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刍议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吕忠咏

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 山东 东营 257400

摘要

中华有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悠久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学生除了学习基础课程之外,还需要学习课外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水平,在小学课堂上,对传统的文化进行渗透,使每个学生都能对传统的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起相对成熟的人生理念与价值观。通过对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渗入及基本状况的分析,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我国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进行学习、进行人格塑造的初始阶段,而教书育人又是教学的第一要务,所以,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小学的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相关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正文

引言:传统文化在我国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小学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的根本,它是一个国家和国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是数以百万计的小学教育家,我们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感受到自己的国家荣光。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具有整体的认识,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积极实践。“少年强者,国家强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从学生时期就开始,要让每个人都从小的时候,就认识到,热爱,传承,弘扬这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小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的课堂上,又是进行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从小学起,从基础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思想和价值理念。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

在小学教材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要发掘并发现并渗透到小学教材的内容中,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识。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在这五千年的文明中,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孩子们的教育和指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传统文化的价值而言,它包含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教化意义。协助学生辅导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中生是受教育的关键时期,而学生工作却处于一种不明朗的状态。在这一阶段,老师怎么做,学生就会变成什么样。将传统文化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育和完整的品德,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各学科教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领悟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生活哲学,这有助于儿童在接受教育之初,就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小学课程的观点出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丰富小学教育的内容,让课堂上的教学变得更加趣味盎然,现在的教育更加重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文化的添加能够让儿童扩大知识的范围,也能够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知识水平。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首先要确保自己拥有扎实的功底和实力,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在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下,国家对小学教师的选择和培养都比较松懈,这就造成了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评估偏低,一些教师本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难以承担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授工作。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传统文化修养。认真研究传统文化,以不断提高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修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想要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灌输给他们,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选择更合适的方式。老师要用几本经典的名著来指导他们,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朗读、背诵经典诗歌,从而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记忆。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代表,老师们通过对古诗的讲解,运用了对古诗中所蕴含的意蕴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古诗中所蕴含的意蕴有所领悟。这是一种最普遍和比较有效的教育方法,它在小学教育中被广泛使用。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

1.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语言课程知识点内容的讲授。它不只是简单的知识渗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触动,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得到浸润,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理性的人生观、品德观、价值理念。小学一年级上册有一篇《孔融让梨》,大家都很熟悉,但却不能完全理解。“孔融让梨”是一则具有德育意义的故事,在中华流传了几千年。“孔融让梨”的寓言寓意着要养成尊老爱幼的品德,同时也提醒着要相互容忍,不能自私自利,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把从上古传下来的优良传统道德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是一种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优秀的道德品质是透过老师和语言的课堂教育而传达到学生身上的,唯有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它才能焕发出灿烂的光芒。在小学课本里,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比如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让学生从书里学到很多东西,学到很多东西。而小学老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时候,要跟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断地寻找能够让学生感到满意的方式,同时,还可以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让“坚强”和“勇敢”成为学生们的生活座右铭,让他们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和困难。

2. 深入贯彻小学德育教育

同时,学校也要把道德教育理念渗透到所有的学科领域,而不能只靠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要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必须在教学中融入和渗透。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的教室里,也是对这一点的回应。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品德和情操的学问。在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古代人的崇高思想和优良品格,从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三字经》是中华五千年来最为灿烂的一种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人民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体现着特殊的教育思想与人文魅力,被列为小学生必修课。目前,很多小学都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作了新时代道德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德才兼备”更强调了道德教育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树立道德观念,提升道德素质。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意义

1. 提高师德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国情,离不开历史和文化。人才的培育离不开教师,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增强师德,塑造师德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小学生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自身一定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为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也表明了做老师的一定要有坚定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为人师者,为人师”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

2. 提高专业水平

教师不仅是实施课程的主体,而且其职业素养对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高素质的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实现知识与文化的环环相扣,各环节都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使一节完整的课程有条不紊的呈现出来,并将课程真正的贯彻到课堂中去。这就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寻求优化教学过程的途径,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思想的融合,并在此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蕴藏着很多优秀的文化思想,所以,老师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取长补短,去其糟粕。指导学生正确把握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师生携手共进。

(三)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小学课堂的意义

1. 使文化接近学生,使学生找到主体感

初级阶段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小学课堂呈现出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色彩。许多孩子不明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含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的教学中,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继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意识到,他们不只是在学习各个科目的知识,同时也是优秀文化的继承者,这会让他们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在继承传统文化时,找出自己的主体性,进而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操。

2. 揭示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在指导学生领悟文章内容的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们的思想感情。把传统的文化融合在一起。走进学课堂,让教学更有活力,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喜欢,让知识教学更具人文气息。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学生们学会了对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文化品味和人文精神的课堂中,学会自己的知识,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学习中,他们都会变得更容易、更有意义,这样就可以实现他们的教学目标,也就可以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内化高尚的民族精神与道德规范,发现自身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

“应试教育”的熏陶下,不少教师和家长都存在着“唯分数论”的倾向,有的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在提高学生中国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素养、塑造健康人格等方面的作用。小学课本中有许多美丽的范文,既能使学生吸收到丰富的传统文化营养,又能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也有一些老师,只是在课堂上教一些基本的字和拼音。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贯彻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要改变自己的观念,纠正自己的态度,才能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对小学生产生影响,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各学科知识点相互融合。在初二上册的《刘胡兰》中,有不少同学看到刘胡兰英勇就义,痛哭流涕,对刘胡兰的崇高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敬意。如果老师只是为了考试,而只是讲解这篇课文的字词、整篇课文的形式结构等考试内容,那么学生就只会思考哪些是考试内容,哪些应该背诵,哪些不应该背诵,而不能从一篇课文中感受到的真情实感,感受到的是课文所体现出来的可贵精神,更不能在内心深处种下爱国的种子。虽然分数很重要,但是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却很大。

其中所传递给学生的精神文化,也是宝贵的,它对培养小学生这个将来祖国的花朵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在充满生机的小学课堂环境中,在轻松且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是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更是对学生心灵的浸润。如果缺少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就会导致小学生对自己国家优秀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自信程度也不够高,没有支撑,导致精神空虚,文化匮乏。

结语:在这场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大潮中,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中,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在小学的各个学科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这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长,以及对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不断的完善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把握和理解,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就会逐渐成熟,就会促进小学教学的发展。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将继续为传统文化与教育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菊梅.探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21,(29):73。

[2]谢小通.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1(22):49-50。

[3]任丽珺.小学低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所见问题及对策[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03):86-87。

[4]高海玲,王雅琪.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4):127-128。

[5]潘婷.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播[J].科技资讯,2020,18(03):2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