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改进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初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游戏教学
正文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正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形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初中体育的“游戏”教学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实施现状分析
(一)教师忽视体育游戏教学的价值
部分老师对体育游戏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没有充分理解它所包含的教育意义,也没有把它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一些学校对体育课的安排不够关注,导致许多体育课被其他科目占用。另外,有些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基础、运动能力、年龄特点等方面的情况,对体育游戏的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也没有能够将其融入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对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战略进行灵活地组织和使用,对体育游戏课堂的基本规则和活动流程没有很好地掌握,这对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体育游戏课程的设置缺少目标性
当前,我国初中体育游戏教学中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其所进行的游戏活动的方式比较单一,缺少了一些具体的内容,而且其实践的成效也不高。在现实的体育课中,尽管一些老师们也在进行着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体育教育,但是他们更多的是根据老师制定的课程规划和进度,根据老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进行游戏,没有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等情况来进行创意设计,过于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这就导致了很多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运动项目。这些老师们习惯于采用一种固定的游戏教学方式,既不能体现出体育游戏的实质特征,也容易导致学生们对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运动动机不强,体育审美疲劳等问题,使其失去了其使用的优势。
二、“双减”背景下改进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实践对策
(一)研设游戏教学课程,彰显教育价值
在运动中,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属性。体育运动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增强体质,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促进心理健康,愉悦身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把研究设置游戏教学过程作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训练,并让他们掌握相应的运动技巧,同时让他们在游戏初中学习遵守游戏和运动的规律,慢慢地培养出良好的体育品格和综合素养。因此,在“双减”的大环境下,老师们要深刻地认识到,体育游戏的重要性,要对各种类型的体育游戏教学进行研究,对游戏活动的目的、内容和组织方式等进行改革,让他们喜欢上了体育游戏,学习自己动手做,在课堂之外动手实践,营造出一个积极参加运动锻炼的气氛。
首先,老师要深入到学生、班级和校园里,对学生对体育休闲活动的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掌握学生们的运动喜好和兴趣,将各种有效的方式进行整合和运用,收集具有教育价值的休闲教学资源,创造出具有本地特点的学校校本游戏课程,为开展体育休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老师们要主动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理,创造一个活泼、好玩的运动游戏课堂,让孩子们主动地参加到游戏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智能。四是要创设趣味化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例如,在体育课上设置了诸如“大风车”“架桥过河”“过关斩将”“斗鸡”“贴膏药”“移步换球”等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易于理解的互动中,学会了走、跑、跳、投等基本技术,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运动欲望,引导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体育的快乐和美。
(二)巧妙运用“游戏”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游戏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活动。在初中体育导课过程中,对体育休闲活动情景的选取与进行设计,一定要注意有针对性,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与需求,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精心地选设、导入合适而有效的游戏情景。在新课上,老师要巧妙地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引入新课,把他们引入到教学中去,就可以很容易地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和激情。
比如,在导入课前,老师可以通过“小鹰捉鸡”“折返跑”“接力跑”等游戏引入新课,为“暖场”做铺垫,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能够更加顺畅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游戏,既能激发同学们对新课程的兴趣,又能使他们更好地热身,避免意外伤害。另外,在进行男女学生小组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女孩的特殊生理特征,有目的地选用一些难度较小的“踢毽子”“跳绳”等,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提高锻炼的质量,为课堂上的体育锻炼做好充足的准备。再比如,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斗鸡”这一新奇的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玩中锻炼身体,提高基本的动作能力。“斗鸡”,也叫“撞拐子”,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身体锻炼项目,主要用于增强人体的肌肉,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质,注重策略,它能够打破体育场所和设备的局限,需要学员通过一些方式和技能去获得胜利。在引入游戏竞赛的过程中,请同学们保持身体平稳,注意安全,用右手(左)腿单脚支撑,左手(右)腿叠在右手(左)腿上,单足向前跳跃,接着,两个人相互撞击,谁能双足着地,谁就获胜。引入“斗鸡”游戏,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腿部肌肉,提高他们的运动思考能力和灵活性,但是,在玩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两脚轮流支撑,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为腿部的力量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受伤。
(三)在课堂上创设交互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运动游戏的娱乐特点很强,这既是一种有助于活跃体育教学的方法,也是一种进行互动交流、渗透体育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其独特的使用优点,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给我们的体育课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欢笑,使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互动比赛氛围中真正体会到了互相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在融洽的交流中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对体育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符合初中生互相帮助、感情沟通的需求,在“玩初中”“学中玩”的交互游戏过程中,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并提高自身的体育知识与技术水平。比如,在初中体育课程“短跑”“长跑”“跳远”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进行“贴膏药”的交互式游戏,培养孩子观察力、躲避、动作敏感等方面的训练。
(四)借助体育游戏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除了要把体育技术传授给学生之外,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中,团队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另外,体育运动中还包括了很多的团队类项目,比如足球、篮球、排球等,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把运动游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并把游戏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
如“排球”项目的教学,就包含了“双手前垫球”技术的讲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垫球入筐”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来说,第一,根据学生的运动技术程度,把他们分成若干组,以保证各组在运动技术与水平上的可比性。其次,将背篓、排球、篮球等物资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以行列式的方式进行分组。最后,领队队员被请到距篮筐8米处的起始点,接到比赛指令后,快速地运球,直到到达篮筐2米处,然后迅速将球垫入篮圈,然后马上返回团队,等待下一个队员的接力。比赛结束后,看哪个组的垫球率最高,谁就是赢家。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体育运动方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团体成员之间的合作。每一名队员都要将自己的经验,还有要注意的地方,都告诉队友,这样才能更好地训练自己的垫球技术,更好地配合。
结语:
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要继续研发多种形式多样的游戏,给校园的体育教学带来无限的活力,使孩子们可以健康地发展,让他们全身心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中,提升自身的体质与心理素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使校园的体育教学更加有序、活泼、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赵晓英.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效力研究[J].名师在线,2022,(15):85-87.
[2]付逸凡.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扬州大学,2022,05:34-35.
[3]刘安琪.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3):107+109.
[4]谢水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教师,2022(31):60-62.
...