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江帆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民族小学 445033

摘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深度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核心问题;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正文


引言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传统数学教学模式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构建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成为教师群体的共识。教师应构建基于核心问题的深度学习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与沉浸感,通过深度分析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数学知识,在学习、理解、运用中深入分析数学问题的本质,收获数学思想与数学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1深度学习与核心问题之间的关系

1.1深度学习是核心问题的目标

在深度学习背景下的核心问题具有深刻性的特点。深度学习强调让学生全身心参与探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收获成长。核心问题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问题探究、启发和引领的作用,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为探究式学习指明方向。此外,深度学习注重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深度学习中有所收获。通过分层设置核心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多个层次的学习目标,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其学习能力,使其收获成长。深度学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核心问题的难易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重视核心问题的设计,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使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1.2核心问题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核心问题不同于其他问题,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推手。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带动下深入分析课堂教学内容,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发掘具有教育价值的积极内容,循序渐进地理解学习过程,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和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这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之中。学生在解题中深入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降低了学习新知的难度,这对学生深度思考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缺乏

学习兴趣缺乏是影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构建的主要问题,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课堂内容单一乏味,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因此,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课堂管理不善,学习氛围不活跃

基于新的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关系到学生的能力发展。但是课堂管理不善、学习氛围不活跃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难以有效地管理课堂秩序,课堂纪律问题较多,导致课堂学习氛围不活跃。

3核心问题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

3.1阅读教材提炼问题,引导自主思考

构建基于核心问题的深度学习课堂,关键在于如何设计核心问题,使深度学习在数学课堂上真实发生。为此教师从教材出发,通过研读教材内容,剖析教学重点等方式确定课程的核心思想内涵,围绕核心要素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自发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把握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多角度分析问题,收获成长。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全身心积极参与其中,解决挑战性主题的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为保证自主探究式学习中的思考深度,教师在阅读教材提炼问题的过程中应将学生的真实情况纳入考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此前接触到的数学知识等多种因素设计核心问题,保证其思考问题的深度,为深度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准备。

3.2贯彻问题导学,细化探究任务

通过明确核心问题,使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而在学生角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需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为使学生保持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教师应贯彻问题导学,帮助学生细化探究任务.(1)匹配核心问题,创设学习情境。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工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在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探究.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核心问题的内在逻辑,创设与之匹配的学习情境.情境可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融合故事或游戏元素.进而,通过多元营造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探究学习效率.(2)分解核心问题,搭建探究阶梯。核心问题的引领性和挑战性,使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大量的关键知识,在多个角度探究和解决问题.为此,将核心问题分解为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为学生搭建由浅入深的探究阶梯,使学生稳步接近核心问题的本质,保障探究学习质量.教师可以进一步细化“问题链”,降低学生探究核心问题的难度系数,使学生积累充足的经验和信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引入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学生形象分析问题提供捷径,有效转变其学习方式.在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化抽象推理为形象观察,提高其学习效率.此外,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助学资源,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趣味动画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辅助学习资料,使学生主动发散思维,扩大知识积累.教师可以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打造信息化课堂.

3.3于疑难处设置问题,扫清学习障碍

核心问题是深度学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核心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有限,因此其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障碍,由疑难处入手设置核心问题,使学生得以集中精力应对疑难问题,在深度思考中延伸思维,尝试从多个方向、多重维度入手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使探索新知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保证深度学习的质量。深度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有意义的、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于疑难处设置核心问题进而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当前的学习活动调动以往的知识经验分析问题是解答核心问题的主要因素,为此,教师必须改变思路,在设问的同时组织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问题的解析和讨论中,在尽可能避免教师直接干预的前提下解答疑难问题,这为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应用奠定了基础。以《分数除法》为例,本单元主要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教师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已有的教学经验对其分析,确定学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分数乘法、除法之间的变换原因,为此教师针对教学难点设计核心问题“切西瓜”,通过展示西瓜的切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自主参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实现深度学习目标。

3.4抓住知识本质,在关键处巧设核心问题

通常情况下,不管是数学知识还是数学规律,一般都隐藏于客观事实的背后。学生只有亲历学习过程并进行深度学习,才能真正感悟、明晰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学时,教师应抓住每节课的数学知识本质,在关键处巧设核心问题,发挥核心问题的引领作用,并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深入探究、深入思考,让学生主动去追溯数学知识的本源,领悟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圆是什么样子的?”“‘一中同长,是什么意思?”“圆有多大?”三个核心问题,为学生铺开一条认识圆的“阳光大道”。教学开始,第一个核心问题“圆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基于原有经验尝试画圆,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修正、补充对圆的感觉。这样,学生对于“圆是曲线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整体认识便逐渐“明朗”。教学时,教师引用我国传统数学文化著作《墨经》中“圆,一中同长也”这一句话来展开,在学生的“咬文嚼字”中,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就慢慢浮出水面并逐步清晰起来,半径同长、直径同长等特征也顺势推出来了。此时,数学文化不再是课堂的点缀,而是数学生长的“根”,是学生形成认知结构的重要元素。巧设“一中同长”这一核心问题,抓住了数学知识本质,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探究、深度思考,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模型。最后,在画圆时,“圆有多大?”与“一中同长之间有关系吗?”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说理、辩理、明理中学会画圆,并对比之前画的圆,在质疑、补充中得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的圆的本质特征。

3.5巧用留白自主发问,提升推理能力

留白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适度留白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主动探究未知的过程中收获数学知识,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收获成长,教师将留白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利用留白提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未知,学生自发地运用所学知识填补空白,反推空白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为学生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在数学学习中,留白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悬念,创造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机会,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为此留白设计必须坚持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留白涉及的问题必须具备一定挑战性,且处在学生的发展领域之中,使留白的教育价值真正得到体现,满足深度学习发生要求;第二个原则,留白信息必须简洁明快,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过于复杂的留白信息会牵扯学生的精力,导致学生在分析留白问题的过程中难以把握其中的要点,从而影响活动的教学质量;第三个原则,教师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解决留白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看待问题,拓宽思维视野,充分挖掘留白遗留的教育价值,为学生推理能力和信息读取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3.6迁移问题感悟,提高实践能力

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意在通过增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更多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以解决核心问题为跳板,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和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倾听和观察学生学习感悟的基础上,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开放性学习空间,使其灵活迁移问题感悟,经历综合实践过程.比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教材围绕生活中常见的利率、税率、折扣等问题,带领学生加深百分数的概念理解,学会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如何正确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核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拓展生活场景,使学生自主挖掘百分数,设计和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则商场促销广告,使学生自主观察其中涉及的百分数内容,并迁移之前的学习感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紧接着,使学生交换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问题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指导活动,要求学生正视核心问题在深度学习发生中的促进作用,教师应结合数学知识特点和学生的真实情况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思学结合落实到深度学习要求中,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佳香.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231):69-72

2]苏清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设计[J].当代家庭教育,202226):128-130

3]刘春凤.“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24):89-9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