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洁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石堤小学 725000

摘要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牵动各方面文化社会因素快速膨胀,学生课业压力重成为教育方面的突出特征。因此,二一年中共中央办公厅针对我国教育实情,印发相关教育文件,正式开启国内教育双减政策新篇章。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点启蒙、引导学科,一方面发挥着巩固民族文化知识,传扬文化美德的历史作用,更是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承接教育政策,实践教育理论的重要桥梁。教师对于语文写作能力的观察能力的教研和进展,更是推动语文学科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能力素养

正文

引言:语文从古至今,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的培养和实践。其中,对于语文写作素养的培养是起到重中之重的沟通渠道,通过写作,架构学生对于语文的思考和觉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内心剖析和语文思路见解,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师对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和发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作用

1. 观察,是我们熟悉世界、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养成认真观察、仔细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他们就可以更迅速地去了解所处的环境,所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的观察能力,来自对生活的实地考察和内心思考,是出自自然和社会的真实产物,是一项宝贵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行为方法,将另一个角度的世界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和思想升华能力,更加深刻感知社会以及与社会和谐共处。

2.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想和感悟更多地体现在书面表达的途径上,语文写作的方式让学生的文学实践和认知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对于处在教育启蒙阶段的小学学生来说,简单的文字叙述并不是那么的吸引人,而丰富的画面,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路边看到的一切一切,都是能够勾起学生好奇心的对象。小学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更加地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讲解中去,从而提升写作课堂的效率,形成效率加倍的循环教育体系,推动小学语文写作的发展和实践。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

1.教师引导 兴趣至上

教师是学生学习课堂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在课堂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语文写作课堂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多扮演一种陪伴者的角色,在课堂讲解中让自己和学生以共通的身份沉浸式体会课堂故事的主线任务和角色,体会学生的心理认知和情绪传导,从而正确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从想象感触到书面表达上,反复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过程,感知语言的丰富情绪和传导能力。

除了课堂教授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活动中给学生留置丰富多彩的写作环节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在课堂中提出几个有趣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以分组表达的形式阐述对于生活问题的认识和见解,这样既可以改善课堂单方面教学的困乏,也可以提升课堂积极性和活力,而且可以在学生探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反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细节和社会活动,从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讨论主题要尽量简单易懂,这样符合小学学生的心理认知和理论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而心理回溯的过程更加印证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2.理论支撑 逻辑发展

现有观察的途径和认知,产生对于观察事物的疑惑和不解,教师从这一方面着手的话,也可以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有不小的收获。

小学学生由于理论知识储备不充足,再加上活泼好动,好奇心会很强,对于看到的事物总有特别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在学校和课堂的日常生活,要尽可能耐心回答学生提问的合理范围问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样知道争取的理论指导答案之后,学生会对困惑的事情有一个全新的完整认知,当然这种认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求知欲得到满足,会促进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会有一大改善,从而在生活到理论,有逻辑地推动课堂写作的发展和自身能力的提升。

3.实践培养 全面发展

让学生经常参与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写作实践活动,尽可能增大学生对于社会学习与观察的接触面,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趣味写作,既可以推动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又可以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和可玩性,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写作实践中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自身能力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探究性学习练习写作观察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感知和写作感悟,从而得到更加深刻的观察体会。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内的读书笔记,读懂文本中的习作例文、经典课文,还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听看少儿广播电视节目,多看出色习作等,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外的读书笔记,并多诵读、熟背,而且进行定期检查。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名言警句、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这是一部分的课堂内实践,更多的实践,引导方变成家庭,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知生活的温度和热量,树上的果子,路边的嫩芽,美好的春天,自由的午后,都是可以用心感知和体会的自然事物。常到公园、动物园观看各种动物和花草的形态、颜色.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边做边观察,例如卷心菜是怎么一层一层地包起来的,豆子是长在豆荚里面的,小木片怎么会浮在水面上的,这样可以增加知讥也训练了观察能力,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

教师在学生的观察写作培养途中,要以鼓励为主,不断推进学生的自我感受和理解能力,从而培养独具一格的视角和活泼自然的童趣真味。

“双减”政策是近年来教育政策的大风向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出现也是屡见不鲜,更多作为一个大背景,有效地推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的秩序执行和合理发展,充分保留了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童年的日子里,让读书成为快乐和美好的事情,让写作真正与情感沟通,写出真情实感的美好文字。

结语: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爱写乐写,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就能更加认真地观察生活,增强写作能力。兴趣,老师和自然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好伙伴。“双减”政策轰轰烈烈地推进的大政策下,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实践和发展实在是助力政策有效实行的一大亮点,两者相辅相成,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促进小学语文的实践性教研和进步,让语文课堂的孩子们快乐成长,感知文字里的情感和魅力,推动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岑孟月.基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析[J].新作文:教研 2021(2):0017-0017.

[2] 杨正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学生电脑 2021(6):0171-01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