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正文
读写结合模式是现阶段我国新推出的一类教学方法,借助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变得更高,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文字分析以及阅读等多项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阶段,老师读写结合教学经验较为匮乏,不能合理的把控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的要点,这就致使其教学成效微弱,所以在这一教学状况下,老师需要明确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的目标以及方式等,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将读写结合模式应用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增强学生写作以及阅读的自信心,解决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问题,选择题材较为新颖的阅读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
一、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意义
(一)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有限。阅读、写作是小学语文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与写作方法可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培养工作,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传统的阅读教学侧重学生对文本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疏于对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句式、结构的安排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现表达技巧缺乏新意、结构安排不合理等问题。阅读是学生增长见识的渠道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不断延伸知识学习层次,对知识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阅读是信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掌握良好的写作能力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知识运用的准确性。语文教师的读写结合教学效果不理想,容易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知识输入,难以进行良好的观点输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正确认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延伸学生的阅读深度;协调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
(一)引导学生展开具体的赏析与解读,开展多样化的仿写活动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有针对性地展开对课内外阅读素材的分析与探索,并引导学生对其中蕴含的修辞手法、优美语言词汇以及表达手法等进行深度的赏析与解读,进而让学生开展多样化的仿写与创作活动。小学生受到自身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整体的迁移运用思维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很多学生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无法将已学的写作方法、技巧转变为自己可以运用的内容,致使无法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更进一步。具体的赏析与仿写联合活动的有效开展则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更有意义的迁移运用,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进行语文知识或者阅读方法、技巧的内化,并及时运用于具体的仿写之中。这对学生整体性迁移运用能力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学生的写作常缺乏一个既定框架或者是现有基石,而具体的赏析与解读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最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想象创作提供灵感。在具体的仿写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以这个基本的内容载体展开更加大胆且多元化的想象,形成一定的想象创作思维。站在赏析解读与开展多样化的仿写这个角度,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运用读写结合模式的过程中,应有效推进学生通过具体赏析与解读文本来开展多样化的仿写。为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迁移应用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掘实际课程内容中可运用的素材与条件,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仿写活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读写结合过程中获得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以“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句话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香味是飘着的,月光是洒下来的”这是常用的说法。但是文中的写法是:细细的溪水四周弥漫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水面闪动着银色的月光。这样写虽然意思没变,但整体却显得更加灵动、美妙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的妙用,并且进行相应的仿写创作,将自己的句子变得更加鲜活。再如,以“月亮照亮了高高的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句话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其中的排比修辞手法,作者选取了明月、苍山、大青树、乡间的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月夜图。这不但写出了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了月色的美好,更为我们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祥和的境界。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意识。再如,以“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感知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鹅卵石间,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境,进而使学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去进行相应的创作,将自己描写的事物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促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读写结合式教学模式在推动学生读写能力不断提升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学生在文本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能获得相应的赏析能力以及想象创造能力。语文教师应不断优化与调整仿写活动,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读中激情联系实际生活,完成自然表达
写作是由内而外的一项活动,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总是“为文先动情,情动而辞发”。小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且缺少生活阅历,所以他们的写作无法完全建立在理性的思考之上,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情”依然是关键词,需要借助阅读教学的力量来实现“激情”的目标,抓住教材内阅读文本的情感释放点,并且创造时机,鼓励学生想象、表达,此时可以将阅读文章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说出其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与感受,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真正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欲望,保证后续写作更加自然、流畅。同时,教师自身也要融入情境之中,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特征、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精准引导,为他们提供准确的表达方式,避免无效抒情。在将情感表达视为学习和生活常态后,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能得到更多创作灵感,在面对写作主题时,总能从自己独有的思维或者记事角度,来讲故事、说道理,从而在自然状态下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章,让其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使其感受到写作手法的精妙,同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实际生活中见过的日出的景象,并让其尝试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将景象和情感描绘出来。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对其内容和情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同时有效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机会和创造机会,在读与写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在参与各项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读写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冬梅,姚莉.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8):65-67.
[2]王艺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7):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