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美术;动手能力
正文
一、小学美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动手的意愿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他们主动动手探索和创作的意愿,以《我的太阳》一课为例,本课以太阳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客体为主题,贴近学生的认知起点,易于激发学生的亲切感和好奇心。美术教师可通过多种趣味性的情境导入,如出示太阳升起、正午、落下等不同时间的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太阳的独特感受[1]。也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情境,如如果你是太阳,你会是什么颜色的?会有什么表情?会有怎样的光芒?这样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在此基础上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丰富多样的材料,如蜡笔、油画棒、彩纸、棉签、毛线、亮片,以及一些废旧物品如瓶盖、纽扣等,创作出独特新颖的太阳形象[2]。
在创作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不对学生的创意和想法做过多限制,而是积极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尝试。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用红蓝黄三色画出炽热的太阳,表现出蓬勃的朝气;有的学生则可能突发奇想用黑色来刻画太阳,表达它黑夜里也在默默守护的情感;还有的学生会选择斑斓的颜色,传递出生命的活力,等等。对于学生千姿百态的创意表现,美术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情感认同,悉心聆听他们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独特的生命体验[3]。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美术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提示可以尝试更多不同的材料工具和技法,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比如在绘画时,可尝试用棉签蘸取颜料点染,用毛线蘸色搓揉,用瓶盖印制太阳的圆形等,在不同的工具运用中感受效果的差异。美术教师可启发学生留意晕染、渲染等色彩过渡技巧,尝试用色彩表现太阳的明暗变化[4]。
二、小学美术创设环境,提供学生自主操作的机会
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小学美术教学还应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自主操作机会。著名美术教育家罗伯特·亨利曾说:艺术真正的目的永远是教学生独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关键要给学生以实践的场域,让学生融入真实情境,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在感知、体验、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能力[5],以《彩云和桥》一课为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致,提高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为了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感性认识,美术教师可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广阔的户外,近距离感受天地的壮美。学生仰望天空,看到蓝天白云,近看湖面,又见到水中倒影,俯瞰大地,发现了桥的存在。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拘泥于呆板的知识背诵,而要用心灵去感受自然,让思绪随云卷云舒而流动,让情感随桥的曲线而跌宕。
观察结束后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公园内,或是社区附近寻找合适的写生场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对象。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天空和桥梁,体会光影变化,感受空间的纵深,探寻自然与人工美的差异。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最想表现的部分[6],如晨曦中的朝霞、正午的白云、傍晚的晚霞、雨后的彩虹、铁桥、木桥、石桥等,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美术形象。美术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开放而自主的探究空间,鼓励学生独立观察,主动发现,培养他们敏锐的洞察力和鉴赏力,在写生时美术教师可提示学生运用速写、打色稿等方式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速写能快速、直观地表现物象的概貌,而打色稿则可以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通过反复观察、写生,学生对天空的色彩变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领悟到色彩变化的奥秘,掌握了表现云彩、桥梁的基本方法,美术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水粉、水彩、油画棒等不同材料,用写实或写意的手法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小学美术指导方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
在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美术教师还应掌握科学恰当的指导方法,及时给予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深入思考、领悟提升,以增强动手实践的效果。教学指导应遵循启发引导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美术教师不应包办代替,简单地为学生示范程序方法,而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让学生在反复摸索中获得直接经验,建构起完整的知识和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剪纸时,美术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窗花、婚庆喜字、装饰画等,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热情。接着出示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材质、色彩、样式、技法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剪纸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有哪些技巧和步骤?学生在反复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对剪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初步认识,进而萌生了一探究竟的强烈愿望[7]。
当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后,美术教师适时发放剪刀、彩纸等工具材料,鼓励学生先尝试自主动手,进行简单的剪纸练习。学生可以先随意剪几下,体验一下剪刀和纸张,感受一下对称、对花的神奇效果。然后再回想刚才观察到的剪纸作品,学着模仿创作,在反复尝试中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学生在实践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挫折,如剪纸不对称、图案单调、构思枯竭等[8]。此时美术教师应耐心聆听学生的疑惑,分析原因所在,巧妙地穿插一些关键提示,如可先将纸对折再剪、注意阴阳剪、添加装饰细节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规律,领悟要领。比如有学生剪了一个四瓣的花,但觉得过于简单。美术教师可顺势提问:你认为怎样能让它变得更丰富,更有趣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给花瓣添加网格状的细纹,再剪出花蕊和叶子。美术教师肯定说:你的想法很好,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学生在美术教师鼓励下,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创作中,渐渐找到了窍门,剪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 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在顿悟和创造中建构了关于剪纸的系统认识,领会了剪纸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技巧。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9]。
结论:小学美术教学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美育的重要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点,以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主动探究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环境是第二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在广阔的时空中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鄂韡.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新班主任,2023,(33):40-41.
[2]陈萌.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家长,2023,(23):135-137.
[3]袁婷.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9,(09):66-66.
[4]孙洪磊.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科幻画报,2022,(20):0248-0250.
[5]张艳秀.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今天,2022,(23):197-198.
[6]金天喜.试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2,(27):167-169.
[7]房秀坤.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教育艺术,2022,(06):55-55.
[8]胡幸.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安徽教育科研,2022,(07):75-76.
[9]杨春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散文选刊(中旬刊),2022,(01):123-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