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之路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正文
双减教育政策的推行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减轻其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素质教育推行效果。当前,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依然采取固化单一的教学手段,只是关注教学的开展,未能挖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几乎为零,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重新定义课堂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减轻其学业压力,改变教学弊端,在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指引下,积极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阐述
(一)未彰显学生课堂主体性
小学语文教学基于“双减”政策下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及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完善课堂教学质量。从当前教学现状分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大部分教师依然存在固化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还是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未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创新,学习思维相对固化,在作业布置方面,量多且缺乏针对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压力递增,具有抵触学习情绪,教师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未能因材施教,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二)教学手段单一固化
现阶段教学情况分析,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阶段,思想跳脱,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然而教师单一化的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天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比较单一,教师很少拓展课外知识,教学不够多元化,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主动性,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及效率,很难形成独立思考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长久下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教学脱离实际生活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促使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方面缺乏认知深度,从而让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及实用价值,无法通过语文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更无法深刻领悟文章主题及中心思想,这样的语文教学自然无法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所以综合多个角度分析,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不断创新思想与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极大的转变,从教学理念再到课堂教学实施遵循课程标准新要求,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开展立足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给予学生更优质的教学服务,使其在双减背景下亦能完善语文知识储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单一固化的课堂教学形式,融入学生喜欢的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相对良好的环境下能够获得知识的优化及知识储备的升级。例如:《草船借箭》教学中,由于文章是以文字与图片的形式进行故事的介绍,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感,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相应的视频短片,选取精华部分,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草船借箭,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对文章描写的场面与词语的运用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度解读,以这样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减轻他们的学业压力,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借助教育信息化开展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改变教师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趣味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获取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视频与讲解相融合组织教学,通过视频画面及教师讲解的双重叠加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课本知识,亦能调动他们最大的兴趣值,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加深文章深度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组织教学,拓展学生知识技能。微课融入语文课堂,增加文章教学的趣闻性,教师需要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鼓励引导学生累积知识,拓展知识范畴,强化知识理解,学习技能更为夯实。微课教学相较于其他教学形式教学更为细致,内容更为细化,可以增加学生知识的累积,巩固所学技能。借助微课教学形式,可以更为直观呈现教材内容,同时更好的展现文章主题,这样学生能够获取更为完整且系统化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和完善,真正促使学生能够实现学业减负,但是学习效率却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设计提问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小学语文属于综合型极强的学科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性,挖掘语文教材内容,为学生营造更适合他们思考的教学环境,真正彰显“双减”政策推行的意义,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有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自主思考能力,然后可以内化语文知识,深刻理解文章主题,掌握文章主体结构,培养他们写作技巧,领会作者中心思想,与其具有思想上的共鸣,进一步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青蛙卖泥塘》文章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后,给予学生有效的提问:“有谁看过青蛙的泥塘?”“大家没有买泥塘的原因是?”,设计巧妙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强化阅读的有效性,激发阅读兴趣,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独立思考,把握整体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强化课堂教学质量。
(四)重组课堂教学结构,强化课堂教学效率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职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同时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双减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实现减负增效,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素养及能力的提升,创新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知识储备,重组课堂教学结构,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程教学效率。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任务,设置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整篇文章脉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尤其是晦涩难懂的文字,以趣味的方式进行简化,让学生知识更为形象生动,如此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保障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北京的春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日常,以生活化的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合,比如:引导学生认知北京春节有哪些活动,与我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之处?经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学生能够联想自己的实际生活,将其与课本知识更好的融合探究,寻找两者的不同之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质量,最终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改善。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要求学生务实的掌握学习内容,不要急于求成,知识的累积与提升是需要一个过程,注重学习过程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教学重点与难点,强化学生学习自信心,享受知识学习的乐趣,活跃他们的学习思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突出学生课堂主体,采取因材施教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脑思考,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的学习相对浅显,无法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双减”政策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变以往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体,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以他们学习的情况实施因材施教策略,了解学生特征,以不同教学标准,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身上优势特征,一碗水端平,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与教师真正交心,对其改观。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创设更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降低学生畏惧心理,能够与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保持良好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竹节人》教学中,在学生深入阅读文章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围绕文章主题思想展开讨论,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阐述“竹节人”内涵,以这样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学习他人身上良好的学习品格,提升学习效率,强化学习质量,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六)科学布置作业,实现减负重质
小学语文教学在“双减”背景下不仅要创新课堂教学,而且还需要在作业设计方面实现减负,作业内容减量,作业质量严格把控,提升学生作业质量及效率。从作业设计优化层面来说,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展开:首先,设计分层作业。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还需要兼顾学生的学情,作业分层设计,可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率及需求,实现作业减量不减质,丰富作业层次。一方面来说,强化作业功用层次,从以往单一功用作业,转变成现阶段的多元功用作业。例:将以往单一化的作业形式,如抄写、誊写、背诵等,逐步向多元化设计过渡,比如:理解巩固、主题拓展、实践趣味等,彰显作业层次性。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开动思维,以实践与感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真正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与效率双重提升。另一方面来说,强化作业内容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例如: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之后,都会有“学习园地”,教师要有效利用学习园地,布置积累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他们抄写“读读写写”,还有“日积月累”;学优生,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是阅览室,摘抄名言警句,拓展自身语言储存量。此外,在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语文知识新旧结合,不同板块,做好相应衔接、对比、总结,比如;《海上日出》文章教学之后,学生掌握写景的顺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文章,对比不同文章写景的技巧,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巩固写景顺序,掌握写作技能。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注重学生独立思考,活跃学生学习思维,锻炼他们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认知程度,具备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课堂互动,做好教学的宏观把控,推动语文高效课堂的实现,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新的跨越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勇彬. 情景式涵养多元化互动激励性引领 ——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性优化[J]. 情感读本,2021(36):94-95.
[2] 顾红芳.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思路[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0):63-64.
[3] 徐戴花.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优化作业设计[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26):7-9.
[4] 胡世芳. 优化作业设计,减负增效助成长——“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J]. 空中美语,2020(12):63-64.
[5] 周高梅.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策略研究[J]. 互动软件,2021(9):715.
[6] 林建高. 共话"双减","语"你同行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新思考[J]. 华夏教师,2022(14):27-29.
[7] 王菊蓉. 浅析"双减"背景下以小学语文作业促教学效能提升策略[J]. 新课程,2022(37):203-205.
[8] 陈群芳.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栏目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 教师,2022(6):24-26.
[9] 郑富强. 优化教学策略,助力双减落地 ——谈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J]. 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2022(8):52-54.
[10] 马艳春.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落实减负提质的路径探析[J]. 新课程,2022(21):8-9.
[11] 盖平运.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转向的内在逻辑 ——基于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研究[J]. 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2022(7):138-147.
[12] 蓝龙连. 源自兴趣,重在思维 ——浅议"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教学策略[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5):36-38.
[13] 肖金英.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教学为例[J]. 新教师,2022(6):35-36.
[14] 沈明瑜. 带着问题阅读,筛选重要信息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0):1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