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摭谈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郭明

山东省兰陵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培养语文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核心工作之一。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须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授予方法,并通过反复实践加以强化,形成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要终身受益,还必须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学能力 培养 方法 习惯;

正文


20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这里,不但强调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还指出了培养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钻研,寻求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1以疑激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因势利导,激发起他们强烈的自学动机。这其中,设置疑问,以疑激趣倒是一种良好方法,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从而获得自学兴趣。如教《一分试验田》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2以境生趣。活动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即多媒体更是受语文教师热衷和喜爱,也是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如教学《桂林山水》、《长城》、《可爱的草塘》等文章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光、动画,再现书中所写的美丽山水,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双重感官刺激下,获得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语文教学就如在"画中游",可以品赏美景的同时,获得知识,获得快乐。

3以读创趣。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道大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书中情、作者情。品评激情,是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理解课文的最好方法。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传授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奠基作用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一定自学能力,能找到""的方法。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师的教应致力于学生的学,为学服务,不仅要传授必要的知识作自学基础,更要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没有帮助、没有指导的背景下而自学获得知识。语文自学的方法因需要、阶段、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如预习方法要读、圈、批、注、练、查工具书等,阅读的方法要阅读、分析、研讨、联系实际、整理笔记等。至于具体如何操作,我们语文教师应做好示范引导。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对于有的各段内容写作方法相似的课文,我们可以以点带面,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三、养成自学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好习惯点亮精彩人生,好习惯终身受用。学生不仅要有自觉自学能力,更主要把这种能力形成一种习惯,把自学当作每天的必修课,这样学生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新知识。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1. 要求备齐工具书,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字词典是无声的老师,字音字意及相应用法字典都说得非常清楚。因此,备齐工具书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首要。另外。有了字词典,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生字词还要勤查字词典,教师要督促学生勤查字词典。有些学生遇到不明白的生字词喜欢问老师,老师成了学习中不可丢的拐杖,这种现象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如果学生一旦对生字词向老师发问,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拒绝作答,让学生自己在字词典中去寻找答案。

2. 要动脑、动手、动口,注重练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对文章的阅读或是汉语知识的练习,都渗透了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多开动脑筋。如果是写作,那更是一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因为你的语言、你的构思、结构安排,也许有借鉴别人作品的成分,一旦经过个人的脑子安排,用手写出来,那将是独一无二的一种创造。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在开动脑筋的同时,调动眼耳口鼻各种感觉器官,几种器官协调工作,加强练习,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调动诸多感觉器官。例如,让学生不只是单纯地阅读思考,而要让学生把阅读思考的结果书写出来。另外,让学生坚持写周记、日记。用手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形成条理性的文字,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3. 多欣赏电影、电视剧等文学作品,让审美能力反作用于语文学习,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优秀的影视作品会激发`带动人。教师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辱感,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学习。例如,看《南京大屠杀》时,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落后则会挨打的道理,让学生有强烈的强国责任感,从而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看《刚铁是怎样炼出来的》,让学生把保尔顽强的革命意志借鉴到学习中来。

任何的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的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相信学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长期坚持"精讲省时"理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我想,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一定能得到快速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海鹰,《新课程下语言教学的几点反思》,2008.1

2】王云、李志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