课时。在项目实施初期,学生通过英语课堂学习与光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如“light source”、“reflection”等,并在科学课上探讨光的传播方式与反射现象。第一阶段为期两周,学生通过科学实验观察不同光源的反射效果,记录实验现象,并在英语课堂上用所学的英语表达实验过程与结果。第二阶段的任务是设计一个能反射光的模型。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英语撰写设计方案,并在课堂上以英语陈述设计思路。每个小组分配的设计材料有镜子、光源、纸板等物品。教师通过英语与科学双学科的联合评估,检查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以及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在项目结束时,学生完成了模型的制作并进行了展示。在该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多次反馈和调整,项目最终评估中,有85%的学生在科学知识与英语语言应用两个维度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该案例表明,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不同学科知识上的深度整合。

 

(二)基于主题意义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通过对江苏省某小学“探索光的特性”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得出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效果显著。该项目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提升4】。项目结束后的评估数据显示,90%的学生在英语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尤其在项目展示和报告撰写过程中,学生能够流利运用相关的学术语言描述科学现象。在科学学科的表现评估中,78%的学生在光学知识的掌握上表现良好,能够独立设计并解释科学实验。

该项目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任务的完成过程中,93%的学生展现了积极的合作态度,能够与同伴分工合作,顺利完成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也有所提升,数据显示,有72%的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定期的阶段性评估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项目中。这一案例的实践证明,基于主题意义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在综合素养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

五、优化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未来路径  

(一)持续优化跨学科协同机制与项目设计  

每学期至少举行三次全面的项目评审,以确保各学科教师在项目设计中能够充分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与目标,从而有效整合课程资源。项目设计应采用“项目任务书”的形式,明确各学科在项目中的具体任务与评估标准,这样可以避免学科间的内容冲突和资源浪费。应当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含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通过学习档案、互评与自评等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动力。最后,学校需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建立共享的在线平台,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实践的优化。

(二)深化主题意义探究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设计如“可持续发展”或“生态环境保护”主题的项目,鼓励学生主动探讨相关的科学知识、社会责任与英语表达5】。为此,教师需提供多样的探究工具,如视频资料、实验材料和访谈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自主设定学习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参与感和主动性。定期举办主题展示会,邀请家长和其他教师参与,增加项目的透明度与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更深层次探究和理解。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

 结语:  

本研究针对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进行了全面分析与实践探讨,揭示了其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潜力。通过分析现有教学模式中的学科壁垒与学生参与度不足的挑战,提出了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与优化策略。在实际案例中,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展现了明显的成效,学生在英语应用与科学探究能力上均有所提升。未来,持续优化跨学科协作机制和深化主题探究将是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向。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主性,还能为跨学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丹.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4,(26):80-82.

[2]蔡爱萍.主题意义下小学英语跨学科阅读教学的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4,(01):90-93.

[3]郭金儿.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以六年级复习课《Seasons》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09):98-100.

[4]周洁.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D].江苏大学,2023.

[5]张艺文.基于主题语境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湖州师范学院,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