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黄丽英

乐安县第六小学,江西 乐安 344300

摘要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汉语母语的语音、汉字、语法、行文要求等语文要素产生深刻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呢?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浅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课外阅读;小学语文;创新课堂

正文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以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下文首先针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展论述。

一、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人如果缺失了阅读能力,那么这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必然会遭遇诸多的艰难险阻,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提高理解能力,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上,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与领会,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两个字,“阅”用眼而进脑;“读”用嘴而入耳。由此可见,阅读在养成学生流畅的表达能力中是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培养学生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抓住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以课外读物为依托,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标地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小学阅读课中,教师要做好课内外拓展书籍的推荐,帮助学生掌握关键重要的阅读方法,通过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较弱,在学习时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因此,老师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下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可以规范学生们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们从书籍中获得相应的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课外阅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外读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相比于在课堂上和课后的训练,课外阅读可以让孩子们在相同的事情上有更多的体会,适当的课外阅读可以增强学生事物的认知,长久地读书积累也是学生与他人交流的基础。儿童在读书时所形成的情感也将随着他们的成长而沉淀。比如老师在带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学生可以在书籍中的故事体会到三国人物“忠义”的精神,掌握人生智慧,通过对所读词语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体会人物性格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是造成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困难的主要因素。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为教科书中的内容是单调乏味地对课本内容的学习没有兴趣,因此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让小学生看得懂感兴趣的书籍,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学生只有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他们才会乐意学习。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学习生活,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快乐。比如,在课外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鲁滨孙独自一人在无人的小岛上求生的艰辛,让孩子们体会到他遇到野蛮人时的惊恐,还能感受到他与星期五共同生活的欢乐。置身于书海之中,既可以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是阅读技巧培养的发力点。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教学课堂过于机械化、枯燥无味,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教学目的的理解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情感

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单单是靠被动地的传输与机械的训练获得,而是在语文学习中一点点地领悟,滴水穿石地积累。但是有些教师只强调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填鸭式教育、机械重复训练,大大削弱了学生们对阅读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点拨不到位会让学生在日益剧增的作业压力下,能力降低,思维僵化,对阅读产生了疲劳感。很多老师只重视教学方法的表面处理,要么就是盲目追随潮流,尝试情境化教育、生活化教育,却忽略了教学的初衷,要么就是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在课堂上找学生分读课文。这些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目前的教学背景,很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景教学、小组教学等方法在阅读教学上也应用贫乏,枯燥的教学方法在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阅读文本的分析,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感悟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按照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去进行阅读, 导致学生难以在阅读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新课改之后我们一直强调以学生为本,但是部门教师却从未真正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放在重要位置上,在实际的课外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的教学内容的应试性质,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许多问题并不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就全被老师解决了,在已有“标准答案”的教学中,学生渐渐对表达自我看法产生了逃避心理,也逐渐表现出对阅读的消极懈怠。这样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不会去深层次地探索作者想要表达的本质内容,学生们学会了偷懒式阅读,这种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限制了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人生道理和生活策略的机会,会降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教师讲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当前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观念,并没有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公,主导课堂学习。一方面,教师担心学生能力不达标,无法承担起主导角色,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会设定既定的答案,让学生去进行 回答,没有注重问题的开放性,答案千篇一律,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性。还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关注与个别优秀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导致忽视了一些困难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也仅限于你问我答部分,课堂大部分时间都在枯燥的讲解,没有给孩子们互相沟通和探索留下足够的时间。这种程序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会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语言理解与鉴赏水平的深入发展,压缩学生的思考空间,使学生产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厌烦心理。

(四)注重课内阅读,忽视课外拓展

许多教师重视课堂阅读,忽视或放弃了课外阅读。教学中局限于课本,阅读路径相对单一,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分割开来,很多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是无用的,但其实课外阅读是增加小学生阅读量的关键,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阅读理解能力,很难取得好成绩。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

(一)课本内容相结合,理性地选取课外读物

在课外阅读中,对阅读材料的选用是非常关键的,课外读物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在整个教学系统中,语文学科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发展学生的智和拓展眼界都有很大的帮助,学好语文综合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在校外阅读材料的选用上,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语文水平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教师在选择读本时要做到课内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对课程中所学的内容进行强化的同时,还可以恰当地对课外的知识进行扩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时要具有针对性,不是盲目选择,要结合课程中的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对应的书籍,如最为典型的就是“负荆请罪”这一课,教师在教学完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处于同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记进行阅读,这样就能更深层次地认识到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关系,把课文与课外读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深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思维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多看童话类的书,从童话的视角去感染学生,在心灵上给予他们安慰。比如,老师可以向同学们介绍《三毛流浪记》,让同学们了解一下三毛所经历的事情,再看看三毛之后是怎样生活的,这样同学们就会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生命。

(二)小学生挑选适当的读物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他们的认识能力比较局限,因此,在对小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要对他们的阅读内容进行恰当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选取不同的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例如对于1-2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年龄比较小阅读能力有限,老师可以给他们挑选一些带图画的拼音标注书以童话故事书为主,书中应该要存在较多的图片,借助这种图片童话故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的领悟其中的道理,也增加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能力。而对于3-4年级的学生,教师在选择书籍时就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深度的书籍,如历史故事类的,让同学们通过阅读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增加他学生的知识面。对于5-6年级的同学来说教师可以选择可以《红楼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国演义》等经典著作,让同学们体会到这些著作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高效的阅读技巧,比如对读本中人物角色情绪、语言、动作的分析,阅读并不只是单纯把文字读一遍,阅读需要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第一次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默读,并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归纳在第二次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跳读等阅读方法,对所选的关键词进行再读,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由于文本所含有的信息量的差异,使得读本作者对文本内容的加工、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来讨论和总结文章,从而使他们的阅读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在阅读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多思考多积累才能更好地将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教育的方式也越来越科学化、形象化。小学生还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干扰,这时就要求老师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儿童课外读书的效率。比如,老师可以开展读书沙龙活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主动地讲述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游戏,例如书名接龙、人物接龙等游戏,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书名和人物,让学生在游戏中扩大知识面。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长足的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长时间的阅读积累,持续地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还可以成为学生人生中的一种宝贵的财富。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认真解读新课标理念与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课堂教学、阅读教学,以生为本,积极解决不良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使课外阅读教学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张天文. “双减”背景下以课外阅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分析[J]. 新课程导学,2023,(03):83-86.

[2]钟秋倩. 强化课外阅读实践  助推思维品质发展——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2):61-63.

[3]陈淼雯. 拓展延伸,迁移运用——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界,2022,(33):89-91.

[4]张薇. 功夫在课外——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J]. 新作文,2022,(33):13-14.

[5]郭燕梅.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外阅读的构建策略探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3):41-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