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教育战略的调整,新时代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家国情怀素养是指个体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以及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历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国之本、强国之魂,历史教育作为传承这一美德的关键领域,在新时代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民族的兴衰更替,而且能深刻领悟到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密切关联,进而内化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感,这种情感的培养是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激发其积极参与社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动力,历史教学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应重视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强化这种情感的力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
在新时代的历史教学中,优化与整合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关键,在《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中,教师应当从全局的视角审视教材内容,挖掘与国家命运、民族精神相关的教学点,使其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形成共鸣。其中,教学内容的优化可以通过引入多维度的历史资源来实现,比如利用历史地图、战争史料、当时的文献报道以及相关的历史评论,来全面展示甲午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以及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深远影响,这种多角度、多来源的内容整合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能帮助他们在认知上建立起对历史事件多元复杂性的理解,进而在感情上对历史人物的抉择和历史事件的转折产生共情,加深对国家命运的感悟。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整合应注重历史事件与现代价值的关联,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影响,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启示。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采用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增强体验感
在新时代的历史教学中,采用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进而深化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情感理解和认知深度。以《南京条约》的签订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场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清朝末期的政府官员、英国代表以及普通百姓,通过角色扮演来重现《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场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扮演的清朝官员需要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压力,展开与英国代表的谈判,试图尽可能减轻条约对中国的不利影响;扮演英国代表的学生则需要从英国的利益出发,争取最有利的条款;而扮演普通百姓的学生则直接面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国家主权的丧失,进而感受这一历史事件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加强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2.利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处理具有深远历史和情感影响的重大事件,如“抗日战争”时,这些技术手段能显著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效果,通过整合多媒体资源,例如历史档案影像、战争实录视频以及互动式时间线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直观和动态的学习体验。在“抗日战争”这一课中,教师可以使用历史纪录片来展示战争的真实场景,包括重要战役的影像资料和历史人物的讲述,这些生动的视听材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还能激发学生对于国家历史的情感共鸣。除此之外,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互动式学习模块,如虚拟现实(VR)场景模拟、互动时间线和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也是增强历史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VR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历史事件中,如重现南京大屠杀或者长征路上的艰难情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能够深化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使得历史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多感官参与的学习过程,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思考历史事件,增强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分析能力[1]。
(三)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途径,其通过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可以通过设置以历史为主题的文化墙和纪念碑,来不断提醒学生们关注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的显眼位置设立“抗战胜利纪念墙”,展示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资料和英雄人物的事迹,这种形象和直观的展示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2]。与此同时,校园内可以定期举行以历史为主题的活动日或纪念日,如“国家宪法日”、“国家公祭日”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对历史的学习与反思中,在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演讲比赛、历史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还可以邀请历史学者或者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来校进行讲座,通过这些亲历者的口述,使学生们能够更生动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严肃性和深远影响,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增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在情感上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坚定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教师角色与能力的提升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角色和能力的提升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尤其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还应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先进的教育理念[3]。其中,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其教学能力的基础,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持续的职业培训和学术研讨的机会,如定期组织历史教育研讨会、参与历史教材的编写工作或对国内外的历史教学法进行学习和研究,这将有助于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使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创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情感传递能力和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将情感教育融入历史事实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历史事件的情感和道德意义。
结束语: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时,我们深入分析了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教师角色与能力的提升四个关键方面,这些策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强化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实施这些策略将为学生塑造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为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爽.融合家国情怀教育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人生与伴侣,2024,(26):73-75.
[2] 詹海燕.家国情怀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中小学班主任,2024,(08):74-75.
[3] 余良.家国情怀导向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26):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