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谢延鹏

甘肃省临夏县南塬乡小寨小学

摘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一直以来都是全体教育者重点研究的对象。小学处于教育起始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经实践证明,趣味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教学法的应用意义,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参考尝试从创设阅读情境、设计趣味问题、组织趣味比赛三方面详细论述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趣味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引言:

趣味教学法就是以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实施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支点创新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奔赴。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察较强,趣味教学法应用于阅读教学始末无疑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直观途径。为促进广大教师重视趣味教学法,接下来笔者重点分析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传统阅读教学以教师领读为主,学生自主发挥空间不足,导致学生缺乏自主阅读能力,这也是部分学生在课堂表现较好,在考试中却难以取得理想成绩的主要原因。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一改往日习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视为教学首位。而趣味教学法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丰富有趣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响应阅读课堂,提升阅读教学效率。趣味教学法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而兴趣正是学生自主阅读的核心基础,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实施教学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

(二)促进教育改革创新

教育政策的出台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执行新政策改善教学缺陷与不足正是促进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1]。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与执行者,应尝试为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新课程政策要求教育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传统教育模式亟需改革,而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发展。具体来讲,趣味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阅读课堂,为学生开辟了全新阅读空间。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板块,改革阅读教学无疑是促进语文学科教育改革创新的潜在动力。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换言之,以阅读教学为窗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可行性。基于语文学科的灵活性特点分析,仅以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局限,需要结合教材向外延伸,拓展学生阅读空间方可实现教学目标[2]。这就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倡导学生在习惯的驱使下积极阅读,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阅读能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则需要以兴趣作为支点,趣味教学法正是以兴趣为教学主线,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具有极强的辅助性。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情境教学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唤醒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的关键所在。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析,创设阅读情境可以尝试运用故事情境法、多媒体情境法、表演情境法等。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投入阅读无疑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一环。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影视剧《水浒传》“武松打虎”这一片段,在视频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文章内容,理清其阅读思路。在视频的作用下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分析原文内容与视频是否存在异同。抑或者采用表演情境,即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将视频中与原文中武松打虎的动作整合起来进行模仿,在动作表演中加深文章理解。情境教学的优势就是可以将学生快速带入文章,既满足趣味教学,又能提升阅读效率。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时,教师则可以创设音乐情境,即借助多媒体平台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为学生创设良好阅读环境,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本文的情感,体会其中意境。情境教学法是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阅读这一难度较高的知识板块,情境教学是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途径。

(二)设计趣味问题,逐层深入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尚未成熟,趣味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实现阅读教学目标。问题设计可以从题目入手,抑或从内容入手,为学生掌握文章内容提供价值导向[3]。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杨桃》时,教师可以设计趣味问题唤醒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引领学生在问题中自读,自主分析文章的教育意义。问题如:大家吃过杨桃吗?文章主人公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为什么?杨桃与五角星没有关系,为什么主人公会把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是恶作剧吗?诸如此类有助于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正是打开学生阅读思维的钥匙。同时在问题引导中,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兴趣将会进一步提升,在兴趣与思考中,品质阅读与价值阅读目标将会有效落实。除了趣味问题指导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提出质疑,并结合文章内容自主解答。趣味性问题可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趣味教学条件,同时与学生的阅读需求与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值得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深入探究。教师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纽带,学生自主质疑是深入阅读的环节,因此在问题设计中,教师既要注重自主设计,还应倡导学生敢于质疑,在求解中深化阅读。

(三)组织趣味比赛,活跃课堂氛围

趣味比赛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比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辅助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比赛内容可以尝试开发教材资源,抑或开发课外资源,促使学生在快问快答中感受阅读氛围。如何在实践教学中组织趣味比赛,接下来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陶罐与铁罐》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内容创设问题,如陶罐代表了怎样的人物形象?陶罐那些话值得深思?在陶罐身上学到了什么?铁罐代表着怎样的人物形象?从铁罐的结局学到了什么?教师将不同问题写在卡片上,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个组员随机抽卡片,并结合卡片上的问题进行回答。那组学生回答的速度更快、结果更加全面,则该组成员胜出。对于课外文章,教师则将阅读资料展示在多媒体平台上,并结合内容设计问题。各小组学生以教师的问题为主展开阅读,哪个小组回答最快且最准确则胜出游戏。在趣味游戏设计中,阅读课堂更加活跃,同时有助于教师掌握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界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趣味比赛活动是改变学生阅读态度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设计游戏还需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详细探讨。

三、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成果

(一)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态度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以来,班级不喜阅读的学生改变了阅读态度,大部分学生愿意积极投入阅读。阅读是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小学生正处于积累的关键阶段,阅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传统阅读教学侧重于理论化指导,学生缺乏自主阅读能力[4]。趣味教学法应用注重学生自读,以学生的兴趣为支点实施教学,改变了传统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成果是可观的,与新课程倡导的以生为本理念相协调,更与学生学习需求相符合。因此全体教师应立足于现状持续改革,确保将趣味阅读教学法推向首位,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端正态度,形成良好习惯。

(二)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与写作之间具备内在关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正是促进其写作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趣味教学法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态度,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了新空间。基于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学生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其运用能力将会逐步提升。而写作考察的正是学生的积累与运用能力。趣味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读写密不可分,阅读是积累的过程,写作是运用的过程,只有学生在趣味阅读中积累到更多知识,方可在写作中行云流水、出口成章。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难攻克的两大知识板块,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以趣味教学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其自身写作能力将会潜移默化地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法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教学弊端,尤其是阅读教学,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改变学生的阅读态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值得全体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思考。本文主要站在小学教育视角,尝试从创设阅读情境、设计趣味问题、组织趣味比赛三方面详细论述了趣味教学法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武爱品.兴趣引领阅读  方法提升效率——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2(39):63-66.

[2]林秀娟.拿什么吸引你,亲爱的学生——谈小学语文“趣味”教学[J].语文新读写,2022(15):58-60.

[3]展天才.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2(28):125-127.

[4]赵婷婷.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2(19):42-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