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双减”;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正文
前言:“双减”政策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注重知识的重复巩固,而忽视了作业的育人功能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如何在“双减”政策下,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又能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的小学数学作业,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形式单一、重量轻质、缺乏层次性以及与生活脱节。具体来说,作业形式多以传统的书面形式为主,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这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同时,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过于注重数量,忽视了作业的质量,导致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的困境,难以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此外,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统一化的作业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难以在作业中获得适合自己的挑战和成长。更为严重的是,作业内容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初衷。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作业质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强作业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多样化作业形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我们可以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通过设计书面作业、实践作业、调查作业以及游戏化、竞赛化的作业形式,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书面作业,如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等,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章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分数加减法的书面作业,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运算的基本规则。除了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图形的运动”章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各种图形运动的模型,如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这样的实践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图形的运动规律,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调查作业则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章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家庭支出或班级身高的调查,让他们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入游戏化、竞赛化的作业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章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或竞赛,如“速算大赛”、“数学迷宫”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总之,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实施分层作业设计
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有效策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中找到成就感。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加减法”章节为例,我们可以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作业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巩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这类作业包括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题,如“1/2 + 1/4 = ?”和“3/5 - 1/3 =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进阶层作业则针对有一定基础且愿意挑战更高难度的学生。这类作业可能涉及分数的混合运算,如“(1/2 + 1/3) × 3/4 = ?”,或者需要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一块蛋糕被平均分成了8份,小红吃了3份,小明吃了2份,他们还剩下多少份蛋糕?”这样的题目旨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拓展层作业则专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旨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设计一个分数加减法游戏,要求包含至少三种不同的运算规则”,或者“研究分数加减法在不同领域(如建筑、烹饪等)的实际应用,并撰写一篇小论文”。这类作业鼓励学生跳出课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我们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与成就。
(三)加强作业与生活的联系
加强作业与生活的联系,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章节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作业:首先,我们可以布置一项“家庭购物清单”作业。让学生根据家庭成员的需求,列出购物清单,并计算所需金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以及人民币的换算,来规划购物预算。这样的作业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数学知识,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合理规划家庭开支,培养了理财意识。其次,我们可以安排一项“模拟市场”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卖家、买家和收银员,在模拟市场中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通过模拟购物、结账等场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人民币的使用和换算过程,从而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这样的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设计一项“家庭账单记录”作业。让学生记录家庭一个月的开支情况,包括水电费、食品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通过记录和分析账单,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分类、统计和比例等,来揭示家庭开支的规律,并提出合理的节省建议。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培养了他们的节约意识和家庭责任感。总之,通过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作业,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通过丰富作业形式、实施分层作业设计、强化作业与生活联系等策略,可以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又能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的小学数学作业。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平.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 (36): 110-112.
[2]牟慧慧.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J]. 文理导航(中旬), 2024, (02): 5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