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路径探析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周倩

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加强练习与巩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注重评价与反馈等方面,深入探析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计算机;教学路径

正文


引言: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探索出有效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路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一)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计算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顺利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1]

(二)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过程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的运用,还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活动。通过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计算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无处不在。购物、理财、测量等活动都需要用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遵循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关键。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遵循趣味性原则至关重要。计算教学内容本身应具有趣味性。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注重算法和算理的传授,内容较为枯燥。而在新课标下,应将计算知识与实际生活、趣味故事、游戏活动等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讲述数学故事引入计算问题,如曹冲称象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等量代换的计算;或者创设购物、游戏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此外,教学方法要富有趣味性。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要求在计算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深度,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先提出一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让学生回顾旧知,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掌握计算知识[2]。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方法和答案,而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去发现和总结计算规律。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的题目,然后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能掌握计算方法,还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指在计算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体现层次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如整数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如小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等;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拓展一些挑战性的内容,如分数的四则运算、简便计算等。通过分层设计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提高。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也要具有层次性。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和作业,如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基础练习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提高练习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适合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拓展练习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尝试。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合理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计算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注重计算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方法单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积极性。

(二)缺乏情境创设

计算教学往往脱离实际情境,单纯地进行数字运算。学生不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忽视思维能力培养

在计算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对计算过程的理解和思考,难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思维品质[3]

(四)练习形式单调

计算练习形式单调,多为机械重复的口算、笔算练习。这种练习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同时,缺乏针对性的练习,也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价方式不科学

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的评价。评价方式不科学,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

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故事、游戏、谜语等,将计算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 “两位数加两位数” 时,可以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通过购物活动学习计算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 “图形的周长” 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图形的周长计算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开展数学竞赛活动,如口算比赛、笔算比赛、数学游戏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竞赛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创设情境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将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 “小数乘法” 时,可以创设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计算商品的总价;在教学 “分数除法” 时,可以创设分蛋糕情境,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 “乘法口诀” 时,可以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乘法口诀。

3.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教学 “三角形的内角和” 时,可以提出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4]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是指通过直观教具、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 “认识图形” 时,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图形的特征;在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 时,可以通过摆小棒等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 “三角形的面积” 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时,可以设计 “找朋友” 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培养思维能力

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只有让学生理解了算理,才能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算理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例如,在教学 “两位数乘两位数” 时,可以通过点子图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错误。通过反思,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思维的批判性。此外,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又如,在教学 “简便计算” 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式,找出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加强练习与巩固

练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教学 “小数除法” 时,可以设计一些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分层练习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将练习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内容[5]。为了避免练习形式单调,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如口算、笔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还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例如,在教学 “圆柱的体积” 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此外,在线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布置作业、进行测试、开展在线辅导等,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七)注重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要多元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计算练习进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通过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加强练习与巩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注重评价与反馈等有效路径,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存.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路径探析[J].甘肃教育研究, 2024, (15): 25-27.

[2]马治平.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J].理科爱好者, 2024, (04): 229-231+256.

[3]陈莹. 悟算理 明算法 强计算——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 2024, (13): 62-64.

[4]顾丁瑞.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路径[J].广西教育, 2024, (10): 96-99.

[5]张静.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路径[J].天津教育, 2024, (05): 31-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