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谈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党晓志

甘肃省临夏县三角初级中学

摘要

教育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生处于三观与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各学科教师应肩负起教育重担,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政策,实现育人目标。语文是我国传统学科之一,具备综合性与人文性特点,教育需做到以生为本、寓教于乐,方可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凸显学科文化魅力。课堂是教育的主要环节,新课标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对新课标基本理念展开分析,其次结合语文学科教育特点分析高效课堂构建原则,最后详细论述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教学;语文;高效课堂

正文



引言:

新课标政策的实施致使义务教育阶段进入了全新发展空间,改变了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提上日程。课堂作为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构建高效课堂无疑是推进了教学效率,深化了教育改革,提升了育人价值,培养了综合人才。新课标背景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必须围绕其基本理念,才能在践行政策的同时发挥政策的导向价值。

一、新课标四项基本理念

(一)注重学生个体发展

注重学生个体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执行教育活动中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结合教材教育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教育目标,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科教育过程,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激励引导式教学,避免以贯穿知识为主,应做到授人以渔,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感,实现教与学双向奔赴。

(二)强调教师逐步成长

教师既是教育事业的引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着教育质量。基于教育的动态性,新课标指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意见指导,反思自身的教育成果,多学习、多接受评价、多实践探究、多改进优化,在课程教学中逐步成长。同时结合教学需求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界定教学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始终以服务教学为根本。

(三)充分重视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源于以生为本理念,即教师的“教”需要迎合学生的“学”,依附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界定教学模式,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1]。以学定教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将学生与教师的地位进行转换,实现了“教”围绕“学”。学生可以对于教师的教学做出评价,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评价与课程目标适当调整,实现教与学的相互协调。

(四)新课程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设定规定了教学新思路,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全体教师应严格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落实教学,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实效性的发展与提升。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从上述提到的注重学生个体发展、以学定教两方面不难看出,以生为本是新课标理念的基本要求。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必须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本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才能发挥服务者的教育价值;只有教师的教育价值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才能验证新课标理念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寓教于乐原则

寓教于乐要求教师构建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环境的作用感召学生,为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一点涉及层面教学,如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环境、教学过程、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等。寓教于乐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施教,在学生的积极响应中实现教学目标。这一原则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根本,也是减负增效、提质培优的关键[2]

(三)多元评价原则

多元评价是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成长与进步的根本动力,从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师成长这一环节就能发现,多元评价不容小觑。评价是辅助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以多元化的方式评价教师可以给予其教学能力以肯定,并促使教师在问题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评价形式多样,如教师自评与学生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诊断性评价等等。

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思考

(一)注重课堂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必须围绕三维目标进行,课堂引导有助于学生享受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与教师直接讲述的内容相比,学生自主获取的知识或具备更深刻的印象。同时,课堂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求知、探索、实践等能力,充分运用引导式教学,促使学生质疑提问,既能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又能在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同时促进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与实践技能稳步发展,可谓是从本质上促进了这一教学理念的落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这则文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在引导中将学生逐步带入文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篇文章选择《礼记》,是戴圣描写的理想社会,文中的大同社会与现阶段我国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有相同之处。问题引导如:同学们心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现在我们国家哪些方面实现了理想主义?我们心中的理想社会与古人心中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异同?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古人心中的大同社会是怎样的?接下来看看文章《大道之行也》是怎么描述的?在问题的引导中,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与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3]。学生的主动学习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同时与新课标理念相互协调。在问题的引导中,还能实现知识的深入浅出,可有效避免部分学生产生文言文恐惧心理。

(二)小组合作学习,探索语文深度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凝聚学生的智慧、思维,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学习经验,合租碳素学习空间,共享学习成果。基于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分析,合作学习成果远大于个人学习,不同学生思考问题各有侧重,这些观点凝聚在一起无疑是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样重要,而小组合作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还能促进学生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学习技能,深入体会教材知识,实现深度学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则文言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探索其中深意。这篇文章主要是以邹忌窥镜自视不如徐公之美这件事为起点劝谏齐威王应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在合作探讨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如邹忌敢于进谏的爱国情感、邹忌的语言表达能力、邹忌自以为不如徐公之美的自我认知能力等等,在这些方面解读中,可以尝试将自己带入文章,如果自己是邹忌,该如何劝谏齐威王?小组相互合作探讨,邹忌谏言这件事对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哪些启发?文中传递的价值观包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贵有自知之明;勇于谏言、敢于表达错误现象等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具有潜在意义。合作探讨可以在思维碰撞中开启广袤无垠的学习空间,个人的思考能力有限,而在合作中,可以将有限转换为无限,为学生的质疑、探索提供可能性。

(三)挖掘课本事件,赋予课堂教育内涵

课本事件需要教师在文章教学中深入挖掘,将故事与文章关联起来,促使学生在故事中领会情感,并以情感为主线探析其中内涵哲理。单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分析,仅靠教材内容实施教育远远不够,教师应善于运用课文背后的故事扩充知识,既能赋予课堂内涵,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空间,辅助其在有限的教材内容中掌握更加广泛的知识,实现语文教学的深广度兼并。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时,教师可以挖掘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更多了解吕蒙这员大将[4]。鲁肃戏称吕蒙为吴下阿蒙,因为他学识尚浅,小时候家里贫穷,没有读书的机会,直到担任军中掌事将军之后,孙权劝告读书,吕蒙开始博览群书,最后白衣渡江,夺回荆州。在吕蒙的相关事件了解中,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会更深一层。吕蒙读书的故事告诫世人应及时弥补自己的短处,用知识武装头脑,方可见多识广、赢得尊重。流传千古的“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成语都与吕蒙有关,以文章为载体挖掘历史事件,可以深化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在掌握历史相关事宜之时感受人物形象,并学习人物精神,长以此激励自己乐于求知、敢于质疑、积极探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需遵循以生为本、寓教于乐、多元评价原则。结合三项原则,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从注重课堂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索语文深度空间、挖掘课本事件、赋予课堂教育内涵三方面展开了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多元化评价,在评价中不断反思改进,优化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杨书丛. 利用多媒体提高特殊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2021:491-492.

[2]杨晓燕.新时期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21(31):104-106.

[3]刘巧薇.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课外语文,2021(19):89-90.

[4]陆向荣.激起学生兴趣,焕发课堂活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4):15-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