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背景;初中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正文
引言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们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这样既能缓解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还能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进来,学会深层次探究,并让学生们在积极地参与、积极地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实现自己的个人能力的发展,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双减”政策的背景与意义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和积极回应。长期以来,中小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剥夺了他们享受童年、发展兴趣爱好的权利。因此,“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双减”政策要求我们在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不降低,甚至要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挑战。首先,如何在减少课外作业和校外培训的情况下,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此外,如何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也是“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展现课前预习作用,构建高质量课堂
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教师要教会学生们正确的预习方式,让他们能够通过自主预习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预习,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的学习动机会更强,对新课内容的理解也会更有针对性。对于课前预习而言,教师要充分扮演好引导人的角色,给学生们提出详细的预习需求,具体有:第一,在学习过程中,要对课文中遇到的不熟悉的字词进行预习,这一过程可以借助工具书来了解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并对其进行标记;二是划分段落,尝试用简短的句子概括全文;三是试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四是要对重点、可疑之处做好标注,并提出疑问。给学生设定一个清晰的预习目标,可以让他们找到预习的方向,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保证语文教学“增效提质”。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中,我可以把预习的目的设定成:一、通读全文,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第二,指出文章中所说的济南冬季景色是什么;第三,标出自然段,区分哪一段描写山,哪一段描写水。第四部分,简述了老舍为何要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学生们要在课前做好预习,在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的时间,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集中解决,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上的利用率,让学生们的学习需要得到更多的满足,同时也能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备课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精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要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完整、系统的语文知识。二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要熟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采用诵读、吟唱、表演等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们轻松、愉悦的古诗词学习氛围。三是注重课堂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通过互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四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正确掌握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学习“故乡”课文内容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段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我总结了讨论结果,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点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文知识,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加强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枢纽,想要拓展学生视野,教师要综合考虑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带给学生们更多学习的机会和机遇。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们接触到更丰富的语文材料,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定期组织读书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以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整个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指导作用和价值,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等,使学生们能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更加高效地阅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比如,在学习“骆驼祥子”课文后,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以及提升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为学生们推荐了老舍的另一部经典作品《茶馆》,这一作品主要通过描绘北京一家茶馆的社会缩影,展现了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的苦难,与《骆驼祥子》有相似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喜好不同,我也为一些学生们推荐了风格不同的视觉作品,如《红楼梦》等著作,它虽然与《骆驼祥子》在体裁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同样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为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进度。定期组织读书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心得,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社会意义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应合理布置语文教学活动,深入挖掘不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内涵,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情境导入等,培养学生们的文本解读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应用和拓展延伸,实现对初中阶段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着手于以下方面:(1)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辩论、写作等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学习中,有助于学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写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如“我的家乡”、“我的家人”等。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3)培养跨学科学习能力: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历史课上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可以在语文课上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在地理课上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可以在语文课上进行相关的描述和说明训练等。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需深刻认识到,单一的成绩评价已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潜在能力。因此,注重过程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过程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关注和记录,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努力程度以及进步轨迹。通过细致入微的过程评价,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优势与短板,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过程评价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课堂表现是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一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等方面,可以初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此外,作业完成情况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作业的提交及时性、完成质量、创新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等都是评价学生作业表现的关键指标。同时,实践活动表现也是不可或缺的评价内容,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实验操作、社会调研、团队合作项目等,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同样需要在评价中得到体现。
四、结束语
总之,“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探索提质增效的新策略。具体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课外阅读、注重实践应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程海霞."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提质增效探究[J].甘肃教育,2023(17):93-95.
[2]巩艳萍.浅析"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2(7):52-54.
[3]陈再臣."双减"视域下中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2(3):0045-0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