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陈晓明

甘肃省临夏县前石初级中学

摘要

虽说初中知识难度在小学基础上加大,但学生也会在解决难题中锻炼各种能力,读题、分析题、整合资料等,一旦拥有这些能力,任何难题都会在学生的缜密分析中迎刃而解。培养这些能力最好的方式合作学习,在集体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是集体中的一员,他们会为了集体的荣誉主动思考,积极与组内学生互动,既解决了难题,又融洽了学生间的关系。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数学能力

正文


引言:合作学习模式是教师常用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课堂氛围在合作中保持着活跃的状态,每一位学生积极性都很高,受学生积极性的影响,教师也很高兴讲解,进而更多的知识点。合作学习模式值得提倡和推崇,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初中学生还不具备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有些难题必须通过合作解决,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把难题的解决机会留给学生合作完成,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

一、初中数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

(一)能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有很多公式和概念,这些公式和概念都是数学家经过长时间潜心研究和缜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科学理论,公式和概念是固定的,但使用方式是灵活的。一部分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连概念和公式都掌握不了,更没办法用在解决问题中了,最开始的问题都是很基础的,学生连基础问题都解决不了,之后的一系列复杂难题只会不断击退学生。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这部分学生思考问题时思路太狭窄,通常只认定一个公式,或者读题目时只读懂一部分,不能多角度考虑问题。数学是最忌讳思维狭窄的学科,教师要先打通学生的思路,才能学好后面的内容。合作学习正是打通学生思路的最佳方式,在集体讨论问题中,每一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解决方案,一些学生想到这种方案,没有想到另外一位学生说的方案,那么,几种方案组合起来,学生就知道自己从哪方面出发,再借鉴别人的方案丰富自己的思考角度。

(二)增强学生团结意识,培养学生共同解决难题的能力

学生进入校园学习,学习的是各学科知识,也学习的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就包含着合作能力。自学生进入校园以来,教师就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多个人的力量是无限的,把每个人的力量加起来就组成了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攻克任何难题。学生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还要能在现实中运用合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团结意识,才能培养学生共同解决难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讲到一个难题时,教师开始组织学生之间合作解决,多次合作之后,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益处,在之后的学习中再遇到难题,不用教师强调,学生自己就知道和身边同学团结起来,就能解决这些难题。有了团结意识,学生在课上课下都不会被难题打倒,遇到难题就知道一定有解决办法,一个人的力量不行就找多个人解决,大家的想法融合在一起总会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有这种学习精神,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定越来越好。

二、初中数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方法

(一)用新闻或故事引导学生知道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热点新闻故事强调合作的作用

教师在平时授课中,要给学生讲一些教育相关的热点新闻,让学生知道最新的教育政策,学生听了这些新闻之后,内心不自觉就会重视学习,可见,在课堂上讲新闻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在数学课堂上,为了让学生知道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把新闻事件与合作联系起来。比如,“今年高考数学大家都说很难,计算量还特别大”教师可以用这个热点新闻告诉学生,平时遇到难题主动和同学合作解决的,他们能从自己同学那里学到解决方法,考场上想到自己同学的思路,该同学就解决了此问题;平时忽略合作重要性,靠自己苦思冥想也想不出答案的学生,在考场上被问题难住,影响了发挥,可能成绩就没那么好了。学生听完与数学相关的新闻之后就知道自己平时遇到难题可以找同学可做解决,并且趁着初中阶段,还有大量时间培养合作能力,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合作学习模式就很好开展了。

2、讲述通过合作用数学知识解开难题的故事

初中生还是很喜欢听故事的,故事在课堂上起着调节氛围的作用,在愉快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致更高,而且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会想象故事人物的做法,将这些做法用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是初中生的模仿本能。为使学生知道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与合作有关的故事让学生模仿故事中人物行为。例如,17.1 勾股定理,教师可以讲自己和朋友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难题的故事:“前些天,老师去朋友家做客,刚进门看到朋友家的两个孩子拿着尺子趴在地上测量什么,我走过去看到他们在测量地上的三角形,我问他们测量这个干什么,他们说想知道这个漂亮的三角形地板边与边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几个人探讨得出了一个公式,这个公式和勾股定理一模一样,我们就这样通过合作解决了这个难题。”此故事与生活贴切,学生听的时候就能体会到合作的意义,并在今后解决问题时也会主动和同学合作,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学生组织活动探讨合作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最多的合作方法便是分小组或前后桌讨论,这种方法被用习惯了,每位老师都用同一种合作模式,似乎没有教师尝试过其他合作模式。合作就是让学生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理解了合作的概念,只要用一种方法将学生组织在一起,给他们提供探讨问题的机会,总会得出问题答案。至于用什么方法,如果教师想不到,可以把组织活动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思路开阔,能够想到教师想不到的方法。例如,阅读与思考 科学家如何测算岩石的年龄,这一问题值得探讨,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指活动想象合作方法。有些学生提出让全班同学拿着工具测量校内的大石头,在实践中找出方案;有些同学提出让第一大组、二大组、三大组的学生想一种测量办法,三大组比拼,看谁测量的最准确,这两种方法都可尝试。

2、在学生自己选定的合作模式下解决数学问题

选定了合作模式之后,学生就可以实施方案解决数学问题了。提出带领全班同学测量校内大石头的学生是户外合作模式,此活动可根据情况在课上和课下完成。教师先不要评判学生实施方案的好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测量校园里的石头,他们很可能带着测量工具、计算器、纸笔等,一部分学生负责测量教学楼前的石头,一部分学生测量操场的石头,几个人测量,几个人计算,几个人记录,学生都会将人员分配好。完成户外测量任务后,回到课堂,大家根据测量结果结合一次函数计算数据,全班同学再探讨测量过程中的问题。课堂上三大组比拼法,也让学生自主完成,每一组学生为了在短时间内得到最佳答案,都积极出言献策,第一个完成的组,组长举手并说出方案,后面依次说出方案。

(三)合理的评价和总结环节

1、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个人表现

教师将合作模式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与班级学生合作完成难题解决,任务完成后学生之间要互相评价个人表现,评价中欣赏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例如,以上户外合作探究模式中,某位小队组长评价自己的队伍“我们小组内分工明确,每个人都积极思考问题,某某想问题很全面,测量时先按照完整的图形计算其体积,再测量长度...把年龄和体积长度等联系起来,某某同学运算能力很强,我们给出一组数据,他立刻就算出来...”小队组长评价每个人都很中肯,听到的同学也会因为被欣赏而高兴,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特长,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帮互助。

2、教师对学生合作表现进行评价和建议

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合作模式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而且互相给予中肯评价,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该过程,但起着间接的指导作用,正是因为教师提供给学生发挥个人才华的机会,学生才有权按照个人意愿选择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效率,快速解决各种数学难题。在最后总结环节,教师可以整体评价学生的表现。比如,教师可以说“这次的合作攻克难题任务完成地很成功,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发挥特长,大家都能互相帮助,为完成同一目标而努力,而且最终你们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得出了结论,这就是合作的力量...”学生在鼓励中,会更加积极进取,在今后解决数学难题中,不用教师组织,学生都会自发组织队伍解决难题。

三、结束语

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在难度和知识体系上都有了变化,难度提升,体系完整,小学主要是以兴趣培养和打基础为主,进入初中,学生才真正进入了数学知识探索的征途中。学习初中数学,经常会遇到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主动合作,通过多种合作方法体会团结的力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扫清障碍,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潜力。

参考文献

[1]孙锡安.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价值及其实施策略[J].第二课堂(D),2021(08):29-30.

[2]胡凌霄.探究基于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J].家长,2021(16):65-66.

[3]孙慧琴.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42+48.

[4]李国和.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及实施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5(01):1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