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谢延学

甘肃省临夏县土桥镇辛付小学

摘要

写作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板块,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三至六年级几乎每一单元都会出现写作的影子。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阶段写作教学要求,改革是必然趋势。分段训练模式经实践证明是最能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最大化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育人优势,本文主要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语言表达与情感融入两方面详细论述分段训练实施策略,以期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

正文


引言:

分段训练符合语文知识的教学需求,由浅入深的递进式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在写作中的基础问题,以点概面的放射式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视野,将由浅入深、以点概面相互结合教育既能实现写作教学的深度,又能实现广度,在广度与深度的兼并中实现写作教学目标。为辅助分段训练模式在写作教学中凸显其教育价值,接下来重点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优势展开分析。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优势

(一)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基础问题

写作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察极强,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有所差异,如部分学生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在文章中出现语句啰嗦,或有语病的情况;部分学生结构不清晰;部分学生缺乏情感流露,文章缺乏意境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传统的写作教学难以从根源解决。而分段训练可以满足不同写作基础的学生学习,将传统教学遗留下来的写作问题一扫而空。如语言表达能力是写作中的基础,分段训练注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1]。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紧跟教师的步伐,在递进式学习中扎实自己的写作基础。

(二)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历视野

写作教学不仅是扎实学生基础的过程,还应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在扎实的基础与丰富的想象中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分段训练注重以点概面,从一个知识点可以放射至多个知识点,在知识点的交互融合中形成知识网,在知识网的作用下丰富学生的阅历视野,而这正是学生写作中的关键要素。小学生涉及到的写作类型主要是写景、写人、叙事、读后感等等,此类文章在创作中难以脱离想象元素,而想象的前提是学生的视野必须广阔,阅历必须丰富,分段训练满足这一需求,值得全体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深入研究。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策略

(一)语言表达的分段训练

语言表达是写作中的关键部分,对于不同阶段学生,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三、四年级中段学生,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字词句替换能力,在替换中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对于文章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五、六年级高段学生,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意境,即如何以华丽的辞藻形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美观性,或白描手法,以简洁的语言反映更多的信息,同时,学生的写作布局能力也是重点。单从学段分析,中段与高段学生在语言表达教学中呈现递进式状态[2]。如何在不同的年段呈现递进式语言表达训练,接下来以不同年段的教材举例分析。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为例,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写人文章,在写人中,突出人物特点的主要是事件,如本单元《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凸显了宋庆龄言而有信、履行承诺的美好品质。三年级学生处于写作起始阶段,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应借助更多写人的文章培养学生的语感。此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替换相关的字词句,在替换中感受语言表达对于文章的影响力。如文章中“耐心地等候着,”这句话中的“耐心”可以替换成沉着、平和等词语,但是在替换之后,虽然没有改变句意,但是并没有原词语更加恰当。对于中段学生而言,教师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找到语感,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阶段,在学生明确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则鼓励学生仿写,在仿写中进入文章。人物描写是三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仿写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写作思路,如仿写句式、仿写修辞等等。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篇文章与三年级写作存在相似,但是五年级学生在写作中必须提高文章意境,而不是简单的语言表达。在高段学生写作教学中,关于人物特点的描写教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升语言表达的美观性与简洁性。美观性需依附于表达手法、辞格运用等,或者采用白描手法,不加雕饰,如本单元《他像一颗挺脱的树》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是祥子的人物形象,选自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3]。语言的美观性与或简洁性都是提升文章意境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学生还应注重语言表达的价值,在语言的高效表达中提升整篇文章的意境。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布局能力。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必须注重逻辑思路,并在语言的修饰下吸引读者。逻辑思路主要就是结构布局,只有确保文章结构鲜明,语言优美,才能为优秀文章的创作提供可能性。如在写人物特点时,需要优先设计结构,开头或直击主题,直接说出人物特点,或设置悬疑,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正文内容可以直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烘托,在具体的事件中展示人物的特点。结尾则升华主题,在文中人物身上学到了什么。

(二)情感融入的分段训练

上述提到小学语文写作类型主要包括写景、写人、叙事、读后感等,这些文章的写作除了基本的语言使用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情感。而情感的融入对于小学生而言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科学利用分段训练,在分段教学中加深学生的情感理解与运用。情感是记叙文的主线,一旦脱离情感的支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强也难以获得读者的共鸣。同样,接下来还是以中段学生与高段学生为例深入分析情感教学的分段训练。

以上述三年级习作内容为例,在写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学生情感表达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阅读课内外描写人物的文章,在阅读中养成练笔的习惯。在阅读中整理作者的人物描写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并将这些做出整理。第二阶段,鼓励与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些艺术手法描写身边一些人物特点。由于写人需要在具体的事件中体现,学生在融入艺术手法需要以自己的主观情感为线索。如学生在描写人物助人为乐的特点时,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融入自己的感想,将自己的感想转换为情感融入文章中[4]。三年级学生情感融入或有难度,从两个阶段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互协调。第一阶段主要是学习艺术手法,理清艺术手法对于情感融入的间接影响,第二阶段是运用艺术手法,在叙事中抒情,在描写过程中以自己的主观情感为线索在文章中运用艺术手法凸显人物的特点。

高年级在情感融入方面的教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依然以上述五年级的写作内容为例。在具体描写人物特点时,情感是升华文章的关键所在,高年级学生在情感表达中可以适当的融入哲理,以哲理为载体升华情感,并在情、景、理三方交融中提升文章的写作质量。第一阶段,设计文章写作结构,找准情感立足点。如在写人物时,结构可以定为总分、总分总的形式,在分述中如何融入情感,开头如何点明自己的写作情感,结尾如何升华情感,需要在结构布局中有明确的思想。确保结构鲜明,找准情感立足点,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写作。第二阶段,叙事部分欲采用何种艺术手法融入情感,如直抒胸臆、侧面烘托、借物喻人、借事喻理等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与事件存在较大关系,不同的艺术手法突出的情感有所不同。以直抒胸臆为例,此处的情感流露较为直观,读者在阅读中可以直接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而侧面烘托则需要结合事件思考,如《穷人》这一篇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桑娜的心理描写都可称得上是侧面烘托,以此来凸显人物的形象与特点。第三阶段,情感升华至哲理的阶段。哲理是提升文章意境的关键,也是情感融入的目的。在结尾处如何做到升华情感,以情感转为哲理,则需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如人物特点在文章中已经充分凸显,这一特点对于自己的人生有哪些启发,或者对于人物自身存在哪些影响等等,在揭示哲理的同时,文章的情感表达方可凸显最大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学生写作基础各有差异,分段训练又注重由浅入深、以点概面,基于这两方面的优势,写作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分段训练优势有二,一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基础,二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历视野。为充分凸显其教育优势,本文从语言表达与情感融入两方面分析了分段训练策略,以期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玉玲.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分段训练模式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2(05):52-53.

[2]游咸芹.分段训练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09):9-10.

[3]张敏.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说明文写作教学设计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21.

[4]郭娇.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网络同伴互评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