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王怀霞

甘肃省东乡县柳树乡红庄小学

摘要

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改善了义务教育阶段传统教学的缺陷与不足,将教育带入了全新空间。小学处于教育起始阶段,顺应新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价值观是现阶段全体教师亟需研究的课题。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考察较强,转变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作文先导式”经实践证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感,是引起学生共鸣,提升其综合素养的直观性途径。本文重点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及其主要内容展开分析,进而详细论述这一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以期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正文


引言: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新时代诞生的新教育理念,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广泛的探索空间。新课改要求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意味着传统的作文教学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改革是必然趋势。为辅助小学语文打好教育改攻坚战,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接下来重点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展开探究。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语文是小学阶段教学中影响最大的一门学科,关系着学生的日常交流、理解能力、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知识层面,还包括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及其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作文教学为窗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可行性与针对性[1]。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成为常态,部分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侧重于任务驱动式,学生在拿到题目通常难以落笔。究其原因,传统教学未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模块式教学在传统作文教学中较为常见,即教师会结合题目为学生设计写作模板,学生则在教师的模板指导下构思写作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无益的,同时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缺乏指向性。

“作文先导式”改善了传统教学弊端,更新了写作教学思想,可谓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跃进。具体来讲,这一教学模式将作文教学与生活相互关联,改变了传统单一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写作学习中享受到更加直观化、细节化、生活化的教学特点,而这些教学特征正是提升学生创造力与观察力的源泉。从教学层面分析,“作文导向式”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教育模式,将学生视为教育主体,注重以生为本,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方面入手,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教育,贯穿因材施教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思维稳步发展与提升。基于“作文先导式”这一模式的教学优势,全体教师应深入钻研其教育方向。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基于学生年段差异,这一教学模式需要划分为三个阶段,主要用于不同年段学生的教育。小学学段一般划分为三个:低段、中段、高段,将“作文先导式”运用于不同年段需要更改与调整内容,确保教育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需求相互适应。以低段学生为例,主要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看图写话能力。在教学中需要采用丰富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如教师可以创编儿童诗,或者将弟子规、三字经内容以唱歌的形式编排,加深学生的记忆。或者挖掘漫画元素,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内容,并结合图画配文字,锻炼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可以适当写日记,鼓励学生记录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或者仿写教材中的短文、短诗等等,培养学生的语感。以中段学生为例,需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加强生活体验感,在观察生活中丰富学生的阅历视野。生活是一个大的教育舞台,在观察生活中讲述,在讲述中描写,都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佳模式[2]。以高段学生为例,五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此时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以读后感的形式介绍读物。如此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阅读写作结合教育是高年段教学中需要充分探究的方向。

三、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研究

(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传统教学都是以任务驱动式为主,部分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目标难以落实。而“作文导向式”的运用正是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进而实现理解内容,在理解中鼓励学生表达,尝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这一教学模式无疑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此同时,“作文导向式”还能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而生活正是积累与学习的舞台,有助于提升学生作文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时,文章生动的刻画了闰土的人物形象,如见多识广、活泼机灵、聪明能干,在简练的语言表达中将闰土活灵活现的展示在读者面前,即使没见过闰土,也会在心理想象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以文章中的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技巧,可以辅助学生掌握相关写作手法,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朗读这一环节内容,体会作者笔下的闰土,同时想象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尝试运用作者的描写技巧展开人物刻画[3]。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物,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事件,明确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关联,掌握人物描写技巧。在生活中的观察与表达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语表达能力都会潜移默化地提升。

(二)构建趣味性语文课堂

兴趣是“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根本,是语文教学目标有效落实的根本。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而课堂正是辅助学生积累的重要基地,教师可以尝试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写作可以改善其恐惧心里,并且确保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说是写作的基本前提,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不强一方面是没话说,一方面是说不好,导致出现言语啰嗦的情况。而构建趣味课堂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其积极发言。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时,教师可以创设视频情境,引导学生首先了解这篇文章。具体可以播放《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经典片段,在视频观看中引导学生对于武松这一人物形象展开分析。同时,鼓励班级学生积极讲述《水浒传》中的相关情节,或是人物故事等,在讲述中学生的兴趣较高,此时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精简版《水浒传》,并对于其中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刻画,说说喜欢的原因。或者阅读其他名著,在阅读中对于其中的内容做出评价,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潜移默化地提升。除了阅读经典名著之外,学生还应养成在生活中积累的习惯,并尝试表达生活中的人和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将其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养成积极表达的习惯,在长期积累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逐步提升,“作文先导式”教育价值将充分凸显。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是提升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构建师生之间的互动桥梁正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条件,是夯实写作教学的基础。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阶段教育需求,充分借助“作文先导式”这一模式的教育优势夯筑写作教育堡垒是全体教师亟需研究的课题。这一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对于教师具有一定的要求,如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奔赴[4]

“作文先导式”这一教学模式运用中,教师应提前设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如引导小组合作、组织实践活动等等,确保教学模式朝着多元化发展。以丰富有趣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如组织作文竞赛、组织即兴演讲活动等,力求学生的口语能力与书面语能力同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语表达能力具有内在关联,只有同时重视两种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创建口语与书面语表达的机会,才能在表达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基于“作文先导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教育优势,全体教师应积极探索全新教育空间,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中落实写作教学目标,力求以写作教学为窗口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远大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有效运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并发挥其教育优势是现阶段全体教师亟需研究的课题。除了文章中提及的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构建趣味语文课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三种教学策略之外,还包括构建良好教育环境,实现环境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在环境好的耳濡目染下重视写作,将其视为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魏婧.“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2(23):150-152.

[2]叶乾乾.谈“作文先导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6):21-23.

[3]付燕英.探究“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新课程,2021(32):166.

[4]高彦华.“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21(12):67-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