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正文
引言:
语文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重任,尤其是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与三观养成关键时期,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是全体教师亟需研究的课题。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传统作业设计注重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位明显,实效性与针对性稍显不足。双减背景下,传统设计思路需改善优化,力求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一、作业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一)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只有围绕学生实施教学,才能确保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奔赴[1]。结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假设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理念实施教育和管理,必然会适得其反。作业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优化设计可以改善传统设计弊端,发挥作业自身的教育性,对学生学习具有较大帮助。同时,优化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试想,学生内心认可教师的作业内容,自然会积极融入作业,进入学习,如此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又与身心发展规律相协调。
(二)新课改理念基本需求
新课改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始终将学生置于首位,确保作业设计理念与新课改一致。传统作业设计侧重于教师的主观意识,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这一观念被摒弃,优化作业设计是必然趋势。为顺应新课改理念,优化作业设计是必然趋势。结合语文学科分析,人文性特点必须体现在作业设计中,如此才能从本质上实现以学生为核心,在作业设计中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遵循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关键所在。学生是作业中的主体,只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最大化发挥作业的教育性。结合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分析,学生的兴趣是作业的关键,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作业内容,既能贯彻以生为本教学思想,又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其自主参与作业。基于此,双减背景下,全体教师应遵循趣味性原则,拓展作业在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力。
(二)分层性原则
分层性作业更具针对性,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可以满足不同基础能力学生的作业需求。相较于传统整体性设计,分层作业更符合减负增效理念,是落实双减的根本途径[2]。与此同时,分层作业设计能从本质上杜绝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的现象,可有效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分层多以三个层级为主,第一层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二层为基础知识的运用;第三层为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三)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作业可以借助生活资源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离,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重要环节。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分析,将作业与生活相互融合既能拓展教学空间,又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谓是作业优化设计中的主要探索方向。语文本就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将其与生活关联起来具有可行性。生活这一大舞台的教育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丰富学生阅历视野、提升课程教学影响的源泉。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实践策略
(一)趣味性作业,全面贯彻以生为本
趣味性作业设计的前提是将学生视为作业核心,给予其广泛的选择空间,避免以固定性的模式局限学生的思维,为其营造一个丰富、灵活的作业环境。学生的兴趣是减负增效目标实现的根本,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业必定是量少从优且具备教育意义的内容。结合这一设计思维,教师可以尝试多元化作业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彰显课程教学价值。学生则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作业内容,如此既实现了以生为本,又体现了作业的趣味性[3]。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这篇散文时,文章主要从不同角度刻画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如春花、春雨、春风等等,在歌颂春天的同时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作业设计可结合内容界定不同的类型:
作业一:将作者笔下的春天用一幅画展示出来,既要描述文章中涉及到的意象,还应结合自己印象中的春天进行填补,完善春天美景图。绘画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在直观的描述中领悟其中的意境,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颇有助益。
作业二:制作PPT,在网络平台搜集资源,在图文结合中彰显文章中的春景。抑或者自制视频,集声音、文字、视频于一体,使人在观看过程中明确文章中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信息化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是丰富其知识空间的关键所在。
作业三:仿写文章内容,描述自己心中的春天,以文章中的结构为主,学习其中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技巧等等,写一篇不少于五百字的散文。仿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其知识运用能力。
(二)分层性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分层作业更具针对性特点,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减负增效目标的重要模式。如何有效分层,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客观因素将其划分为三个层级,确保层级内的学生能力相当。作业设计则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三层难易不同的作业,确保各层作业符合不同层级学生的基础能力。学生的层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结合近阶段的表现适当调整,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可以考虑提一个层级。同样,觉得作业完成有难度的学生可以降一个层级,避免出现完不成作业而失去学习自信的情况。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时,文章主要歌颂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理,侧面烘托了诸葛亮胆识过人、善于谋略的人物形象。作业设计如下三层:
第一层,主要辅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熟读文章并以白话文讲出其中故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中涉及到的相关人物形象,并总结文章主题思想,浅谈对于自己有哪些启发?
第二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作业可围绕引导学生思考为主,将刘备与曹操结合起来分析,曹操也具备求贤若渴之心,假设曹操请诸葛亮出山,他会采用怎样的方式?如果你是刘备,求诸葛亮出山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第三层,作业主要以知识拓展为主。即要求学生课后读其他片段,如《桃园三结义》《火烧赤壁》等情节,加深对于刘备、诸葛亮以及整部名著的了解与掌握,并将阅读感想分享给班级同学,发挥学习传帮带作用。
(三)生活化作业,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生活化作业设计主要是在生活中挖掘有利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知识,培养其实践技能。生活作业可以拉进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更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基于生活化作业的优势,教师应善于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作业设计入口,促进学生在作业中稳步提升。生活化作业的本质是运用、实践、观察、思考,极度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如何有效设计生活化作业,接下来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为例,文章主要描写作者借助紫藤萝赞美生命、慨叹生命本质[4]。
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身的主观体验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情感承载体。文章作者在心情颇为复杂的情况下看到紫藤萝,并由此转向对于生命的慨叹,以文章内容为参考,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万事万物,并在观察中思考,开启自己的知识空间,将情感、哲理贯穿于其中,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如见到一株水泥缝隙长出来的小草,此刻可以感叹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再由小草引入到人的身上,将生命的意义以小草生长于水泥缝隙里这件事体现出来。生活化作业的设计重在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并在观察的同时以自己的知识对于眼前所见进行描述,反复如此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等将会循序渐进地提升。生活化作业有助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进而在观察中做到“处处留心皆学问”,进而在生活资源的弥补中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作业设计是现阶段全体教师亟需研究的课题。尤其是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是书面知识的学习,更关系到其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以及三观的养成。作业作为升华教育的一种途径,应发挥其本质教育意义,在与教材教学的相互弥补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彩虹.“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与实施的探讨[J].学周刊,2022(30):67-69.
[2]蔡荔敏.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以部编版教材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2(26):143-145.
[3]廖叶尧.“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7):99-101.
[4]祝畅红.源头引活水 竹音鸣清韵——“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学科个性化作业初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6):7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