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策略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赵爱军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 ,江苏句容 212400 )

摘要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使教育教学变得更为灵活。英语是小学阶段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更是十分突出。为此,本文尝试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机融合

正文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开始意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但是,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并未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因而无法把这一技术与现有的课堂教学进行融合,使得教学水平难以获得显著提升。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而言,还需要及时转变自身观念,切实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其能够在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综合素质。

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小学英语课堂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较为被动的位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今小学英语课堂也在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转变,其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多元文化的融入。以往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以西方文化为主导,所讲述的内容也主要是西方国家相关的历史等。但是,在如今英语课堂中,教师更加注重多元化文化的融入,在分析西方国家历史的同时,也会引入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和分析[1]。第二,对学生应用能力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点往往是关注学生的背诵情况。但是,在新时期中,教师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上,比如会通过小组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而不是以往的死记硬背。第三,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文中提到,传统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较为被动。但是,在新时期中,学生不在处于被动位置上,教师也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最后,除了上述作出的积极改变外,现阶段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比如,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因而教师往往和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互动,教学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等。

2.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融合的意义

2.1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本身的认知能力不足,也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力。他们往往需要更为主动地进行探索,才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如果对这一课程缺乏兴趣,其最终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差强人意[2]。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能够为单一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交互性特点等,也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改善了课堂整体的教学氛围。

2.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体验式教学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模式。从这一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大多是借助网络技术来进行的。如果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优势十分的丰富,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3]。比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呈现出更具有氛围感的教学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开展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获得较为显著的提升。

2.3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无论是对于英语教学本身而言,还是对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融合效果而言,都是极其关键的。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能够跟上教学进度,会直接采取单元教学等方式。虽然此类方式便于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但是在课后教师往往难以对课堂所呈现出的状态做出评价,也无法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进行融合,在过程中教师本身的观念也能够逐步发生改变。这二者的融合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以跟上新时期对于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2]。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教师也需要不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等进行分析,寻找出二者之间更加适合的匹配方式,以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也能够获得较为显著地提升。

3.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策略

3.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游戏情景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于一门课程有足够的兴趣,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积极,其学习的效果将会更为理想。反之,则也会造成负面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较为积极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之中[4]。以往一些教师习惯使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一个人讲解,一个人为学生讲述知识,学生主要在台下听讲,偶尔会回答教师所提出的固定问题。长此以往,整个课堂的氛围会比较枯燥,学生对于英语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尝试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游戏化场景,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比如,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一些词汇以及重点句型,并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对其进行运用,是教学的关键[4]。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与之相应的游戏情境。比如,教学所学习的内容与各类衣服相关,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抢衣服”游戏,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不同衣服的图片,并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最后“抢”到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学生获得胜利,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不过,需要注意,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认知有限,因此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也需要为学生介绍清楚游戏的规则,并且需要在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避免课堂过于活跃使学生的注意力过于分散。

3.2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备课

备课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进行融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即便放在整个教学流程中也是十分关键的,其备课的效果往往也会对最终的效果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教师也可以尝试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现有的备课水平。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软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教师可以设计网络调查问卷,让学生在网上进行匿名回答,通过对学生回答数据的分析,来对后续教学作出完善。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及时上传一些预习资料,让学生在进行正式学习之前先进行预习,为后续教学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也便于教师在后续教学中更好地输出课程重点内容。其次,教师也可以尝试借助软件来填补预习空白。小学生自身的能力有限,一般英语预习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阅读以及熟悉一些单词等。但是,小学生对于音标本身不了解,在没有学习之前并不清楚读法,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帮助。但是,一些家长由于工作以及能力等多方面限制,因而可能也无法对学生进行辅导。这就导致学生预习的难度增加。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比如,教师与家长可以进行沟通,为学生设置专属的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提前上传音频,学生直接跟读即可完成预习。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社交软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把音频发送给学生家长,供学生完成预习。

3.3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阅读教学

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该内容的学习情况与学生的英语水平息息相关。为此,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尝试借助信息开展阅读教学。

3.3.1视频导入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对所阅读的内容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主动。可以说,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不过,由于小学生词汇量较少,因而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就可以尝试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富有一定趣味性的导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对文章产生一定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以四季为主题的文章时,所涉及到的单词内容不多,且相对较为简单。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就可以在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四季相关的英文歌曲,并可以配上一些四季的图片,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进行跟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四季的情景会产生一定的兴趣,这也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3.2构建知识框架

随着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所涉及的词汇以及句型也会更为复杂。这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为此,教师就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深度解析阅读中所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并此类难点进行梳理,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共通之处,使他们可以逐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比如,一些常见的副词,如“always”“often”等,此类词汇从意思上来看其实比较相似,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所表达的含义等就可能有所区别,在阅读中需要特别注意。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总结此类单词,建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知识框架。

结语:总之,时代在不断发展与变迁,英语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也更为突出。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而言,还需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不断完善现有的英语课堂,为学生呈现出高质量课堂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种敏.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策略 [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13): 194-196.

[2]刘文彬. 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探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08): 179-181.

[3]曹学艳.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06): 200-202.

[4]张青云.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小学英语情景化教学探究 [J]. 小学生(上旬刊), 2024, (01): 103-10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