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信息化背景;初中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正文
引言:初中语文知识丰富,从上古神话到当代故事,从记叙文到散文再到诗歌,每一篇文章都书写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学习的知识越多,眼界越开阔,思想越先进。语文科目是价值量巨大的科目,初中学生应在他们最好的年华里,把握住还能潜心学习语文知识的机会,认真听教师讲课,学懂每一个知识点。信息化资源提供给语文教师可供选择的丰厚教学素材,当今的初中生能接触到的语文相关知识远远超越了以往初中生接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要能够将这些信息化资源融合在语文教学课堂模式中,教学生学好语文学科。
一、信息化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学科可用一个次形容,那就是“美”,有直观的风景美,有需要人感知的情感美。语文用文字呈现出风景美和感情美,学生不能像看美术作品那样看到一副风景图和情感图,而是在阅读文字过程中,脑海勾勒出风景,感同身受出感情,这都需要学生拥有想象力。比如“枯藤老树昏鸦...”读这首诗,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会想到秋日凄美风景图,当然,不是所有学生的想象力都如此活跃,有些学生在不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脑海中勾勒的是机械的物体排列画面,与诗句要表达的情感不相差甚远。教师也想到了学生想象力受限制的情况,于是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即在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在网络上搜索图片、视频等素材,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让学生自己先想象画面,然后再对照着素材中诗句所描述的真实画面,让学生生叙述—联想—再叙述,如此循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语文知识运用文字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用各种方法带学生们理解文字中包含的故事、文化、思想、情感,彻底学懂一篇内容,学习很容易,难的是运用。一些人认为语文是陶冶情操的科目,它不像数学实操性强,用数学知识可以计算距离、时间、账目等等,但语文知识似乎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会背诗句,能讲故事,但生活中的问题不是靠背诗句、讲故事解决的,这样的观念解释语文学科弱化了它的重要性。事实上,语文科目的能量是巨大的,它是学好所有科目的基础,既能解决物质问题,又能解决生活问题,信息技术使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我们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首先要和人交流,说什么话,以什么样的态度说话都是语文知识的运用,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语文在物质生活中的作用;同样,人们生活中遇到挫折,联想到语文课本中某个励志人物故事,想到他处理问题的方法,调整心态,重拾信心,这些励志故事陶冶着人的情操给人们指引生活方向,这是语文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用信息资源让学生了解文章中某个人物的事迹,他们会将自己带入故事中,体会人物的精神,模仿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即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体现。
二、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一)加入音频,用声音渲染意境
1、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轻音乐
过去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讲一篇文章单纯靠讲说,课堂上除了教师的讲课声就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或掺杂着其它声音,课堂只是学生听讲的地方,教师知道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始终如一听完课程内容,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完全理解文章内容。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何不尝试用轻音乐营造文章中描述的氛围,让音乐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从感情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例如,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冬天里的美丽和舒适,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怀念和对祖国的热爱。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就可以通过自媒体播放轻音乐,可以选择《四月樱花》《越光》《蓝色多瑙河》等著名古典轻音乐,音乐有情感指引作用,学生的思想会随着音乐起伏流转,读课文的时候也会联想到济南冬天的场景。
2、选择朗诵音频
朗诵是高级的阅读文章方式,这里所的高级可以理解为深层次、有感情、有技巧,一首诗有抑扬顿挫声调的起伏,有情感的高昂和婉转,学生读一篇文章时用平缓的语调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后者明显引人入胜。初中语文课本中课文很多,每一篇课文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不理解课文内容之前,不知道用什么语气、带入什么感情朗读,教师可以选择朗诵视频,让学生听着朗诵视频模仿其中语音语调和感情等,这也会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一篇文章。比如,济南的冬天和观沧海,一篇散文,一篇诗歌,散文的情感柔和,可以选择诉说方式的朗诵音频,学生就像听朋友讲故事一样理解文章思想感情;诗歌表达的情感豪迈,可以选择情绪高涨,语调激昂的朗诵音频,虽然听的是现代人朗诵,但学生已经被带入其中,就能够把握好文章的情感。
(二)加入视频,以动画形式还原课本故事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制作视频
没有哪一种方式能比视频更直观反应一篇文章的环境、人物、情节,让学生埋头苦读一篇文章,他们可能有“被迫”学习情绪,为了完成阅读任务蒙混过关,教师提问问题时才暴露出他们并没与认真阅读。既然有些学生没有心思阅读文章,教师可以把文章内容制作成视频,学生总归不会排斥观看视频,他们大多十分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多加入视频,动态的画面总能直接抓住学生的心。制作视频也很容易,根据内容搜集素材再整合素材即可。例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篇古诗,教师可以在网站搜集陆游、乡村、战争、下雨天等古诗中包含的意象,将这些意象按照顺序整合起来,再用剪辑视频软件剪辑成一个完整故事,学生看着故事,被带入其中就理解了古诗的思想情感。
2、在自媒体视频平台搜索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小视频
自媒体视频平台很多,这些平台中的视频内容涉及各个领域,语文教师可以关注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视频号,古诗词阅读、初中语文、国学知识等等,如果有能用在课堂上的内容可以下载在电脑上,备课时加入其中。例如,12 纪念白求恩,教师在视频平台上搜索白求恩,就会看到很多白求恩医治病人、救助难民以及生平经历介绍的视频,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观看的视频。在阅读文章之前,学生通过小视频对白求恩先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背景知识的引导下,阅读文章时遇到晦涩难懂的词句也能联想着视频内容化繁为简,整体上把握这篇文章。
(三)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
1、将所学知识和新闻结合起来写成故事
信息技术加入在语文教学中,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学到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学完一篇文章,一篇散文,一首诗歌,不是理解了这些内容即可,而是能够把这些内容中包含的思想、方法运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理解话语,表达自己的态度等等。学生在初中时期,教师就要培养他们分析新闻热点和写作能力,可以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和新闻结合起来写成故事。例如,6 最后一课讲的是师生情,让学生们学会感恩,铭记老师的教诲好好学习,学生在网上看到中高考邻近,学生和教师告别的场面,可以把“最后一课”中蕴含的感情融入到该新闻素材中,写成一篇故事,紧跟时事热点,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让学生学会感恩教师。
2、录制情景剧小视频分享在班级群
语文古诗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也来源于语文,语文也来源于艺术,艺术和语文是一家,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艺术的形式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初中学生既然都喜欢看视频,教师可以让他们把语文中的故事演出来,录制成小视频分享在班级群中,看班级同学的情景剧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每一位学生选择的文章不一样,表演的方式不一样,因为是亲近的同学表演,他们会认真看完,还会给出评价,这是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例如,有些学生选择西游记片段和家人表演,有些学生选择骆驼祥子片段和朋友表演,总之,形式多样,既有趣又有意义。
三、结束语
初中生最终是要长大成人和大人一样面对生活,生活无非就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语文知识涵盖了生活的全部,既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也能给予人的精神需求。初中语文教师要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把可利用的素材加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知识运用能力,让初中生喜欢语文课,在语文课中获得成长养料
参考文献
[1]穆茜.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科幻画报,2021(11):130-131.
[2]樊雪萍.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刍议[J].知识窗(教师版),2021(05):109-110.
[3]张海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20(88):53-54.
[4]王艳.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探究[C]//.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2020:417-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