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建设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黎超

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437100

摘要

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我国迈入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部分,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也成为新的发展思路,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诸多问题的关键。本文旨在研究校企合作模式,将工作过程转化学习过程中,关于学生成长体系建设,教学过程实现目标对接,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相统一。文章首先分析了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意义,然后提出了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和策略,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关键词

校企合作;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正文


1.引言

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校企合作模式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构建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意义

2.1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统一

校企合作模式是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建构相互合作,共建共享的重要机制,对于是否能有效将专业课程、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机联系起来,关键在合作匹配,即合作之前,相关企业需要对所在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信誉以及教学条件及专业建设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寻找利益点和发展项,作为企业方而言,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合作可行性需要更深入研究。而作为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企业资源,构建新型教学技术则是融合考虑关键,更重要的是专业匹配度,以更好的满足市场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通过课程与实践融合、教师与企业专家融合、劳动建设与专业建设融合,更好地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并结合这些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通过深度融合推进,不仅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情况,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原理分析,知识理解以及职业素养上强化,更快速适应职业环境和专业发展。

2.2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相统一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大多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忽略了能力本身,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师主导下的信息化教学,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做到主动探究知识,缺乏有效的课程或项目进行指导,更主要的是缺乏目标导向和激励机制。作为教师而言缺乏企业实践锻炼,无法跟进市场发展,教学中往往运用经验主义。作为学生而言,理论本身薄弱,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引导,更期待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俱进。作为课程而言,虽然很多专业课程强调理实一体,但在课本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又无法照搬照套,因此,失去了其作用。学校与企业合作后,一是能强化教师能力,加强企业师傅与教师轮岗机制,让师傅能到学校指导专业课程,让老师能在企业锻炼专业能力,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学生能充分接触市场,了解本行业特点,职业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同时将教学环境进行转化,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思想认知水平,学习知识、实践操作、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三是优化课程建设,通过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优化教材更加符合本地特色,教学实施更加可行。同时,校企合作模式也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

2.3实现学校发展和企业建设目标相统一

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关键在于实现学校与企业发展的双赢,不仅仅停留于劳动力的输出,更重要的是所培养出的人才更适合社会发展,懂得感恩学校和企业,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力量。中职学校在社会中除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外,更承担着社会责任,为本地经济社会建设需要贡献力量。其中,关于实习指导以及人生规划也可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对接国家对职业教育实习实训要求,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其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成长。企业通过合作,不仅能满足劳动力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生产流程以及工艺可有更多学校参与机会,进一步优化与调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更大产量,完成创新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服务地方经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双赢模式。学校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促进企业发展;而企业也能通过这种模式了解到学校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所以,校企合作模式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而无一害的。

为实现上述三者统一,过程管理尤为重要,因此合作中需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和确定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3.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和人才评价体系

3.1 评价体系原则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指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所运用的技能等来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成绩化的考核,而是应该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并且,教师应该通过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来获得更多有用信息,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为学生制定更加合理且有效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

二是多元化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主体和对象是多元化的,强调多种评价主体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例如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评价客体是多元化的,要关注学习成果、学习过程等;评价方式是多元化的,要关注多种方式相结合。构建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时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既要重视学生成绩、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形式也要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内容也应多样化,做到全面化。

三是实践性评价。实践评价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的能力与素质考核。比如,学生在实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对岗位的适应能力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对于实训评价来说,主要是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考察。例如,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中,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相关工具完成电路元件测试、分析、焊接、调试、检测等工作,而在课堂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数据可视化,观察学生学习不足和优势,进一步发挥特点,强化能力并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充分应用,企业师傅结合生产技术指标进行科学评价,进一步将人才需求客观准确的培养出来。

3.2不足与改进

评价是手段,改进是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在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专业教学目标不仅是专业能力目标,还包括思想水平、职业素质等,从多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追踪、分析、总结、归纳和反馈,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特点和知识需求对评价体系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要从评价结果出发,对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进行诊断和反馈,以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3]

4.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策略

4.1制定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有了评价标准,才能保证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等。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要将这些内容充分考虑到。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确定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其次,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最后,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需求对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合理选择。

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标准做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实践操作的内容。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评价体系,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必须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体系涉及到多个方面,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教学评价体系时,必须要将评价标准分为多个方面进行。在确定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时,应该与相关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调整。

4.2建立评价团队

评价团队的建立是实施评价体系的前提,建立专业的评价团队,由信息技术教师、企业员工和教学专家组成。专业教师是课程体系的设计者,能够对课程体系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系统化整合;企业员工可以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需要教师和企业员工之间进行沟通,在教学实践中收集有效的数据;教学专家则是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专业评估的人员,能够从专业角度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这三个角色在评价体系中缺一不可,只有教师、企业员工和教学专家三者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完成对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评价。[4]

4.3设计评价工具

在设计评价工具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出针对性强、能够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工具。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多种教学评价工具,如任务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网络评价、成果展示等。此外,还可以将这些评价工具运用到网络课程平台中,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在校企合作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平台或资源开发出相应的教学资源,实现校企合作中的“教—学—做”一体化。同时还可以开发出相应的网络平台和资源,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反馈。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灵活。

4.4实施评价过程

4.4.1课前

课前,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1)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教师要认真备课,设计好教学内容。在课前,教师应该组织好学习小组,合理安排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确保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根据学校提出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相互协调、互相配合、互相监督。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课程开始前,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4人左右,并在开学前确定好各组组长。在上课前,组长要认真检查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完成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小组间要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组长要注意让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认识、相互熟悉。同时,组长还要负责组织组员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和协作。课前,组长可以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所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4.4.2课中

在课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并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来及时地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操作过程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与交流,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在课中通过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结合学生课前表现进行分析,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等方面给出评价。例如:学生在课中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可以通过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描述和评价来收集学生的评价信息。通过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到该部分同学对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上是否参与、合作学习等。这一部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获取数据,也可以通过访谈的方式来获取数据。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中关于信息技术基本能力及职业素养培养这两个方面;访谈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如何给予指导等方面进行调查。

4.4.3课后

在课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5]

4.5分析评价结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可以总结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类,从而为他们制定更好的个性化指导方案。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之处。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并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扬长避短。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进行记录和保留,并通过这些记录来指导学生。

5.结语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相互协作,实现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建设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到“零距离”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参考文献

[1] 阳树铭.校企合作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多元评价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0,28(04):64-66.DOI:10.19414/j.cnki.1005-1228.2020.04.020.

[2] 康乐.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科技风,2021,(34):55-57.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134019.

[3] 樊学锋.基于信息技术的评价方式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八).甘肃省积石山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2020:3.DOI:10.26914/c.cnkihy.2020.027736.

[4] 郝炜.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10):90-91.

[5] 阳树铭.校企合作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多元评价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0,28(04):64-66.DOI:10.19414/j.cnki.1005-1228.2020.04.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