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丁苗苗

安徽淮南交控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淮南 232001

摘要

园林绿化工程是构建风景园林绿地的综合性过程,其核心在于促进绿色生态建设,改善和优化城市居住环境。本文首先概述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质量的因素。指出当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有苗木形态和规格标识缺失、植物配置结构缺乏科学性、设计图纸信息不明以及后期管护缺失等。提出周密考虑种植设计图、严谨选择树种、严格控制苗木形态和规格以及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等对策。最后,文章分析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包括绿化场地的整理、施工场地表层土壤的处理、绿化种植的适时进行以及园林工程后期苗木的精心养护管理等。


关键词

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正文


中图分类号:TU986

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是利用植物来改善、形成并保护环境的综合性工程,旨在构建适宜人类居住与活动的空间。其核心目标在于追求最佳的生态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与景观设计,最大化地发挥植物在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保持水土、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园林绿化工程也兼顾文化教育、景观游憩、经济生产等多重功能,力求在满足生态需求的同时,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并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鉴于绿地所承载的多功能性,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营建健康、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位,必须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实施严格而全面的控制,确保工程能够持续、稳定地发挥其多重效益。

1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相关概述

1.1 园林绿化工程的界定及特点

1.1.1 园林绿化工程

园林绿化工程是构建风景园林绿地的综合性过程,其核心理念在于促进绿色生态建设,进而改善和优化城市的居住环境。园林绿化工程主要是为了美化环境和实现休闲功能,营造出优美的休憩和娱乐空间,使人们能够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亲近自然,满足人们内心深处回归自然的愿望。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园林绿化工程涵盖了园林城市绿地、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环境建设项目。这其中包括了园林建筑工程,如亭台楼阁、游廊花架等;土方工程,涉及地形的塑造和改造;园林筑山理水工程,通过人工手段模拟自然山水,创造独特的景观效果;园林铺地工程,关注于园路、广场等硬质景观的铺设;绿化工程,即大面积的植被种植和配置;以及花卉种植工程,专注于各类花卉的选种、栽植和养护。通过运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计理念,展现出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实现地上构筑物与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为人们提供赏心悦目的生活环境。

狭义上来看,园林绿化特指以乔木、灌木、花卉和草本植物等绿色植物为原材料,按照园林设计的特定技术和美学准则进行精心栽植和配置的过程。需要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性,注重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美观性,通过巧妙的植物搭配和布局,形成具有层次感和季节变化的软质景观。

在本文的讨论中,园林绿化工程主要聚焦于绿化种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这包括了对各类植物的选种、栽植、养护以及园林小品、园路、照明等附属设施的建设。

1.1.2 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1实施对象的特殊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主要实施对象是鲜活的植物,这与传统的建设工程以砖石、混凝土等为主要材料有所不同。植物作为生命的载体,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等自然过程,这使得园林绿化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需求。

2多重环境效益

园林绿化工程通过植物种植搭配,能够实现清洁空气、降温、吸尘、隔音等多重环境效益。具有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等多重效益

3自然条件的严格要求

植被的生长需要相对严苛的自然条件,包括适宜的土壤质地、充足的水分供应、肥沃的土壤肥力以及恰当的土壤酸碱度(PH值)。除此之外,良好的土壤透气性能和强大的水土保持能力,同样是植被健康生长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实施园林绿化工程的过程中,须对这些自然条件进行科学的调整,以确保植物能够在示意的条件下成长。

4综合性与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融合了艺术性的设计。通过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观赏价值的绿色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风貌。

1.2 影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因素

1.2.1 植物种植设计图纸的局限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本质上是一种指导性的示意图,其核心在于平面图,用以展示植物与各类设施之间的相对布局。然而,在立面设计方面,除了效果图及少数绿带图纸能提供些许垂直面的示意之外,多数设计图纸在立面细节上没有把细节处理到位施工人员带在实际施工过程难以精确把握植物的种植位置及其层次结构。在植物种植设计图中,通常采用一套特定的图例来代表各种植物类型,并辅以文字(或数字编码)来标注植物的名称。对于不同种植点植物的具体规格、造型要求,以及关键位置的精确坐标等关键信息,设计图纸往往未能详尽标注。即便在同一植物群组内,所需苗木的高度也可能各不相同;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种植位置时,其苗木规格、整形方式及施工技术要求亦不完全相同。这些细节,在设计图纸上很难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

1.2.2 植物配置结构的合理性

植物配置结构的合理性是影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结构不仅能够提升园林的观赏价值,还能够增强其生态功能,为城市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植物配置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一系列质量问题。首先,不合理的植物配置破坏园林的生态平衡。每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位,如果随意配置,导致植物之间的竞争加剧,甚至引发病虫害。例如,将喜阳植物和喜阴植物配置在一起,导致其中一方生长不良。其次,不合理的植物配置还影响园林的景观效果。如果植物的高低、色彩、形态等搭配不当,使园林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美感。例如,将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配置在一起,使灌木被遮挡,无法充分展示其观赏价值。此外,不合理的植物配置还增加园林的维护难度。如果配置的植物对土壤、水分、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差异过大,导致维护成本的增加。例如,将需要大量水分的植物和耐旱植物配置在一起,使维护人员难以掌握合适的灌溉量。

1.2.3 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管护情况

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管护情况是决定其能否长期保持高质量状态的关键因素。后期管护不到位,园林的整体质量、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后期管护的疏忽会导致植物生长受损,成活率下降,生长不良,甚至病虫害严重。会引发景观效果也会退化绿地被杂草侵占设施老化损坏,环境卫生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2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苗木形态和规格标识缺失

在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中,植物的选择配置尤为重要。因为同一种植物在其不同的生长周期里,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特征,同时,人工整形与修剪的手法也会对其外观产生影响。这些差异进而会影响到景观的整体效果、施工技术的运用、后续的养护需求以及工程的整体构建方式。然而,当前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在乔木规格的描述上,往往仅局限于胸径与冠幅这两个基本参数,而对于树高、枝下高、分枝情况、树干形态、树冠形状等同样重要的形态特征,则缺乏界定。这种标识的不完整性,使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难以从多维度、全方位地准确捕捉乔木的形态特征,从而影响景观效果。对于灌木规格来说,设计图纸通常仅提供株高与冠幅两个数据,而地径这一关键指标常被遗漏。这种粗略的标识方式,增加了确保苗木健壮程度的难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独特冠形与干形的乔木而言,缺乏必要的详细说明与标识,给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养护带来挑战。

2.2 植物配置结构缺乏科学性

植物配置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园林的景观展现与生态效能。当前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与功能性结合尚显不足首要问题是灌木色块与草坪的过度使用,这导致园林景观层次显得单一,难以构建出丰富多样的复层结构。同时,在配置过程中,未能根据功能区域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开放与隐蔽空间,使得空间效果要么显得过于空旷,要么则显得单调乏味。其次,在某些居住区,为了追求美观效果,盲目地采用绿地作为隔离带,却忽视了居民生活的便捷性,这种做法有悖于园林绿化的初衷。再者,园路边随意配置的带刺植物,如枸骨、火棘等,不仅给行人的通行安全带来隐患,还可能对行人的衣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严重影响了园林的使用体验。此外,儿童公园内栽植的多飞絮、多刺、有毒、有臭味及易引起过敏症的植物,对儿童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中,须重视植物配置的科学性,确保园林景观既美观实用。

2.3 植物种植设计图纸信息不明

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图纸是施工的重要依据,它应该清晰、准确地表达出设计师的意图和要求。当前植物种植设计图纸上的信息并不明确。一是设计图纸通常只给出植物的相对位置和平面布局,而缺乏立面图或剖面图来展示植物的垂直分布和层次关系;二是园林绿化工程在追求美学与生态效益的同时,面临着植物种植设计图纸信息不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图纸对于植物种类、规格、配置及种植细节的描述不够准确。使得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设计师的意图和要求;三是对于同一组群内要求的苗木高度不一、同一种植物在不同位置种植时的苗木规格、整形形式和施工技术要求不同等问题,设计图纸也未能用图示清晰标识或在平面图中用文字标注说明。这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解和偏差,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2.4 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管护缺失

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管护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后期管护往往不到位,导致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当前园林绿化管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浇水不及时或浇水方式不当,导致树木成活率低或生长不良;二是树木支架不牢固或未及时拆除,导致栽植树木歪斜或根系无法正常生长;三是除草不及时或除草方式不当,导致绿地杂草丛生或草坪退化;四是打药治虫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导致病虫害严重或扩散到其他植物上。这些后期管护的缺失不仅会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还会破坏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3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3.1 种植设计图周密考虑

种植设计图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和景观效果的实现。因此,种植设计图须详尽周密,展现种植方案的构思。包括详细的种植配置平面,明确标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合理的种植间距等。包含植物的平面位置或范围、详尽的尺寸标注,以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同时,种植的数量和种类、规格说明也必不可少,它们为施工人员提供施工指导。详细的种植方法、管理措施以及栽后养护期限等文字和图纸内容,则确保了植物的健康生长和长期效果。对于重点地段和主要观赏面,还应增加立面详图或草图,如种植坛和种植台的详细设计等,以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

3.2 树种选择保持严谨

在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中,树种选择的严谨性是关键环节。树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园林的景观效果、生态功能以及长期的养护成本。因此,在树种选择过程中,须保持严谨,确保所选树种既符合设计美学要求,又能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和良好的生长态势。应首先进行充分的现场调研,了解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光照情况等因素,为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应对所选树种进行严格的品质把关,确保其来源正规、无病虫害、生长健壮。在配置时,还应注重树种的多样性与协调性,避免单一树种过多导致景观层次单一,影响园林的整体美感。总之,树种选择的严谨性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所选树种既美观又实用。

3.3 严格的苗木形态和规格控制

在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中,严格的苗木形态和规格控制是确保园林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得以实现的关键步骤。苗木作为园林绿化的基础元素,其形态和规格直接影响到园林的整体美观度和生态功能的发挥。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对苗木的形态和规格进行严格的筛选与控制。一方面,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明确所需苗木的种类、规格和形态,确保选购的苗木符合设计要求。另一方面,要对苗木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检查苗木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病虫害等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苗木的冠形、干形等形态特征,确保其与园林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苗木进行合理配置,注重苗木之间的层次搭配和空间布局,以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通过严格的苗木形态和规格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可以为园林的长期养护和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园林景观的持久性和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

3.4 高标准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要求

在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中,高标准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要求是质量控制的保证。园林绿化工程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审美素养。这包括要求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功能及景观效果,熟练掌握园林施工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同时还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能够根据工程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既符合生态要求又具有艺术美感的园林景观。通过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从而提升园林的整体品质,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

4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4.1 绿化场地的整理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的首要环节在于绿化场地的整理。确保后续种植工作顺利进行和园林景观效果得以展现的基础。绿化场地的整理工作主要包括清理场地内的杂物、垃圾以及不需要的植被,确保场地干净整洁。同时,还需要对场地进行地形整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挖填方作业,以塑造出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地形形态。在整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场地内的原有植被和生态系统,尽量避免破坏性的施工操作。对于需要保留的树木和植被,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受损害。此外,绿化场地的整理还应考虑到排水系统的设置,确保场地内的排水畅通,避免积水现象的发生。通过科学的场地整理,可以为后续的园林绿化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确保园林景观的顺利实现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4.2 施工场地表层土壤的处理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施工场地表层土壤的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表层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基础,其质量和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植物的成活率和园林景观的持久性。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场地的表层土壤进行分析,了解其成分、质地、酸碱度以及肥力状况。根据土壤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更换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或添加有机肥料、调节土壤酸碱度等,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需注意保持土壤的良好透气性和保水性,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表层土壤的破坏和压实,确保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扩展。通过科学的表层土壤处理,可以为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园林景观的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4.3 绿化种植的适时进行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理解苗木生长习性与种植要求是关键。落叶树最佳移栽时机为落叶后至次年春发芽前,此时树木处于休眠状态,易于成活;常绿树则更适合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或次年2月至5月移栽,尤其在梅雨季节,有助于保持水分平衡。为提高成活率,应选择阴天或多云无风天气,并在傍晚前移栽。反季节种植时,需采取保护措施,如落叶树带土坨、增加浇水、适当短截枝叶;常绿阔叶树则需提前修剪枝叶并尽可能断根处理。为快速实现景观效果,常移栽胸径8-50cm的大规格苗木,这些苗木处于生长旺盛期,移植后恢复快、成活率高、效益显著。施工前,需根据气候条件、植物特性和工程进度制定详细种植计划,确保在最佳种植期内完成。同时,要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种植日程,避开不利天气。种植过程中,保持土壤适当湿度至关重要。种植后应及时浇水、施肥,确保植物顺利度过缓苗期。通过适时种植与保护措施,可提高成活率,确保园林景观快速形成。

4.4 园林工程后期苗木的养护管理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园林工程后期苗木的养护管理是确保园林景观长期保持优美和生态效益持续发挥的关键环节。施工完成后,苗木的养护工作并未结束,反而需要更加细致和持续的管理。这包括定期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满足植物生长的水分需求;合理施肥以提供必要的养分,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及时修剪枝叶以调整植物形态,保持景观美观;以及病虫害防治,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植物免受侵害。此外,对于新移栽的苗木,特别需要加强养护管理,如设置支撑架以防风倒,遮荫处理以减少水分蒸发,定期检查土壤和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养护措施。在养护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护园林内的生态环境,避免对土壤、水体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5

园林绿化工程作为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居住环境、生态效益和景观形象。本文探讨了当前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苗木形态和规格标识缺失、植物配置结构缺乏科学性、植物种植设计图纸信息不明以及后期管护缺失等。提出周密考虑种植设计图、保持严谨的树种选择、严格的苗木形态和规格控制以及高标准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要求等措施。最后,本文还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提升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清.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江北新区江北大道及中心区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工程(浦口大道绿化工程)[J].大众标准化,2023(18):25-27.

[2]康淑玲.浅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和技术措施——以五缘湾2013P03地块景观工程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21):60-61.

[3]李洪燕.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9):114-115.

[4]张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1(16):54-55.

[5]王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现代园艺,2020(08):193-194.

[6]周方园.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255.

[7]戴康龙.景观绿化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J].地产,2019(20):89.

[8]王琳.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0):234.

作者简介:丁苗苗(1981.10.22),女,汉族,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技术等方向。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