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唐丽飞

乐安县第六小学.江西 乐安 344300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落实的今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中全面应用生活化元素,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出更加有活力的数学课堂,拉近学生实际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之中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多种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将对生活化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

生活元素;小学数学;教学

正文


一、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生活素材与数学内容之间存在的联系

在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开展的今天,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探寻生活化素材在小学回溯学课堂之中的应用方法,很多教师都会将生活之中的情境、事例和物品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然而其应用的生活化元素往往与数学教学内容缺乏紧密的联系,生活化元素应用存在着过于随意的问题。很多教师应用生活化素材就像是在执行任务,无论其是否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相符,都要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之中引入了不必要的生活化元素,这也将对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提升造成负面影响[1]

生活化元素能够将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然而在应用过程之中也要考虑到尺度的问题。在小学课堂之中,很多教师虽然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凉东西,然而忽视了对生活化元素的思考和理解,导致生活化元素无法得到更加有效的应用,使其作用和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二)对生活元素的教学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

很多教师虽然认识到生活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很多教师在应用生活化元素时,过度强调其生活性和工具性,却忽视了其本身的教学意义。很多教师仅仅将生活化元素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却没有考虑到其本身承载的教学价值。导致这种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生活化元素应用的价值缺乏应有的认知,虽然教师知道生活化元素应用的重要意义,却没有对自身的实际生活加以过多的关注,只是对生活之中的数学元素加以简单的理解,没有对数学知识加以深入的解读,难以确保生活化元素与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照搬教材之中生活化元素

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往往是以情境创设加问题创设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而很多情境的内容都是从生活之中提炼而来,然而这些元素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很多学生认为这些知识较为陌生。小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会因为生活环境不同、生活地区不同、接触的人和事物不同导致获取的生活经验也有所不同,这也就意味着数学教材之中的内容无法适用到每一个地区学生身上。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果其在教学过程之中照搬课本之上的生活化元素,很有可能会出现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就比如说教材之中的游乐场和动物园是在城市之中较为常见的设施,然而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他们很有可能没见过游乐场,自然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直接照搬教材之中的生活化素材,却忽视了生活化元素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致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改编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开展之中,提出教材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具体情况,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体验的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与事项。而在当前的数学教材之中,也强化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呈现出生活化的教学素材。作为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之中的生活化素材,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合理的对教学素材加以改造,确保学生能够对生活元素加以全面的理解。

教师可以将一些教材之中的普适性场景改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素材,比如说在学到《分数大小》这一课时,教材之中引入的是学校位置图片作为素材,然而这种素材显然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作为教师则可以将学生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将其改造成为自己学校的平面图,使其成为学生身边较为熟悉的生活化素材,让教材之中的产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再比如说,学到《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教材之中以不两个地区的气温作为教学素材,而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没有去过这些地区,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就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对应的素材更改成为学生本地区夏季温度与冬季温度的对比情况,让教材之中的生活化素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确保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之中的生活元素

教师要合理的利用教材之中的生活化素材,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蕴含了大量的生活化元素,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的观察与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化素材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更好的认识自身生活,解决实际性问题,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得到充分实现。

生活化元素的挖掘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之中完成,如果学生对教师处于较为信任的状态之下,他们会更加的放松,更能表现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而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从而挖掘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符的生活化元素。比如说在学到《负数》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与学生探讨负数的相关问题,与学生沟通其是否在日常生活之中听说过负数,有些学生就会回答在地下车库、电梯之中见过负数,而教师则应该深入挖掘学生对生活之中负数元素的理解和认识,得知学生对负数的了解程度。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对学生实际生活之中的数学素材加以深入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从而更好的把握和提炼生活化元素。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挖掘生活之中的素材,选择能够应用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化元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学日记的撰写以及数学小报的制作,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而更好的挖掘现实生活之中生活化元素。

比如说在学到表面积计算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礼品盒这一生活化元素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包装盒,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包装才能更好的解决包装资源,从而引申出如何求物体最小的表面积。教师也应该在教学活动开展之中,要求学生以动手操作和相互交流的方式,更好的理解生活化元素的运用方法,以生活化元素的有效运用,达到教学活动开展的预期要求。

(三)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选择生活化元素

不同学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而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以学生既有的认知为基础。教师不能仅仅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选择生活化元素,而是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选择对应的生活化物品、生活化案例和生活化元素,才能保障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推动学生诸多方面能力的不断发展。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专注力较为有限,而作为教师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选择学生身边最感兴趣的物品或者场景,以这些生活化元素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对应的数学知识。教师要留意和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搜集学生更感兴趣的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举例而言在学到《分数的再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如下教学情境,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师徒有三张饼,而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应该怎么分。通过动画的形式体现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元素,让饼与动画这些生活化元素更具动态化和直观性,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参与到问题的交流与互动之中,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小学生的生活空间得到了全面的拓展,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涉及到其生活之中的每一个领域,他们更关注与生活之中的实际现象与问题,对能够与自身知识体系产生矛盾的生活化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作为教师也应该以此为基础,选择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化元素开展教学活动。比如说在学到《分数乘法》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择植树节这一生活化元素,让学生思考3月12日是什么节日,而在这个节日之中,大家都需要植树,参与植树活动时,女生植树20棵,男生植树则比女生多了四分之一,请问男生比女生多植了几颗树?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通过生活化元素传递数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对植树节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为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培养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四)结合教学要求加工生活化元素

生活化元素多种多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教师在获取生活化元素之后,往往不能直接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需要结合教学要求,对生活化元素进行全面的加工与整合,确保其与教学要求有机融合,转化成为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生活化素材。教师在生活化素材的加工过程之中,应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现实生活之中的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确保其能够与数学知识有机融合,从而形成数学知识传递的载体,与学生理解水平相符,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2]

比如说在开展《底和高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身高这一生活化元素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将自己的身高导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明确身高就是指头顶到脚底的垂直距离,从而使学生对图形的高的概念有着更加具体的了解,教师在选择生活化元素以及加工生活化元素的过程之中,要更关注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之上,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对生活化元素加以合理的整合,使其能够与教学活动的开展目标相符。教师在实际生活和教学之中,要充分的思考,分析生活化元素是否与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学要求相符,提升生活化元素运用的灵活性,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仍然以《底和高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之中限高的元素放在教学拓展环节之中,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高这一概念对自身实际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师也可以将之前学生身高的生活化素材与限高的生活化元素有机整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之中掌握知识的应用方法与策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不断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化元素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而在数学教材之中包含了很多抽象的知识,在解读这些知识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提升生活化元素的动态性,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理解数学内容,深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通过不同生活化元素的应用,创设类型丰富的生活化场景。

比如说在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之中较为常见的积木元素,要求学生从不同方向去观察积木的特点,总结其性质,构建出良好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动态化的情境之中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确保学生学习的欲望得到充分激发,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和感悟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也要考虑到运用生活化元素创设情境的目标,预设好学生能够通过情境发现怎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数学思维得到有效的建立。比如说在学到《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自行车这一生活化元素,为学生创设自行车比赛的生活化场景,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自行车比赛的过程,并要求学生思考比赛用自行车与现实生活之中自行车之间存在着那些不同,从而让学生发现二者车轮大小上的差异,并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究圆周长与哪些因素相关,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之中更好的体验圆周长相关的知识。

作为教师也要运用生活化元素,不断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运用生活化情境创设活动场景,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之中不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说在学到《相遇问题》时,教师就可以要求两名学生表演相对、同时、相遇和相距的情况,学生会自愿参与到表演之中,让学生明确不同数学用语的含义,从而使学生明确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带来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生活化元素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开展的重要资源,也是达到数学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将生活化元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强化学生数学知识内化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之中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问题,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而在本文之中也结合实际情况,当前生活化元素运用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全面挖掘、合理加工、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创设生活化情境等生活化元素的应用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金凤. 浅谈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才智,2020(16):189.

[2]赖万春. 浅谈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界,2020(20):10-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