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物理教学中常常存在的问题即学生被动学习,等待教师传授知识,再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物理知识,却没有自主思考,没有创新,把物理学“死了” ,这是错误的学习模式。应着重提升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参与度,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并用有趣的物理研究来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大量展开脑力活动,意义重大。
一、创新思维
(一)简单解释
在物理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主要需要在三大方面上注意,一方面是要让学生大量展开脑力活动,要让学生自主地、深度地进行学习,改变学生没有自主思考,没有创新,把物理学“死了”的学习现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怀有存疑心去学习物理知识,多去质疑假象,并用实验或其他手段去论证,对物理领域产生其他奇思妙想;一方面是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了解物理学科这一门自然学科的存在价值,尝试着用物理知识去理解生活,改善生活,真正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也真正实现物理知识学以致用,不仅用在考试中、作业中,同时也运用在生活中。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意义重大。首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根本需求,社会需要具备包括创新思维在内的高素质人才,因势利导这也就是素质教育下的核心任务之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让他们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很大价值,让未来学习和生活更顺利,学生因此受益无穷。其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思考和理解,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能够举一反三地学习物理,分析物理知识的内涵,对物理知识存疑并采取相应措施去证明,解决物理难题的思维路径也势必会更加灵活、更加精准,可以说学生身上养成的创新思维特质势必能够加强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取得一个好成绩。最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体会物理世界的神奇与奥妙,感受物理世界的本质乐趣,进而增加对物理领域的研究热情,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它是对世界上各式各样事件的客观解释,学习物理用以了解自然界的各类现象,并用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1]。
二、初中物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和途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应该是生动的、鲜活的,能够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我们发现,让学生参与度不够,导致“抬头率”低,“低头率”高,学习兴趣逐渐消沉。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相对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注意课堂互动,优化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展开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探究。另外,鼓励学生合作探讨,促进思维碰撞,合作探讨学习的形式较为宽松,学生可以相对灵活、自由参与谈话,因此学生往往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相互之间的热情探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产生头脑风暴,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课堂上准备平面镜,教师真是演示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同时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来,有的学生总结了几个特点:平面镜能够真实成像;当人走向平面镜,平面镜成像也在变大,反之则在变小;像本身与平面镜的距离,和平面镜内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一样……等等,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总结,或者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踊跃探讨,这样的知识传输过程是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有趣的,才能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二)构建生本课堂,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将物理知识生硬的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不仅学习效果差,更会影响到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因此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并非一味听教师讲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知识认识才更加深刻,并且会发动思维不断尝试着去解决这些困惑和不解,甚至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有些奇思妙想是错误的,有些奇思妙想是神奇的,但就算是错误的想法也都是有价值的,自然而然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避免陷入到思维内耗中,常见的引导方式即通过“问题”引导,教师创设趣味问题、生活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和求知心理,进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2]。
例如在“电功率”部分知识学习中,提供灯泡、电池、电路等实践道具,教师设问:“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假如灯泡的规格相同,电路不同会有怎样的现象?”、“假如将这两个灯泡分别接入同一电路,哪只灯泡更亮?”,“为什么出现同一灯泡串联在同一线路为什么还会存在发光不同?”……等等问题,激发学生创新和探究思维,一步步挖掘知识本质。
可以结合一些趣味的问题。例如在“浮力”相关知识学习中,提问学生:大船装有很多货物,在一个池子里,而将货物扔到水里,池子水面是上涨了还是下降了?事实上,这一问题主要考察货物前后所受浮力大小的变化,货物在船上时,F浮=G货物,而货物扔进水里将下沉,所以F浮<G石头,浮力又跟排开水的体积有关系,综合下来,书面将下降,这无疑能激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辩证看待物理知识,结合实验进行探索
首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质疑假想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质疑假想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奥秘,让学生怀着怀疑的心态去看待物理,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接受知识,教学时可以先抛开课本,先让学生去猜一猜、想一想,质疑假想,这样的求知过程更加生动。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去科学地论证自己的猜测,设计变量、设计多组试验、设计完整的实验过程,尽可能让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例如在“杠杆”教学中,先让学生质疑假象杠杆的平衡条件,提问学生阿基米德说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地球”是否准确,又怎么去探究,引导学生猜测后设项实验,一般采用带刻度的杠杆,弹簧测力计,不同重量砝码等分组展开,分别改变力臂距离和砝码重量,寻找平衡来探究,还可以让学生思考,除了寻找平衡点,是否可用其他方法来证明?[3]
(四)结合生活实际,探索物理奥秘
物理知识是形象生动的,常常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配合在一起讲解,优点很多,一来,如果单调的进行物理知识讲解,学生很有可能因为枯燥的学习过程产生抵触情绪,而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方式则是趣味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学恶习兴趣;二来,将物理知识和对应生活现象配合,抽象和形象一起培养的教学方式是高效的,很多学生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能够很好理解;三来,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学习用到实处,用到生活中。例如“物态变化”知识学习中,夏天汽水瓶子外壁上的小水珠、冬天雾气、化雪等,都是例子,例如“摩擦力”知识,自行车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鞋底的纹路等等,教师先提问学生生活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开发脑筋、敢于想象,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再导入物理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则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情境中更好的锻炼其创新思维[4]。
(五)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项目化学习是近年来提出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指的是给学生设置某一项目或某一任务,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自主设计项目计划,后续有序完成项目计划,最后撰写项目结果,既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完成某一难题的规划能力,意义重大。例如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相关物理知识,进行项目化学习,给学生布置“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的实践设计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先运用知识创新思考,再制定计划,再执行计划,最后制成产品的出结论。
三、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将培养学生包括创新思维在内的综合素养放在首位,而不仅仅只是关注对于学生的知识培养,其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的根本需求。在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则可通过构建趣味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辩证学习并实践验证,结合生活现象辨析探索,项目化学习等等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国君.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20(9):1.
[2]武兴爱.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17):99-100.
[3]朱爱慧.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20,000(006):P.1-2.
[4]张贇.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女报:时尚版,2020,000(009):P.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