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魏居成

甘肃省临夏县三角初级中学

摘要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对于教师来说,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实际上就是将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此过程中凸显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主体角色,并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给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意味着要求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充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独立思考与学习的基础上也能够形成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这样一来,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将主要从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措施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合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正文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占据着课堂的主导位置,这样的教学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变得更为被动,缺乏对于语文知识进行自主思考,以及深入探究的能力。在面对一些复合性的问题或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时,很多学生也缺少与他人进行合作的意识,这就会导致他们的思维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从多元化的视角来看待和学习语文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基于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辅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导者,让他们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

一、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减轻依赖心理,构建自主学习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重视对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为了可以打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局限性,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由于对于教师存在较重的依赖心理,因此在课堂上常常无法进行自主的思考,这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是非常不利的[1]。因此,自主合作能力的提升,有利于真正减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于教师的依赖心理,从中认识到自己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当从自身的思维出发对于语文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思考。在遇到一些自己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则需要寻求其他同学的合作与辅助,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构建及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独立性更强。

(二)有利于善于主动思考,课堂积极提出问题

在一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贯采取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对于教学内容的准备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直接的灌输,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定的惰性心理,认为教师会在提出问题之后再主动的解答问题。因此,学生并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也能够获得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学习态度会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考能力被削弱。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除了能够深入探究和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还能够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疑问向教师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三)有利于建立良性关系,基于合作促进沟通

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有利于有效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给他们建立起良性的同学关系,在课堂上可以针对教师所提出的课堂问题以及相应的专题性任务进行合作探究[2]。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且能够在其他学生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示。这样的课堂学习模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路,也让彼此之间可以在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沟通。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营造出课堂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参与兴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措施

(一)营造开放课堂氛围,引发自主讨论热情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措施给学生营造出开放的课堂氛围。这对于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那些以往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以及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更好的互动方式,能够让这些学生都踊跃的参与到课堂问题的讨论环节中,引发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因此在课堂上需要基于自主合作的目标,让学生相互之间相对彼此进行熟悉和了解,这样才能够给学生建立起小组学习的模式,每一个小组都会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个体的性格特点的进行划分,这样一来可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那些比较踊跃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到语文课堂问题探究与讨论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其余小组合作的模式对于本篇课文的核心内容进行探讨和分析,从中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者在文章字里行间中所寄托的情感,以及在叙事描写过程中所应用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分别通过勾划课文中作者笔下母亲的动作、神态以及语言等各方面的描写,从而可以体会到母亲人物形象的刻画。学生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对于母爱这一话题进行自由的讨论,引入一些真实的生活案例与大家进行分享[3]

(二)设置语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为了能够更加显著的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还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系列的语文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设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还有利于让他们在目标导向下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环节安排以及规划的过程中,就可以单独设立一些语文学习任务,并且让学生依据不同的小组在这些任务中进行自主的选择,不同的小组学生需要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并且可以在课堂上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在此过程中则需要负责辅助和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彼此的分工和任务,并且能够根据学习课文内容、自主阅读理解、搜集课外资料、课堂交流分享、选派代表发言等一系列的合作,学习流程进行课堂实践[4]。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木兰诗》一课时,教师需要在带领学生通读这篇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于文章进行翻译,然后再针对其中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加完整的构建起学生对于这首文言文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其中所塑造的“花木兰”的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不同的语文课堂任务,其中可以让学生对于木兰诗的历史背景进行探究,让他们了解到这一故事以及人物形象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发挥的积极意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选择对于这篇文章的叙事手法进行深入的探究,从中可以了解到对偶、排比、互文等文言文写作手法的运用,以及本篇课文在写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古代诗歌的文笔特色。

(三)创设翻转教学模式,拓展知识活跃思维

在当前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除了需要遵循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目标之外,还需要认识到应当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来达到这一目标。因此,教师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翻转教学的模式。翻转教学的理念主要指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独立自主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前的预习阶段把握语文课堂上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并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于一些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而教师主要利用语文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前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能够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一些中难点知识的讲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技术,在课堂上给学生拓展更多的语文知识,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可以进一步活跃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帮助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从多个方面尝试对于语文学习方法进行探索。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媒介教学给学生展现我国苏州园林的一些景观,让学生在观看图片或视频的过程中结合课文的文字描写进行理解,从而让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苏州园林建造的一些特点。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媒介自行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苏州园林景观,在课堂上与自己的小组成员以及班级的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并且可以表达自己喜欢的原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之所以要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主要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意识,认识到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人,并且在日常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降低对于教师的依赖。这样的学习能力,不仅可以辅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也能够让他们在课外进行语文拓展训练以及课外阅读学习的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彦荣. 浅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2(5):4.

[2]罗贤科. 浅谈自主合作式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 当代教育, 2021, 000(003):P.33-34.

[3]李文文, 杜咏梅.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1, 000(010):P.112-113.

[4]李永红.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2(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