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孙宇飞 史珍祥

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机械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是确保机械产品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本文综述了机械工程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从质量控制理论基础出发,深入探讨了质量管理体系、统计过程控制等关键概念。 有效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产品缺陷,避免产品质量问题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危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最终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未来研究方向应关注新型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检测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化趋势,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降低检测成本,确保机械产品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

质量控制;检测技术;机械工程;质量管理

正文

1 引言

机械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是确保机械产品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对机械工程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高质量的机械产品需要在设计、制造、装配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以保证产品符合设计要求,满足用户需求,并确保安全可靠运行。 目前,机械工程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主要集中在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

2 质量控制理论基础

2.1 质量管理体系

  本节介绍ISO 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旨在通过建立和实施一套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的要求,并持续改进。

  ISO 9000系列标准提供了一套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涵盖了从质量计划到质量改进的全过程。这些标准强调了组织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程序,以及资源配置、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和顾客满意度等关键要素。

  在机械工程领域,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阶段: 通过标准化的设计流程和规范,确保产品设计符合技术要求和客户需求,并降低设计错误的风险。制造阶段: 建立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包括原材料检验、工序控制、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等,以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检验阶段: 制定明确的检验标准和程序,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售后服务阶段: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处理客户反馈,并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机械工程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最终提升顾客满意度。 此外,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有助于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提升核心竞争力[2]

2.2 统计过程控制

  统计过程控制 (SPC) 方法是一种基于统计原理的质量控制方法,旨在通过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机械工程领域,SPC 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生产环节,例如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装配测试等。SPC 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识别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3]。其主要步骤包括:确定关键质量特性、建立控制图、监控过程、分析偏差、采取纠正措施。

  在机械工程中,SPC 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原材料质量控制: 通过对原材料的尺寸、强度、化学成分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剔除不合格的原材料,保证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加工过程监控: 通过对加工设备的运行参数、工件尺寸、表面粗糙度等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加工过程中的偏差,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装配过程控制: 通过对零部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等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装配过程中的偏差,保证产品功能的正常运行。测试过程监控: 通过对测试设备的运行参数、测试结果等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测试过程中的偏差,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应用 SPC 方法,机械工程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检测技术概述

3.1 常用检测仪器

  机械工程中常用的检测仪器,涵盖光学仪器、电子仪器和机械仪器等类型。光学仪器在机械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用于观察材料表面形貌,分析微观结构,从而评估材料的质量和缺陷。光学显微镜 也广泛应用于材料的组织学分析,观察细胞结构和组织变化,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估提供依据。 光学仪器在精密测量、表面缺陷检测等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电子仪器在现代机械工程中至关重要。万能材料试验机 可用于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硬度等,为材料选择和设计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各种传感器,如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能够精确测量机械部件的变形、位移和应力,为结构分析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 电子仪器在自动化检测和控制系统中也扮演着核心角色。机械仪器在机械工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例如,用于测量材料力学性能的各种测试仪器,如硬度计、拉力机、压缩机等,能够提供材料的力学性能数据,为材料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一些用于测量尺寸、形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的机械仪器,如游标卡尺、千分尺、轮廓仪等,在精密制造和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机械仪器通常用于对机械部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进行精确测量。

3.2 检测方法

  机械工程中常用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涵盖测量、试验和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测量方法是机械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包括长度、角度、尺寸、重量、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精确测量。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角度尺等工具进行线性尺寸测量,使用压力表、温度计等仪器进行压力和温度测量。此外,现代精密测量技术,如三坐标测量机、光学检测仪器等,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尺寸和形貌测量,用于检测零件的几何精度和表面质量。试验方法用于评估材料和部件的力学性能、耐用性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等力学性能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等特性。此外,疲劳试验、磨损试验等,可以评估材料在循环载荷或摩擦条件下的性能,预测其使用寿命。分析方法则用于检测材料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例如,金相分析可以观察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判断材料的性能和缺陷。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等技术可以分析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此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可以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缺陷,从而评估材料的质量。此外,根据具体产品和应用场景,还可能采用其他检测方法,例如,利用声学检测技术检测材料内部缺陷,利用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检测表面形貌,利用光学检测技术检测零件的表面质量等。这些方法在不同的机械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

4 机械工程中常见缺陷检测技术

4.1 表面缺陷检测

  表面缺陷检测是机械工程中质量控制与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识别和评估产品表面的各种缺陷。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目视检测是利用人眼观察来识别表面缺陷的一种简单且经济的方法。操作人员通过肉眼观察产品表面,寻找尺寸、形状、颜色或纹理异常的区域,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缺陷。目视检测通常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其准确性和效率受光照条件、缺陷大小和操作人员的经验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特性来检测表面缺陷。超声波探头发射超声波脉冲,当超声波遇到缺陷时会发生反射或散射,探测器接收这些反射波,根据反射波的强度和时间差,可以判断缺陷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超声波检测方法能够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也适用于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表面缺陷 涡流检测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金属材料表面的缺陷。检测器在金属表面附近产生交变磁场,当磁场遇到缺陷时,会影响磁场的分布,检测器通过测量磁场的变化来判断缺陷的存在。涡流检测方法能够检测金属材料表面的裂纹、孔洞、夹杂物等缺陷,且操作相对简单

  

4.2 内部缺陷检测

  内部缺陷检测是机械工程质量控制与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现金属材料或零件内部存在的缺陷,例如裂纹、气孔、夹杂物等。多种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内部缺陷,并根据不同材料和缺陷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射线检测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材料,通过检测射线在材料中的吸收情况来探测内部缺陷。射线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探测到材料内部细微的缺陷,但其检测范围受材料厚度和缺陷大小的限制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特性来探测内部缺陷。超声波检测方法能够探测到材料内部的裂纹、气孔等缺陷,并且可以获得缺陷的尺寸和位置信息 。磁粉检测利用磁场和磁粉来探测材料内部的缺陷。磁粉检测方法能够探测到材料内部的裂纹、表面缺陷等,但其检测范围受材料磁性的影响 。

5 质量控制与检测案例分析

5.1 案例一:齿轮缺陷检测

  齿轮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齿轮缺陷的检测是确保机械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齿轮缺陷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目视检测、触觉检测、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以及更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等。目视检测是齿轮缺陷检测中最基础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通过肉眼观察齿轮表面,可以发现明显的表面缺陷,如划痕、裂纹、变形等。然而,目视检测的精度有限,难以发现细微的缺陷,且受检测人员经验和环境光线的影响较大。触觉检测主要通过检测人员用手触摸齿轮表面,感受齿轮表面的粗糙度、硬度等变化,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缺陷。该方法同样受主观因素影响,精度不高,且难以检测齿轮内部缺陷。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探头探测齿轮内部的缺陷,如裂纹、空洞等。超声波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探测到肉眼难以发现的内部缺陷,但其检测范围有限,且需要专业的检测人员和设备。X射线检测可以穿透齿轮材料,显示齿轮内部的缺陷。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齿轮内部的裂纹、夹杂物等缺陷,但其检测速度较慢,且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操作。

5.2 案例二:轴承磨损检测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重要的关键部件,其磨损会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轴承磨损检测是机械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旨在及时发现和评估轴承磨损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护和修理。

  轴承磨损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视觉检测: 通过肉眼观察轴承的外观,例如是否存在明显的划痕、变形、裂纹等,初步判断磨损程度。听觉检测: 通过倾听轴承运转时的声音,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声响,例如摩擦声、尖叫声等,这些异常声音通常预示着轴承磨损加剧。振动检测: 利用传感器监测轴承运转时的振动频率和幅度,异常振动通常与轴承磨损、不平衡等问题相关。测量检测: 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例如千分尺、卡尺等,测量轴承的尺寸变化、间隙变化等,从而评估磨损程度。油液分析: 检测轴承润滑油液中磨损颗粒的含量,可以反映轴承磨损程度和磨损类型。试验检测: 通过模拟实际运行条件的试验,例如旋转试验、负荷试验等,测试轴承的性能指标,例如寿命、抗疲劳能力等,从而评估磨损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多种检测方法综合评估轴承磨损情况。通过视觉检测发现轴承表面有明显的划痕,再结合振动检测发现振动频率和幅度异常,则可以初步判断轴承磨损严重,需要及时更换。油液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磨损类型,例如金属颗粒含量高则可能是金属磨损,而颗粒尺寸小则可能是表面磨损。通过试验检测,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轴承的剩余使用寿命,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

结束语

  

本文综述了机械工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出发,深入探讨了质量管理体系、统计过程控制、常用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并结合齿轮、轴承和焊接等典型案例分析了不同检测技术的应用。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在保障机械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确保产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统计过程控制等理论基础,并对常用检测仪器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光学仪器、电子仪器、机械仪器以及各种测量、试验和分析技术。 案例分析进一步突出了不同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强调了复合检测技术的必要性。然而,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工程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将持续发展,以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化趋势。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该技术将为提高机械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明.精密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22(06):34-37.

[2]李军.质量控制在精密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23(04):78-80.

[3]刘洋.精密制造技术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现代制造技术,2021(11):22-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