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教育阶段习惯养成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小学阶段;习惯养成
正文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了预习、复习、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和课后总结等各个环节。这些习惯都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应当对留守儿童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课前预习,这样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由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与指导,所以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尤其是在课前不会预习课文,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导致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更不用说能理解并吸收知识点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采取针对性措施,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展示预习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或者富有感染力的图片,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其求知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留守儿童进行默写预习内容,然后再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就能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其次要养成课后总结的习惯,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他们养成归纳、整理、分析和比较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留守儿童认真听讲,并做好听讲笔记,把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等到下课之后,再进行一遍整理。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这样,那么说明他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总结习惯。
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引导留守儿童做好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从实际情况看,许多留守儿童的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很少有时间回家照顾孩子,而这些学生往往自律性较低,不会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安排学习任务,甚至还存在偏科现象。因此,教师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留守儿童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规定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休息,以及学习时间、娱乐活动等,这样能够避免他们因盲目学习而耽误其他事情,保证各项活动都能够顺利开展。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生活习惯是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中所养成的,包括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
例如,农村地区很多儿童都存在睡懒觉的习惯,他们喜欢在被窝里玩手机或看电视,这样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容易导致上课不专心,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晨间谈话、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睡懒觉的不良后果,鼓励他们按时起床,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另外,农村地区的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管教,所以经常会出现挑食厌食的现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问题。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饮食指导,督促其认真吃好一日三餐,做到荤素搭配、粗细均衡,并保证营养的充分摄入。同时,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保持干净整洁的形象,以利于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只有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让他们了解不同的卫生习惯及其作用,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刷牙漱口、勤洗衣物等;其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参与其中,比如定期组织“小手拉大手”活动,即让学生监督家长做好家庭清洁工作,以身作则,带动周围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取适宜的材料,开展相关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炒菜做饭、叠被子、整理书桌等。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兴趣活动
小学生是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之余还需要培养兴趣、发展特长。而学校为了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成长,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可以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如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和益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其次,可以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再次,可以开展一些艺术活动,如唱歌、跳舞、绘画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后,可以开展一些科学实验活动,如手工制作、科学小实验等,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潜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对留守儿童进行课外兴趣培养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并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四、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生理等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特别是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而产生孤独感甚至自卑感。因此,教师要多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沟通,比如:组织班级活动时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开展“我身边的榜样”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讲述自己心中的好老师;平时多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安慰和帮助;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增强彼此之间的友谊,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手拉手”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与学生交流互动,增进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结语
总之,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导致其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习惯养成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需要家长们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并利用好每一个假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其尽快的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彭倩,王家锋,林萌,等. 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习惯培养实验探究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4, (04): 13-16.
[2]魏彩云. 如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克服不良学习习惯 [J]. 读写算, 2023, (36): 155-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