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彭燕

赣州市信丰县思源实验学校,江西 信丰 341600

摘要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通过课前预习,为学生数学学习导航,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点,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石,让其能够有效跟上教师的进度,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就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展开详细讨论。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预习能力

正文


引言:眼下倡导终身教育,即活到老,学到老,更加强调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通过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育,实现学生的高质量预习,从而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点,并在无形中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为其的终身化发展奠基。因而,作为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生本教育、终身化教育为核心指导理念,重视预习方法的传递,积极设计出趣味性、层次性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自主预习意识,并构建出相应的检查、评价体系,有效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效,构建出一体化预习体系,最终有力实现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形成。

一、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必要性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预习是一个前瞻性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进入深度学习过程的基本前提,在预习之后,学生能够大致掌握知识点,在初步掌握新知识后,在后续课程中就能流畅地跟上教师的进度,从根本上规避学生跟不上节奏的现象出现,切实提高其整体学习效果。在教师层面,在学生的有效预习后,教师对于一些较为基础的内容也可以一笔带过,腾出更多时间讲解重难点,帮助学生有效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听课效率的目的。

2.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当代教育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素养,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终身化学习能力,让这一能力驱使学生真正乐于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石。通过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得以扭转,有了更加广阔的自我发展、自我学习空间,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展现的天赋最大化,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基让其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原则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应遵循两大原则。首先是主体性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特征,激发学生的预习能动性,转变学习态度,使其从被动变为主动。其次是趣味性原则,鉴于数学的抽象性和部分学生的基础问题,教师应设计更具趣味性的预习任务,传递有效的预习方法,以调动学生的预习兴趣,克服畏难心理,进而形成数学预习能力。通过遵循这两大原则,学生不仅能够提升数学预习效果,还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预习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是学生了解新知识点的前提,也是学生能力与素养形成的根本基石。然而,在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仍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既限制了学生的预习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预习能力的形成。在认知观念上,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认为课前预习的实效性不大,少有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更多地将重心置于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当中,没有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即使数学教师布置了相应的预习作业,大多也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让学生简单阅读一下教材,初步了解几个新知识点,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其预习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整体预习效果不佳,预习能力的形成也就无法谈起。所以,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亟待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设计多元化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四、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具体途径

1. 重视趣味预习任务设计,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数学是一种工具,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初步接入数学的初中学生而言,普遍对其存在较强的畏难情绪,预习能动性不足。由此,教师应想办法消除这一相信,重视多元化、趣味性预习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趣味性预习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在初一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教师可以进行趣味性和多样性预习作业的设计,除去让学生自主进行教材的阅读与学习外,还需要设计自主探究任务,如让学生收集一些小木棍进行自由设计和摆放,让其自由设计图形,这些图形可以是多边形,也可以是不规则图形,在自主摆放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记录摆放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在下堂课正式展开时,和教师共同讨论这些内容。如此一来,学生的预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在预习过程中对几何图形的认知也会更加深刻。

2.注重预习的分层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预习

预习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构成,为激发学生的自主预习意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预习,教师除去设计趣味性预习任务外,还可以采取分层性预习,确保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预习中去,在预习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取得最佳预习效果。例如在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次预习任务即初步阅读本单元的一二节,回忆之前所学的方程类型,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不同水平,进行分层预习作业设置,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其保持更高的兴趣参与到课前预习中。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预习中,将其分为ABC三个部分,例如A部分为阅读章节大致掌握本章所教学的知识内容。B部分结合之前所学的方程类型,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和特征。C部分为阅读教材,并适当进行拓展,初步常见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在布置预习作业之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基础较弱的选择A类,基础水平较高的选择B类或C类。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保持较为高昂的兴趣投入到预习中去。

3.创设开放型预习任务,驱动学生合作探究式预习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数学教师也要善于创设“开放型”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以完成,让开放型预习任务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预习的钥匙,在探究中强化其探究能力和预习能力。在小组预习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派出小组代表反馈本小组的预习情况,相互交流、讨论、质疑解惑,对于小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如此一来,学生活跃度大幅度提升,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交际能力,也能确保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其数学预习能力将在过程中有效提升。如在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的教学,教师可前课后几分钟给出几个简单函数h=30t+1800,Q=-25t+300,y=2x,然后就以上函数设计预习任务:“这些函数有何共同特征?你能总结出哪些规律?”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分为几个小组,3到6人为一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无形中归纳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一形式不同于学生的个体预习,而是共同预习,在共同预习中,学生会被小组的其他学生所带动,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预习中,整体预习效果也会进一步提高

4.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效果,也决定了学生数学预习能力能否有效形成。当前,数学教师应该将新课程标准作为核心依据,以生本教育、民主教育及终身化教育为指导理念,给予学生自主预习的空间,在预习中更加注重“导”,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行探索、自行思考。同时,学生对数学是否具备较强兴趣,也是驱动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形成的关键,为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预习欲望,数学教师要设计趣味性预习作业,丰富预习形式,让苦学变为乐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起自主预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能够自主开展数学预习奠定基础。只有数学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方法的创新和转变。

5.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该是“要我学”,而是要做到“我要学”在新课程改革下,针对当代初中生在数学预习上存在较大随意性的问题,数学教师要转变学生这一观念,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是一个终身化过程,即使在今后步入社会的学习中,同样需要加强数学学习,让其意识到自主进行数学预习的必要性,从而保持更加坚定的心态投入到数学预习中去无形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预习意识。此外,教师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不一定是建立在强制约束的基础上的,而是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预习的欲望,让学生成学习中的主导者,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更加倾向于支持者与组织者。所以,在数学预习中,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苦学变为乐学,让学生爱上数学,进而激发起自主预习的积极性。

总结:综上,预习是初中数学的关键性组成,而预习能力则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核心能力之一。就具体情况而言,当下初中数学预习过程中,教师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预习教学体系,缺乏预习技巧的传递,导致学生的预习能力难以形成。做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务必要以新课程改革为标准,整改预习体系,传递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发展学生的预习意识,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让预习为学生导航,为学生的终身化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蒋倩. 中学生数学预习能力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

[2] 刘爱琳. 初一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现状调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3] 孙秀伟.培养初中生数学预习习惯的方法[J].新教育,2021(25):18-19.

[4] 张剑荣.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实践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151-152.

[5] 何爱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预习策略[J].天津教育,2022(27):31-33.

[6] 张松山.影响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原因分析[J].新课程,2020(23):40-41.

[7]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预习能力[J].读写算,2020(04):56-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