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帅鹏

峡江县实验小学二部331409

摘要

深度学习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标志,近些年来不断发展并广受欢迎。它能有效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学生从深层次完成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文章探究深度学习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深度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正文

目前,中国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中的阅读教学活动还不完善,不适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习作用,不符合现行教育标准。深度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知识,主动学习新知识,验证知识转移的结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深度学习注重整合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仔细观察一切,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要通过深度学习,提高阅读教育效果。

一、深度学习的内在含义

所谓深度学习,本质上是指学生主动学习,持续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深度学习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进行更深入的阅读研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深度学习的研究,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开展小学阅读教育活动,改进和更新传统教学方法,重新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内容,并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打好基础。

二、深度学习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树立语文“大阅读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阅读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我们只关注于阅读的表面,就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和意义。树立大阅读观,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树立大阅读观,意味着我们需要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出发。我们需要关注不同领域和主题的书籍,例如历史、哲学、科学、艺术等等。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同时,我们也需要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书籍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最后,树立大阅读观还需要我们注重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我们需要选择有价值的书籍和信息,避免阅读无意义的内容。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有效地阅读和利用信息,例如运用搜索技术、整理笔记、与他人交流等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创设阅读情境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设置有趣且有创新性的情景教学活动,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阅读兴趣。比如,在教学课文《触摸春天》中,可以把课堂设置在校园里或者郊外,让同学们在课堂外去感受春天,让同学们试着去感受文中盲女孩触摸春天的心情,并且让同学们轮流说出在春天有什么植物和动物,说说这些动物和植物都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同学们重新感受一次课文,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内容写出读后感。

(三)深度学习,既要“读进去”,更要“读出来”

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读进去”,更要“读出来”。这里的“读出来”不仅是指阅读文章,大声朗读背诵,把读进去的东西完成内化,加以整合再完成输出,而且还要突破陈规,从课堂内读到课堂外。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教师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适当多设置一节专门的阅读课,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少布置书面作业,可以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同时在班级设立流动的读书角。教师在阅读课上多引导学生进行有益课外阅读,并且在班级开展做读书分享会;要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看;还可以设立校园读书节,组织读书交流会、征文大赛,通过展示和比赛奖励激励学生去主动阅读。②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拓宽阅读途径。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可以拓宽阅读的途径,丰富阅读的内容,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视频、有声读物、电视节目等媒介,丰富阅读内容,扩大阅读渠道。比如,在讲《桂林山水》时,教师精心选择并播放关于桂林风景的视频,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秀丽,然后让学生当导游,撰写导游词,配合视频做讲解。③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走出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的课堂,走进博物馆的课堂,走进社区的课堂,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室之外去阅读、去感受母语的魅力,以此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四)引进比较阅读法

1. 推敲字词,建立浓厚阅读氛围

阅读教学是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的过程。在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应用能力,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滞后的教学理念,既要突破零散、碎片式的教学模式,又要正确认识深度学习的内涵与本质,并将深度学习融入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中,以通过深度学习的目标指向,结合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最基本的字词入手,引导学生结合多重语境明确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进而建立浓厚的比较阅读学习氛围。以《搭石》为例,教师在开展字词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文章的整体阅读与典型词语的寻找,如“协调有序、联结”等,之后鼓励学生通过小组互助的方式自主讨论这两个词语是否可以换成意思相近的“有条不紊、联系”,再选取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班级发言与整体讨论,并提出换字词后没有情感浓厚的感觉的观点,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选词的严谨性,并增强学生对阅读文章中字词的敏感度。

2. 品读句子,启发学生阅读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有待提高,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深度都有待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比较阅读教学时,能够立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以通过教师引导与鼓励,调动学生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进而梳理阅读思路,构建符合自身认知体系的知识结构。以《四季之美》中“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的句子为例,教师通过合理设置比较导学案,在确保学生明确“萤火虫具有闪着微光飞舞”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漆黑暗夜与萤火虫闪着微光之间的对比,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比较思维,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文章中其他含有比较手法的句子,进而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本文所学的对比手法进行模仿写作练习,使学生从被动地知识接收转变为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与应用,以高质量地完成知识输入与输出。

3. 深入主旨,升华学生情感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也在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以全面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转变传统过度依赖教师讲解的阅读教学弊端,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引导学生在作者浓厚情感的推动下产生深入阅读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深度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动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认知、理解、应用语文阅读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使学生学会把握主旨。以《祖父的园子》与《月是故乡明》的对比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两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都是对故乡的精神寄托,并合理创设节假日一家团圆而自己不能与家人在一起的画面,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通过作者情感带动学生深入研读文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使阅读教学从浅层次转向深层次。

结束语:总之,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还能有效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进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雯静.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2):4-5.

[2]吕元霞.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97):49-5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