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党晓志

甘肃省临夏县三角初级中学

摘要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为确保问题研究的准确性,笔者对于本市一所中学展开调研,依附于调研结果整合当前阅读教学现状。本文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基于核心素养下研究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理论的研究,可以给实际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更好的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

正文


引言:

按照当前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来说,知识面涉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诗歌、文言文、白话文、写作教育等。白话文也可称为现代文,现代文阅读需要明确文章的艺术手法、体裁、中心思想等内容。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较难功课的一个板块,也是大部分语文教师一直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为阅读教学谋求了福祉。接下来笔者重点分析什么是核心素养,为研究现代文阅读教学途径夯实基础。

一、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里面的素养主要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修养,从语文学科素养来说,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文学艺术、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内容,也可指个体在相关学科学习中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事的一种行为态度。新课改理念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将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相互结合,相较于素质教育,素养更为全面。素养主要体现在个体在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时,有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面临一切非预期挑战时,个体可以通过学过的知识解决一系列问题。素养不只是对学生,社会不同群体同样需要。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1]。综合而言,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语文学科所获取的有助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人格修养于有效应对新知识的语文能力,也包括学生丰富的知识储备。语文学科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也有一定的差别,学科素养泛指一切语文相关知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等,其包容性比较广泛,可以向更具体化的知识面延伸。而语文核心素养则主要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掌握的一种有助于其人格发展的特殊能力。

二、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的阅读形式停留于传统教育,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面,教师侧重于界定阅读步骤,传授学生全面的阅读方法,以求学生具备足够的阅读应试能力,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这种认知误区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是不利的,现代文教学通常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接触到新的现代文阅读之时,学生应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展开阅读,应对一切阅读困难,从而在阅读中积累相关经验,为学生后期的阅读夯实基础。而传统阅读教育形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学模式略显单一,而教师在既定学生的阅读能力时,通常以阅读材料的得分为主,这样的评判方式存在较大的误区。就导致教师难以准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是千篇一律[2]。如此一来,学生很容易成为阅读教学中的旁观者,而不是主导者,长此以往,也会丧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现代文阅读逐渐无感。

(二)课堂教学设计不足

好的课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响应课堂的积极性,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就目前教育形势分析,部分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设计以教材规定内容为主,难以与学生的真实水平实现协调。这就极易导致教师的课堂设计超前,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后,二者没有并轨,导致现代文阅读教育难以有效落实。而高难度的知识会打击学生的阅读自信,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不利的。或让学生产生现代文阅读的挫败感,或直接使学生失去阅读兴趣,是使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不足很难将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落实,严重或使阅读教学陷入困境。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

初中语文教材纳入的知识较为广泛,在教学过程中不止阅读一项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某一板块的教学中通常会加快脚步,避免期末发生学期任务未完成的现象。而教师在加快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就会随之减少,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也会缺乏情感融入。而情感正是学生与作者建立在文字之上的灵魂交流,缺乏情感使整个阅读丧失了精神支柱。这也是现在大部分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难以领会到作者的真正意图的原因,一旦偏离了作者的情感,阅读将会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各种理解误区,致使学生难以透过文字表面去了解深层内容。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热情

关于这一层面内容,可以从下述三点展开分析:首先,充分借助教材中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一些英雄事迹,树立榜样在学生心中的导向作用,运用这种潜在的力量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3],关于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白求恩的事情,如白求恩先生为刘伯承将军动手术,又如白求恩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将白求恩先生的形象树立在学生心中,作为他们前进的榜样。抑或者关于革命时代,共产党人在战争混乱的年代都不忘记读书,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应该时刻将读书作为第一要务。

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推荐相关书籍,适当的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空间,由教材中的知识点延伸至课外各个知识领域。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两首》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诗经》的内容;又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时,是可以向学生推荐更多的关于莫泊桑的作品,如《羊脂球》、《项链》等。由教材内容拓展是更多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

最后,老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班级阅读活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教育部门为全国中小学建设了图书馆、图书角等,以求落实学生的阅读教育。关于教室内的图书角,教师可以组织班干部对其进行管理,维护图书角的阅读秩序。抑或者在班级举行成语接龙、书籍阅读赛、作文竞赛等,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明确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

(二)有效的教授现代文的基本常识

对于初中生来说叫,教授现代文基本常识很有必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中的相关技巧,也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以记叙文阅读为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记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等;其次就是掌握事件的大致过程,明确文中的写作顺序,即倒叙,插叙等;最后就是对文章进行赏析阅读,探索内涵与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即议论,抒情等。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按照文体类型传递相应的阅读技巧。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时[4],阅读应注重作者关于孔乙己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在阅读关于人物的文章时,学生应注重作者的言语表达,人物形象的刻画。又如在阅读写景的现代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紧紧抓住为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并利用自己的想象空间去还原景物,景物中去感受作者,了解作者的内心。如朱自清的《春》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中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而现代文阅读不仅局限于教材,还要能将目光投向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阅读习惯,对于初中生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受益一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个体写作能力,拓展其知识领域,还能进一步在阅读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阅读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用心去读,而是将其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辅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知识。泛读则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视野,在整体阅读中不必像精读部分那么用心,避免在无关紧要的知识点上浪费过多的阅读时间。此处的泛读并不是指文章不重要,而是与精读相对,对于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没有精读那么大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仅粗浅的概述了如何的提升初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希望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江玉梅. 将现代文阅读作为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金钥匙"[J]. 语文课内外, 2020.

[2] 王德翔. 核心素养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提分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 2020(23):1.

[3] 林媛媛.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J].  2019.

[4] 薛梅. 语文核心素养关照下的现代文阅读高效课堂构建[J].  2021(2017-26):64-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