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作文;想象力;策略
正文
引言
对于小学这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对其想象力的培育能够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写作这一板块的技巧把握能够得以有效的应用,在无形之中能够稳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从目前的教学发展来看,学生会有产生诸多的排斥心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进行相关知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思维比较固化。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学生对于作文这一板块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会有一种抵触的情绪。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培育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不够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不断的去积累,去发现,在小学这一阶段,学生记忆能力较强,为此,教师更应该侧重于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使其能够去了解不同类型的书籍,以此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到更多可以利用的素材。通过多种书籍的阅读,在后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更多的知识进行应用。就当前来看,大部分的小学生不喜欢读书,甚至对读书处于一种厌恶的心理,这就导致学生对当前的课程学习不感兴趣,在后期写作的过程中没有素材,以此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
(二)思维比较固化
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在一开始会有一种畏难的心理,认为写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于传统的写作模式不适应。就当前的教学发展来看,教师仍旧只是采用一种灌输式的形式进行授课,导致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仍然是以一种刻板枯燥的方式进行,这种教育模式会进一步阻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使其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进行学习,这会进一步阻碍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学生想象力培育的重要性
在当前经济稳步向前发展的趋势下,社会对于人才的发展有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高质量人才的发展需求,为社会输出更多综合素质水平高、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家在教育这一层面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对于人才的培育来说必须要重视。语文作为当前课程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作文又是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部分,在写作的初级阶段,教师必须要对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领,通过多种写作方式以及技巧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掌握到更多的写作技巧和方式,这对学生各方面的想象力以及创新思维水平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写作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去分析。
以《妈妈睡了》这一篇课文为例,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针对当前的知识目标、目的进行很好的完成,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课堂小练习,以妈妈睡了之后的梦中故事展开想象,有些的学生会觉得妈妈梦见自己成了一名宇航员,妈妈在梦中仍然在操持着家务,还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妈妈进入梦乡之后化身成一名美丽的公主。教师在这期间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自由去想象。另外,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去积累素材,比如说看到石头大家可以联想到什么?看到飞行的小鸟可以想到什么?通过不同的话题引入,让学生能够将当前的所学与生活进行联系,认识到事物的多面性,这也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关键,会使学生在后期作文练习的过程中更加的高效,整个内容能够更加的丰富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培育和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在这期间可以给予学生更多可以感受周围环境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去了解自然,感受生活,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细小事件进行积累,促使在后期的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灵感,在无形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人物一类的写作主题可以侧重于环卫工人、食堂阿姨,从这些人物的特征、工作类型等方面进行着手,而对于一些景物类的写作主题,在进行撰写的过程中,可以从当前季节的特点、人们的日常生活表现,不同季节的一些特征。在对动物一类的写作题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充分发挥想象力,了解生活中不同小动物以及在动物园中所看到的一些动物形态、捕食方式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通过多种表象的积累,能够更好的去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面,使其在相关主题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方向和依据可循[1]。
三、学生想象力培育的策略分析
(一)积累更为丰富的表象
对于想象力的培育来说,并不只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得以形成,而是需要一定的过程。通过对已知想象进行加工分析,以此获得新形象。对于小学这一阶段的写作来说,也是一个加工处理的过程,为了更好的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这期间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方案实施,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侧重点,在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培育的过程中,可以去引导学生对于周围的自然世界、生活环境进行接触和了解,让学生去留心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学习的经验。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的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积累到更多丰富的表象[2]。
在对各种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去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想象力的潜能得以激发,促使学生主动的去感知事物,更好的参与到当前的活动。在写作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看电影,去周围的场所进行游玩,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3]。
(二)重视多方面的想象培育
为了更好的去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水平,教师在这期间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展开,稳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想象训练,将多个能力进行融合,比如说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专注力等。总之,对于学生的想象力训练来说,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展开,第一个是与学生有关的活动,第二是通过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进而去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在对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内或者是课外的活动进行,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依照当前授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依照当前的课堂内容以及整个教学的进度进行相关学习活动的展开[4]。
以课堂学习活动为例,教师在进行组织的过程中,可以依照当前的授课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展开,针对当前所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去阐述自己的感受,或者是以小练笔的方式进行写作。一方面能够将当前课堂所学的一些优美的词汇进行灵活的应用,另一方面,在词汇以及优美句子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去想象,去创作,促使学生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敢于表现自己。通过不同学生的观点陈述,以此使得整个活动的进程更加的高效,活动的氛围更加的浓厚。
对于很多的学科来说,在对学生自身想象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科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想象力培育,在美术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绘画,去雕刻,通过具体的动手实践,以此激发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去思考。在音乐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够与形成一幅声形具备的画面。通过想象力与各个学科之间进行巧妙结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想象力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在于美术这门学科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文中,教师就可以以葫芦为主题,让学生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绘画工具,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下,让学生大胆的去实践,去创作,比如说葫芦的形状、颜色、功能,通过不同学生的作品表现,在整个绘画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想象力和学习的潜能,在这期间必须要依照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的引导,使其更加主动的去学习,依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这对于学生自身语文成绩的提升、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苏霞.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0(7):57-57.
[2]杨奋山.谈小学语文如何做好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9,0(7):165-165.
[3]刘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J].中华少年,2018,0(13):206-206.
[4]李栋.心有所想,笔下生花[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20(7):6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