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法运用摭谈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学案导学法 应用
正文
2022版新课标颁布,学案导学法更显示出教学的优势。这种教学法是近年来新课改倡导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新方法,这种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问题导引为手段,以自主习得建构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实施这种教学法,突出了学生主体建构作用在学习中的积极意义,彰显了教师以教促学、以导引学的新课改理念。长期采用这种方法施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能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为以后发展奠定坚实学力基础。
一、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一般步骤
学案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更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教、学辅助资料,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新知、运用新知实践的重要平台。不仅具有重要的“导读、导听、导思、导做”作用,还承担着沟通教与学,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学案导学由于学科性质不一样,其实践步骤也可能存有差异。对于初中生物教学,学案导学大多有这样几个环节:复习迁移,激活知识结构;自学新知,初步感知内容;尝试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成果总结,析出学习得失。当然,这四个环节也不是不变的,我们学校不同班级就有不同细化,如四段八步式、四段六步法等,甚至也有不同说法,但其理念是相通的,方法是可共用的。因为我们在编制学案时,都应遵循着教为导、学为主的设计理念,即都是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定教”的原则出发的,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进行设计的,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有步骤、分层次、有害效地进行分类实践,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2、关键环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导学案”为载体,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首先,预习合作。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通过小组合作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预习的习惯,逐步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主动性,要交流预习情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
其次,问题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导学案”检查情况提出一些问题,或由学生自己提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直接由学生回答,有的问题却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要使合作富有成效,引起合作的问题就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有些问题,应留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才会使合作更富有成效。正是小组合作使学生在互帮互学、友好合作的良好心境中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再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满足了学生的即时需要,从而捕捉住了灵感,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新的课程理念。
第三,作业合作。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成员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异质小组,不可否认的是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认知水平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在“导学案”上设计作业时,既体现合作学习的整体性、统一性要求,又照顾到每个小组成员的差异,分层次地设计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促使各类学生都有热情参与,有能力参与,扬长避短,起到了互补的作用,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四,巩固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复习,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用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向他人学习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群体意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增进了组内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发展、提高。
二、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实效
教学方式、学习平台的变化显然会引发学习方式的变革,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体现在学科知识、学科实践和学科态度上。
1、学生学习成绩稳中有升。自从实践学案导学以后,我们学生在学案指导下,经历了预习感知和课后拓展两大实践环节,完成了预习作业和拓展延伸训练,在经过课堂重点解惑和技能转化练习实践后,学生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也获得了生物学习过程和方法训练,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强化了知识印象,学得更牢固。所以,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是扎实的,运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的,这可从我们期末考试可以看出。而且全班学生生物成绩稳步提升,较以前未实施学案导学在的几所学校的同年级生物成绩排位中明显获得较大提升。一些生物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因有了学案的引导而有了学生方法,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传统教学,很多学生有着不良学习习惯,特别是被动接受学习的依赖习惯,缺乏主动性。而采用学案导学法,不仅是改变了学生依赖式学习方式,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实践中,学生以学案为依托进行自主学习,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有了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学案,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要经力各种学习历程,这当中就需要多种能力支撑。因而就会对学生能力培养发生重大影响,特别是文本阅读习惯、思考习惯、读书方法、学习态度以及查询资料、使用工具书或网络等方法,都是一个很好的培养,都能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特别是生物知识实践化意识,学案中很多源于生活的实践练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培养了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发展反哺服务能力。
3、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生独立的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的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试验操作等能力,是素质教育中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而设计学案导学法的关键就是要给学生精心设计的预习提纲——导学学案,针对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预设引导,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在精读、细读相关内容基础上,把握所学内容与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思考学案提出的问题,记下思考所获及所惑甚至难点。其中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学案导学,一定要合理设计学习目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行为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标准。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在自主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过高或过低的学习目标都会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很大效果,最好还要分层学习目标和练习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成功学习体验。在学案导学中,我们不仅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求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还可与同桌、同组进行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习方式,培养合作习惯和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在生物实验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更有现实意义。
总之,实施学案导学法,对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不过,这需要我们对学案导学法进行精心设计,从课前预习、课中释疑、课后复习和拓展巩固以及错误检查等方面进行着力迪才能充分发挥学案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而且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学会学习的素质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从结果来看,学案设计,我们还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学案设计,以便使学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应该更多地与学案内容发生联系,注重学、教联系,让学案的作用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周碧兰,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法[J].教育研究, 2012年。
[2]王强林,学案导学法的实施研究[J].新课程,20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