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生活化;初中英语;学习能力
正文
一、创设英语学习环境,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除英语课外,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并不太高,学生缺少锻炼英语能力的环境。为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措施,给学生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环境,如在班级角落开设英语角、课表的誉写使用英语、学校广播采用双语广播、邀请外教与学生交流等。教师凭借创建这种真实、自然的英语环境,可以实现真正的教学来源于生活。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一些单词、语法等英语知识融入脑海。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以书面学习为主,即依托教材和教师讲解,通过大量的练习完成单词、句式和语法的学习。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锻炼被忽视,因此无法很好地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为避免所教学生出现“哑巴英语”的情况,教师应突破应试教育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外,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英语交流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英语对话,提升他们的英语听说自信心,使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获得真正提高。
二、巧用口语化英语,训练听力理解能力
目前,英语教育应避免"哑巴式英语"在课堂上使用英语口语教学,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多使用口语化的英语,让学生逐渐习惯纯英语式的英语教学课堂,不断训练学生听力理解能力,为学生从"不敢说"到“爱表达"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交流中遇到比较困难的单词,教师可以采用多个简单的词汇加以解释。学生根据教师说话的语境猜测大致的意思,一定程度上可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可在教学中多增加师生英语互动的机会,督促学生整合已有的英语词汇以应对简单的英语学习问题。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英语学习视野
枯燥的英语字符、沉闷的教学气氛使得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热情、产生英语学习倦怠。在英语教学中加入视频、图片、实物这些元素,既直观生动,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多展现这些类型的教学素材,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情绪和兴趣,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拓宽学生英语知识眼界。初中英语课本中的主题内容较为丰富,纯用语言无法真正地传达出主题故事性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抽象。与其让学生凭空想象,教师不如借助立体化的英语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主题内容的有趣和神秘性。
四、依托生活化体验,锻炼英语表达能力
对于自己日常接触到的事物,学生表达起来会比较得心应手,能减轻自身英语表达时的不自信。同时,生活情境式的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字面,而是将书本和生活景象立体描述和演绎出来,学生的口语、肢体表达、思维、自信都能得到有效锻炼。因此,教师可联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作为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生活化的英语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尝试着用英语表达生活中的内容,从而展现生活化英语的教学魅力,还能激发学生对生活化英语的学习兴趣。
五、布置日记式作业,提高英文写作能力
一般来说,日记比有限制的命题写作更具有趣味性,学生更愿意在日记中畅所欲言。坚持写英语日记,不但能将学生每日所学知识应用起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还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写作的抵触心理,促使学生在考场上有更好的发挥。因此,教师可减少布置一些抄写单词、文章等机械化的英语作业,布置灵活性的日记作业,让学生尝试着用英语表达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看到的事物。为丰富学生的日记内容,教师还可加入一些实践性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等,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不断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语料。
六、依托趣味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当下初中生,尤其是九年级学生所面临的升学压力大,课间休息时间短,使得许多学生在上课后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摆脱上一堂课的影响,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导致课堂开头5~10分钟内教学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然而为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其专注于当下的课堂学习。基于此,英语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的需要来组织丰富多样的导入活动,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趣味导入活动类型有很多,根据导入的目的大体上可分为“新课导入”与“旧课复习”两种。其中“新课导入”主要指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暖场游戏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快速理解新课的教学主题,进入新课学习状态;“旧课复习”主要是指教师以快问快答、重点和难点回顾、练习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并为本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七、抓住英语教学难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英语单元教学中往往涉及生词、句式、语法知识点等内容。当下,部分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常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地依次讲解单元中各知识点,导致学生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增多,增加了学习负担。为实现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在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指导下,抓住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以核心知识点作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围绕单元重点讲解教学内容,从而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主次不分、方向不明的问题,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为抓住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师一方面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与学习,了解单元中的知识逻辑和知识体系,分清各知识点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形成“以核心知识教学为主,扩展知识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将重点内容放在学生学习效率最高、质量最好的阶段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情,通过分析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练习和测试情况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水平,掌握他们的学习难点和学习痛点,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不理解、难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度讲解,并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
八、分层设计课后练习,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时间被压缩,这就意味着传统英语教学中以“题海战术”为主的课后练习布置方式已不适应当今时代的教学要求。为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英语能力水平,教师必须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后练习内容。另一方面,我国当下初中教育仍以大班教学为主,班级学生数量多,学生个体之间的英语基础能力水平差异较大。许多教师为照顾班级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能力,会按照班级平均英语水平设计课后练习内容。但这样的设计方式忽视了能力水平处于两端的学生,造成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完成课后练习内容,而能力优异的学生则无法从练习中获得应有的学习效果,从而影响了课后练习的有效性。为使英语教学在课后练习阶段也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师应采取分层设计课后练习的方式,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通过为能力不同的学生设计具有差异化的课后练习内容,确保各层次学生在课后练习的帮助下都能得到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即教育",尤其是对于英语这样生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更需要将教材中的内容贴近生活,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沉浸在生活化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敦促学生主动感知和运用英语,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生活英语并非简单地将生活中的内容融入英语课堂中,而是在英语课堂中融入生活理念,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加入生活元素,在实践活动中应用英语知识,从而在英语知识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展现生活化英语教学的魅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摒弃满堂灌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多说英语,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世祥.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积极作用[J].中国新通信,2022,24(15):209-211.
[2]宋晓英.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英语实践类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2(22):5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