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育人——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音乐;德育;渗透
正文
引言:随着教育教学事业高速发展,初中音乐教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加强调知识的讲解与技巧的学习,通常忽视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导致学生出现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而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初中音乐教师愈加看重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音乐教育和德育的有效融合,将立德树人理念贯彻其中,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有效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德育问题。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良好品质。
一、初中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类型,其可以激发其学生的情感共鸣。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主要目的就是以该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接触到更多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1]。
(二)鼓励学生表达情感
音乐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途径,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可以让学生在情感感悟后,通过演唱歌曲、创作歌曲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将音乐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创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锻炼学生团队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初中音乐教师利用多种方法渗透德育,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开展团队合作任务或活动,让学生在共同目标导向下一同努力,克服音乐学习或音乐实践中的困难,在相互帮助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路,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团队能力。
二、初中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挖掘音乐教材德育元素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完成知识文化传递的工作,还需担当起价值塑造的任务。为此,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对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引导学生了解与掌握音乐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与意义。通过对初中音乐教材进行调查了解可知,教材中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道德内涵与文化观念,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研究,才能够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具有独到的见解。在教师提前解析下,其可以将乐曲本身知识与技巧传递给学生,还可以借助乐曲教学让学生对其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历史背景等进行学习和了解,并对情感进行感悟。
以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中《爱我中华》为例,《爱我中华》是一首表达对祖国热爱的歌曲,节奏欢快、活泼。初中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本首乐曲之前,可以先为学生介绍《爱我中华》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并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顺着学生此时的心情,初中音乐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听完本首乐曲的感受,借此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乐曲特点的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2]。
(二)创设音乐教学德育情境
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强化德育渗透效果,初中音乐教师还可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为学生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与体验,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和道德认同,从而自然地实现德育的渗透。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还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与乐曲相关的场景与文化,有助于学生加深感知。但需要注意的是,初中音乐教师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调查和了解,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实现德育知识的顺利传达与理解[3]。
以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中《溜冰圆舞曲》为例,初中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本首乐曲之前,为了让学生对歌曲中描绘的画面具有直观感知,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画面,让学生观看溜冰的画面与动作,并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结合乐曲的节奏和韵律,感受作者在乐曲中表达的情感。初中音乐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仿佛身处冰雪之中,不但可以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形式与方法进行创新,还可实现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精神世界的感知与感受,培养学生形成溜冰的兴趣爱好。
(三)提高音乐课堂德育质量
初中音乐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实际效果决定了学生的德育水平能否得到提升,而这取决于初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所以,初中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储备较多的音乐基础知识,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道德素养,这样才能够提高音乐课堂中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初中音乐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教师的言行通常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音乐教师需要从自身的日常行为以及课堂教学行为出发,展现出高尚的品德,以便于学生对教师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其次,初中音乐教师还需多关心、关爱学生,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予以及时的帮助,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看法、提出建议,充分尊重学生,可使学生受到熏陶,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相互帮助、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最后,初中音乐教师还需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主动参加教师研讨会议和继续教育课程,获取新的音乐知识和教学技巧,实现自我提升与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音乐学习需求[4]。
(四)利用音乐实践渗透德育
课堂实践作为初中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平台。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实践活动实现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
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合唱表演、音乐剧表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并在团队合作中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其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和作用。在合唱表演曲目的选择上,还可以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国歌》、《彩色的中国》、《我的中国心》等作为合唱歌曲,发展学生团队意识与能力的同时,还可在爱国歌曲演唱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渗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担任着双重角色,即知识的教育者以及思想道德的引导者,这对于初中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需主动渗透德育,实现音乐教育和德育的融合,使学生朝着全面性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媛.以乐育人——德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家长,2023,(15):49-51.
[2] 朱菲.初中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J].新智慧,2022,(29):64-66.
[3] 薛金.初中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2):59-62.
[4] 贺青.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22,(06):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