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教学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正文
前言
近几年,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时,要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武装头脑、提升数学思维,而且还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小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日常开展数学知识讲解时,积极利用生活化元素、生活化案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让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认知
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比较丰富,而且有些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将小学数学生活化,让小学生借助对生活实际现象的了解去挖掘数学知识,进而更好地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认知。
(二)有助于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当前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上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只会死学理论知识,并不会将这些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育,能够让学生扭转以往的认知,认识到数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可以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的思维
以往小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知识较为习惯地跟随教师思路,不愿意自己去主动思考,主动发现数学问题,将小学数学生活化,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善于发现和观察,在生活中就能处处发现数学的身影,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发现的思维,同时让转变以往的教条式学习模式,学会用数学的的思维来看待生活。
三、当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生活化教学目标形同虚设,虽然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将数学值知识生活化的重要性,但是迫于教学压力以及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往往在课堂中很少开展生活化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虽然也将生活化教学目标制定其中,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并未严格遵照,这使得教学目标的设置形同虚设,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其次,生活化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优化,当前我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已经比较普遍的被应用,但是仍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还欠缺技巧和经验,导致生活化教学效果没有预想的好。而且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生硬和死板,这让很多小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比较吃力,而且对生活化教学也没有提起很大的兴趣。
四、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现象
小学生当前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一个好奇和探索的时期,对此,教师要积极地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去高效地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让小学生能够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下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现象,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主动观察家中的物品,将家中的物品与所学的图形相关知识进行连接,如盘子的底部是圆形、洗碗擦是长方形、遥控器上的按键是圆形、家里的相框是正方形等。通过这种实际观察生活物品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知识,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真理。比如在学习找规律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去超市中观察超市如何摆放货物,进而总结出超市老板对于货物的摆放规律是依照货物的属性,如笔记本、笔、橡皮等物品摆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三件物品都属于文具用品;如洗发水、梳子、洗面奶等物品摆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三件物品都属于沐浴用品;如豆油、生抽、醋、白糖等物品摆放在一起,是因为这四件物品都属于厨房用品,通过这样的实际生活观察,能够进一步地让学生加深对数学规律的掌握,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更加开阔视野、更加拓宽思路。
(二)多为学生创设生活实例问题,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
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会主动思考,只会跟随教师思路,那么是不会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数学综合素养也不会良好的养成。对此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设生活实例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生活实例问题的思考,来不断养成数学思维,不断去主动思考。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实例问题:小明拿着一张10元钱,去超市兑换零钱,如果小明想要五元钱,那么可以兑换几张5 元钱;如果小明想要一元钱,那么又可以对换几张1元钱;如果小明想要五角钱,那么又可以兑换多少个硬币。通过这样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加深对人民币元、角之间单位转换的理解。而且教师也可以在教室中为学生演绎零钱兑换的案例,通过实际演绎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转换问题。比如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实例问题:刘老师在班级分发苹果,一共有10个苹果、四个同学,如果每个同学分得一个苹果,那么还剩几个苹果?如果每个同学分两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如果每个同学要想分得三个苹果,那么请问苹果是否够?如果不够,还缺几个?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创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减法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通过层层递进式的问题创设,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而且这种由简单到难的问题过渡,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适应性,这样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容易。
(三) 多为学生举办生活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多为学生举办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相关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够将数学知识变得更为易于理解。比如在学习数据收集整理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实践调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班级内开展调查分析,如让一组学生去调查班级内没有吃早饭的学生人数以及吃早饭的学生人数;让一组学生去调查班级内1分钟能跳30个以上跳绳的学生人数以及调查1分钟能跳29个以下跳绳的学生人数;让一组学生去调查每天能自己独立吃饭、穿衣的学生人数以及调查不能独立吃饭和穿衣的学生人数,通过开展这样的事件调查活动,让学生学会统计相关知识。同时认识到在统计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加法知识,对此学生必须要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够切实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举办这样的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站在操场的各个角落里,以国旗的位置为参照点,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位置与方向能够有更深一层次的认知。同时,这样的实践活动还让学生从教室内走出来,不仅能够活跃小学生的身心,同时还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只能在教室里学习,在室外同样也可以。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些手工制作的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去用橡皮泥捏出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形状,并发挥想象力将这些形状进行拼凑在一起,可以拼凑成小房子,也可以拼凑成蘑菇等物体,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想象力,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后,教师会为学生布置一些作业,以往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都是比较单一的,缺乏新颖性,如今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之下,教师要改变课后作业布置方式,要多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生动、新颖的作业类型下,能够更加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进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面积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下这样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去测量一下家里的盘子底部面积是多少,众所周知,一般家里盘子的底部都是圆形,让学生用直尺测量出盘子底部的直径,然后根据相关的圆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盘子底部的面积。如果学生家里盘子的底部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那就用直尺分别去测量边长,然后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面积公式去计算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不仅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去操作,而且还能够提升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单位转换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自己拿着10元钱去超市去购买两个笔记本和两支笔,然后根据这一实际的生活化案例,写出数学减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公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减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总之,借助这样新颖的生活化作业布置方式,让学生对数学作业有了新的看法。以往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都是在数学卷子上进行计算,如今生活话作业所设置的作业,让学生更多地去融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生活案例或者是实际动手操作来感受数学知识,这样更能够让学生提升和数学核心素养。
(五)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当前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会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不懂得如何巧妙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对此教师必须要充当学生引路人的职责,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去运用数学思维巧妙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陪着妈妈去超市购买食材和生活物品,对于这样的实际生活问题,其实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很多稀松平常的生活实例其实富含着丰富的数学哲理,在与妈妈去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例中,不仅涉及到了人民币兑换知识,同时也涉及到了乘法、减法、除法等知识。其次,要让学生对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良好的分析和巩固,让自己在日后与妈妈去超市购物过程中,能够巧妙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比较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年月日相关知识应用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之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制作数学学习计划,来为自己制定一个良好的学习目标。比如2023年3月25日,做十道数学加法练习题,并将这十道练习题全部钻研明白;比如2023年4月1日,做五道找规律的练习题,并从现实中寻找类似的规律问题;比如2023年4月15日,做六道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并在实际生活中去超市兑换人民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扰,同时让学生养成在遇到困难时,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此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和成长。在新课改大纲和素质教育要求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教学方法要有所改进和优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本文以生活化教学为视角,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高效开展生活化教学对策,如让学生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通过发现去主动思考和探索,进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如为学生创设生活实际案例问题,让学生在对这些实际生活问题的思考中感受到,应用数学知识可以巧妙地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因此一定要认真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如为学生布置生活化数学作业,改变以往单一的数学作业设计类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地生活化数学作业中进一步的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雍海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3(01):233-235.
[2]袁海民.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3(01):242-244.
[3]沈鑫.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2(24):32-34.
[4]黄蓉.伪生活化:“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问题[J].求知导刊,2022(20):35-37..
[5]陈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43-44.
[6]邴守东.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