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翰墨趣 传承家国情——小学书法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书法课程设计、内涵与目标、内容与实施、创新
正文
正文
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育人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创新人才的培养,而设计书法课程并加以实施,是弘扬中华书法艺术,实现中华优秀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体现。
一、开展书法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方式方法很多,如果以“探究翰墨趣、传承家国情”为主线进行书法课程设计和实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一)让孩子浸润传统文化的熏陶
习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书法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在书法学习中,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以书法内容设计为突破口,设计系列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亲切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在这个过程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二)让孩子感受书法学习的魅力
把优秀的书法文化内容融入学习中,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责任担当、人文情怀、修养之美、乐观健康的优秀品质,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让孩子发扬书法艺术的辉煌
书法课程进课堂、进校园,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植根学生心中;学生争当小小书法家,推动书法文化魅力,创设系列的书法活动,让孩子自愿选择参与,发展个性特长。
(四)让学校发展特色文化的空间
“探究翰墨趣、传承家国情”书法课程,扩大了学校特色教育的发展空间,为其落地践行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学生主动、有效地吸收优秀文化,激发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
二、课程的内涵与目标
(一)课程的内涵
本课程以“一脉两翼三课四活”为设计,通过开展书法教育,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自信心,感受中华书法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勤学于志、至理明心的精神。
一脉:以家国情怀为主线
两翼:练习毛笔、硬笔书法,开设必修、选修课程
三课:依托书法课、语文课、特色课进行开展
四活:午练时光、品牌社团、研讨交流、义卖捐赠
(二)课程的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书法、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担当、与时俱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拥有家国情怀。
三、课程的内容与实施
本课程设计以家国情怀为经线,书法课、语文课、特色课不同的课程内容为纬线,构建整个小学阶段书法课程的框架。围绕书法“翰墨趣、家国情”的特点,由浅入深,由书写到文化有梯度地开展书法学习。其主体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精心设计内容,书写浓浓的家国情怀;传授书法知识,掌握必备的书写技能;对话书法历史,以史润化幼小的心灵。
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内容,书法课程的时间安排如下:
课程设置 | 课程时间 | 书体 | 具体安排 |
书法必修课 | 每班每周1节 | 毛笔书法 | 地方课程 |
书法午练课 | 每天中午半小时 | 硬笔书法 | 书法软件学习 |
语文课 | 一二年级每班每周1-2节 |
硬笔书法 |
课后生字 |
三四年级每班每周1节 | |||
五六年级每班每周半节 | |||
特色课 | 每周开设 | 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 | 基础班、提高班、精英班 |
(一)精心设计内容,书写浓浓的家国情怀
1.书写河山—感受祖国自然风光和人文风俗,以美激发情感
为了引领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然风物、人文风俗,可以选择古今优秀诗文、对联,设计“壮丽锦绣河山”“秀美四季田园”“传统节日风俗”等内容。让学生通过书写祖国风光,与伟大祖国亲近,深入了解祖国的美好,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提高文化修养,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书写革命—体会革命乐观精神和边塞生活,以美陶冶情操
为了引导学生明白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清楚祖国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可以选择“长征诗文”“建国诗文”“边塞诗”“忆古思今诗文”,孩子们用书法写下祖国的历史,写下新中国建立的重大事件,纪念革命英烈,增强爱国情怀,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3.书写亲友—了解亲友间相亲相爱美好故事,以美滋润心灵
为了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可以设计“依依惜别”“望月思亲”“追思亲人”“登高望远”等内容,孩子们用书法感悟诗人、书法家送别亲友、捎上祝福,以文抒怀、期待团圆,追思亲人、祭奠先烈,登高望远、敬老思亲。通过书法学习渗透人间的美好情感,滋养学生的幼小心灵。
4.书写心志—抒发个人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怀,以美言志明心
书法能通透地表达中国人的诗性心灵,成为中国文人表情达意的基本手段。通过书法教育,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待人接物的态度。
5.书写时代—歌颂国庆纪念抗疫禁毒新气象,以美讴歌时代
书法教育也要把握当今时代脉搏和社会潮流,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关注社会、乐观健康的优秀品质。新时代新气象,禁毒、抗疫、防灾,改革开放40年、建国75周年、党的百年华诞、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党的二十大会议等重大纪念日,都是孩子们书写时代的最好体现。
(二)传授书法知识,掌握必备的书写技能
1. 掌握技能—学习书写姿势、横幅条幅、对联、扇面等硬笔书法技能,以美提高素质
通过书写各年级的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特别是和语文教材的生字同步学习,掌握写字姿势、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字形结构等,用硬笔书法的方法学习横幅、条幅、对联、扇面的书写方法,让孩子用眼睛观察书写技巧,用耳朵聆听老师指导,用双手创作书法作品,用智慧领悟书法魅力。
2.感悟文化—了解文房四宝、运笔方法、章法布局等毛笔书法技能, 以美唤醒意识
了解毛笔书法的文房四宝,掌握书写姿势、运笔方法、结构方法、章法布局,和硬笔书法的技巧作对比,融会贯通,以发现毛笔书法美为主线,用心灵感受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对话书法历史,以史润化幼小的心灵
1.了解历史—了解书家故事、书体演变,以美塑造品格
通过了解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欧阳修等书法家故事,学习书法家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坚强意志;欣赏《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颜勤礼碑》等书法名作,感受书法艺术的灿烂辉煌;认识从甲骨文—行草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不同书体的写法,了解书体演变,选择自己擅长的书体;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懂得了以艺做人,以美塑造了高尚的品格。
2. 名作欣赏—学习装裱、义卖捐赠,以美影响他人
学习装裱等作品装饰技巧,提高作品的创造力和感染力,通过义卖活动,送春联给社区居民,捐赠春联和书法作品给孤寡老人等活动,一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感染力,二来懂得用自己创造的美影响他人,回馈社会,不但提高文化修养,更愿意扎根这块土地。
四、课程的创新
(一)写出爱国热情:书写家国情,点燃学生爱国爱家激情
通过开展书法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亲友的高尚情操。书法作品所记录的祖国壮丽河山、风土人情、人间真情、价值追求、审美取向等会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本课程以家国情怀为主线,选择优秀的古诗文和现代诗文、对联等作为课程内容,书写祖国大好河山和自然风物、人文风俗,激发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书写革命乐观精神和戍边战士的生活,唤起热爱和平的深层意识;书写亲友之间相亲相爱的美好故事,温暖与人为善的幼小心灵;书写不同形式的对联、诗文,掌握必备的书法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二)写出人格魅力:以美促成长,培育学生高尚道德情操
学习书法,创设多样化的德育美育相融合的学习实践情境。一是在书法教育中挖掘德育元素和价值。比如通过经典爱国诗词、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自然风物、人间真情的诗文等,歌颂爱国爱家精神和品质。二是在交流研讨中推广传统文化。通过举办、承办各级书法教学研讨活动,参加品牌社团展示,举行书法作品展览等,让孩子深深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是在书法创作中培养审美情操。书法学习既是语文教育也是艺术教育,孩子在书写过程能感知美的意义,体会美的内涵。书法名家的故事、作品欣赏,能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审美的价值取向。四是在家庭教育中感受高雅的艺术熏陶。如让孩子通过贴自己写的春联,张挂扇面、横幅、条幅等作品,让家变得更美观。五是在社区教育和校外教育中促进书法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通过参观祠堂、牌坊的对联,考察、感知历史文化;通过校际联合送春联给社区居民,感受回报社会、奋斗精神创造出来的物质之美、文化之美;通过赠送书法作品予孤寡老人,从而真切体会劳动创造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三)写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刻画中国人的诗意人生
书法教育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唯物辩证的思想,孩子们在研习中学习中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体会中国人崇尚心灵自由的诗意人生。书法与中国画的融合,更是立身、治学、人生境界不断提高并最终升华的过程。
(四)写出社会合力:共同传文化,提升学校协同育人实效
学校的书法教学,还可以邀请书法家亲自授课,并培养本校专业书法教师,从而培养大批热爱书法的学生。课程除了由本校教师执教外,还要争取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与社会团体的倾力支持和帮助。并邀请学生家长直接参与“书法文化进课堂”活动,合力参与书法教学。这些社会资源通力合作,会大大提升学校协同育人的实效。
(五)写出创新形式:突显时代性,理论课程实践形式创新
1.理论搭建创新
开设书法课程是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理论依据来源于《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让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书法作品,获得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2.课程体系创新
通过制度建设、领导先行,构建体系、选择内容,课程设计、深度实施,开展活动、扩大影响,并惠众多学子,将爱祖国、爱家乡、爱家人的情怀融入学生的血脉中,引导学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以文化人。
3.实践形式创新
传播创新、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传播书法艺术,例如在书法课中加入视频、微课、动画、书法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特色课老师通过微信群等向家长孩子推荐优秀作品,介绍作品装饰技巧,让孩子们更加深刻体会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使得传统文化更加焕发生机。
五、课程的预期成效与影响
(一)书写家国情怀,以文化人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生观摩身边的石刻牌匾,书写和欣赏中华古今名言名语、阳光励志诗词等,学习书写姿势、笔法技巧、临摹创作等,发扬“勤学于志”的精神,刻苦耐劳、持之以恒学好书法,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添力量。
(二)深化育人价值,以技锻人
通过书法课程实施,我们可以提炼出书法教育的育人价值:在苦练的过程中,养成优秀的品质;在观赏的过程中,提高鉴赏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书法家的品格;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共享共赢。孩子们从一笔一画中学会学习要勤奋认真,从间架结构中知道做人要堂堂正正,从章法布局中了解做事要严谨坚持。
(三)推进课程实施,以墨润人
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相互配合,根据育人目标围绕核心素养,构建书法文化的课程,可以形成学校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认识书法、喜爱书法、感悟书法,学习精神,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祎轩.小学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以惠州市D学校为例[J]. 社会科学Ⅱ辑.初等教育,2022年第09期,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6——2022-09-15.
[2] 邓晓玲. 广州市小学书法课程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Ⅱ辑.初等教育,2022年第05期,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6——2022-05-15.
[3]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书法课程育人的教学改革研究[J]. 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Ⅱ辑.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思想政治教育, 年期:2021年第11期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6——2021-11-15
[4] 韩玲. 基于项目课程的小学书法教学策略研究[J]. 社会科学Ⅱ辑 初等教育 教育管理(专业学位) 2019年第07期 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2019-07-15
[5] 钟沐薇,梁永舟. 论广西红色资源在书法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文化教育,2023(02):138-140
[6] 邱琳娜. 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研究 ————以济宁市金乡县5所小学为例[J]. 社会科学Ⅱ辑. 初等教育. 学科教学(美术)(专业学位),2021年第01期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6——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