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形结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付超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民和镇中心学校331700

摘要

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形象化、直观化的图形结合起来的数学思想,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依靠形象思维认识与感知世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并积极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

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正文

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从容地应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在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数学思想。对小学学生来说,数形结合可以降低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对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教学环节,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效率。

一、靠形释数,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认识事物总是从形象感知开始,对具体可感的形象比较敏感,乐于探究形象的变化,喜欢从形象的变化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字的叙述和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让学生通过形象感知和理解数字,学习数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这样的转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字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理解,帮助学生通过形的变化梳理数字之间的内在条理,进而准确理解数字变化的意义。譬如,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0”的意义的认识比较抽象,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如果仅靠教师讲道理,未必能马上透彻理解。对此教师可以转换一种方式,将数学知识形象化,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知识的探讨中,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制作一些具体可感的画面,让学生理解“0”的意义。如盘子里原来有两个苹果,小明给爷爷一个,又给奶奶一个,现在盘子里一个苹果也没有了。“一个也没有”用数字来表示,就是0。因此,“0”表示的意义就是什么也没有。如此,数字“0”跟现实生活中的文字表述“什么也没有”的意义之间形成了内在对应关系。通过这样的形象化的说明,学生会马上明白“0”所表示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字“0”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可以再借助现代多媒体辅助手段,制作一个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动画情境。一个鸟笼里有两只小鸟,打开鸟笼后,两只小鸟都飞走了,现在鸟笼里没有小鸟了。用数字来表示就是“0”。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学生就会透彻理解“0”所表示的意义。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还能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

二、以数构形,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象感知

数学学科探究的知识就是数字的变化,以及数字之间所存在的内在的逻辑变化规律。因此,数学教学中的许多活动就是探究数和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数字的变化表示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现象,或者通过数字变化探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时候,未能从儿童认知规律出发,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导致看似简单的道理,学生就是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将相关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将抽象的数字具象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绎推理,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换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变化,让学生通过感知形象来理解数学问题,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譬如,面对7+2=?这道数学算式,教师不必进行枯燥的说教,可以转换一种方式,用两个盒子,一个盒子中放7个红枣,另一个盒子中放2个红枣,然后把两个盒子里的红枣放在一起,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是几个红枣,学生很快就会得到结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时说明加法的意义和加法法则。经过这样的具体操作,学生就能轻而易举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的法则。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是用数字的变化来反映的,但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部分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高,加上理解问题的能力有限,对抽象的数字表达和文字叙述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法解答数学问题。学生越是挖空心思通过文字和数字寻找解答问题的方法,越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计算过程一塌糊涂。为了帮助学生走出思考的困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字表达转化成图形,把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形的分析,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数形结合,内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准确理解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知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数学知识是通过数字的变化来反映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依据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在迎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这一思想体系,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数学问题跟图形可以形成对应关系。教学时,教师根据问题中数字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转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具体现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像,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对知识的准确理解。譬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学生不仅会觉得比较突然,也会对教师说出的这个结果产生怀疑,难以在内心形成定论,进而产生对结论的多种猜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打消学生心中的疑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白纸剪一个三角形,剪的时候任意剪,让学生觉得任何一种三角形都有这样的性质,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操作,然后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沿着相同的方向对折在同一条边上的同一点,使三个内角组成一个平角。用这种直观而又形象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就是180o。通过这样的体验,经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得出结论,学生会更准确地理解教师教授的数学知识。构建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项长期的、永恒的任务,要求数学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同时讲究方法的科学性,避免过程的简单重复,确保时时能够带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譬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应用题是重点,更是难点。尤其是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有些条件比较隐蔽,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有时尽管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但苦思冥想就是不得其解,让学生陷入学习的困境中而不能自拔。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思路,把抽象的文字叙述问题变成具体的关系图形,即平常所说的示意图,并用不同的色彩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一看即明。

总之,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活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林丽萍.“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99-200.

2]汤庆云.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